王燕香
摘要:德育是素質教育之本,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任務之一。小學語文教學,不僅擔負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功能,同樣承載著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素養(yǎng)的重任。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
對于小學生而言,德育是十分重要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推動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而不是一種外在的附加任務。”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呢?
一、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的必要性
新課改的實施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以培養(yǎng)綜合素質過硬的學生群體。另外,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也要求了德育的滲透。綜合起來,其必要性體現在如下幾點:第一,實現德育的有效滲透是新課程改革實施的必定要求。第二,實現德育的有效滲透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根本途徑。第三,實現德育的有效滲透是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障。第四,實現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是積極開展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及基本要求。第五,德育的滲透是有效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基本條件。
二、挖掘教材內容,充分發(fā)揮文本的德育功能
以教材內容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濃厚的感情。”這種感情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促使青少年積極向上、不斷前進的動力。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光榮感、責任感,激發(fā)青少年學生建設祖國、保衛(wèi)祖國的高度熱情。由于我國語文教材的編寫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內容豐富多彩,有許多內容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因此,語文教師在講授課文時一定要挖掘一些有利于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內容。比如說小學語文課文中有很多歌頌先進事跡和歌頌英雄人物的文章,還有一些熱愛大自然,歌頌美好生活的文章,這些主題都可以用來進行學生的德育,使學生在優(yōu)美和充滿感召力的文章下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在講解這些文章時最好讓學生以自主閱讀為主,然后進行適當的點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自己體味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美好。又如,《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就是一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生動教材。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應通過多途徑全方面的了解此篇文章,把握文章的寫作背景、寫作目標、情感表達等。在實際的講課過程中,可以按照如下策略進行教學設計:①安排學生進行全文閱讀,引導學生對于重點詞句的理解與掌握,促使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②安排多個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促使學生在情景再現的過程中形成英雄情感體驗,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深層情感。③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重點把握表達五位壯士犧牲自我,成就大家的教材內容。例如:五位戰(zhàn)士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準備轉移。面前有兩條路:走哪條路呢?……為了不讓敵人發(fā)現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麄冎腊嚅L要把敵人引上絕路。……戰(zhàn)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往下跳。狼牙山上響起了他們壯烈豪邁的口號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三、積極開展寫作實踐,推動學生公德心的養(yǎng)成
寫作是提高學生創(chuàng)作思維的重要方式,是反映學生內心情感的客觀介體。另外由于寫作涉及面較廣,為德育的滲透提供了機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營造寫作機會,促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養(yǎng)成積極的社會公德心。第一,給學生安排寫日記的任務,促使學生在記錄日常生活的過程中養(yǎng)成社會公德心。第二,教師可以利用看圖寫作文、看故事寫作文等形式,引導學生養(yǎng)成社會公德心。比如,可以安排學生根據“公交車讓座”這幅圖來進行寫作,促使學生形成“坐車公德”。第三,引導學生記錄班級生活實踐,促使學生在互相監(jiān)督的過程中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從而養(yǎng)成社會公德心。
四、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德育教育開展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實踐活動,是對語文教學的有力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形成個性的另一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或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 , 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梢耘囵B(yǎng)學生助人為樂、關心他人的品質 ;可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人民、立志為祖國獻身的思想品德。這些體驗活動的積聚,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和發(fā)現自我,進而轉化為一種主體的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使思想品德的養(yǎng)成真正成為學生的自主意識。,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主要組成部分,這是一個長期而系統(tǒng)的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要有長遠的打算,要在教學中進行不斷的實踐經驗、探索、研究,積累豐富的經驗,將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總之,教師要高度重視對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在多方面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強學生抵制腐朽文化侵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