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杰,貢漢坤,東方,陳志杰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新型鴨肝醬的研制
姜英杰,貢漢坤,東方,陳志杰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以鴨肝、鳳尾菇和黃油為原料,研制一種新型鴨肝醬的生產(chǎn)配方。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確定鴨肝醬的最佳配方為鴨肝添加量40%、鳳尾菇添加量25%、黃油添加量20%、大豆卵磷脂4%,以此配方制作的新型鴨肝醬質(zhì)地均勻,醬體狀態(tài)良好,口感細膩,有鴨肝特有香味。
鴨肝醬;鳳尾菇;黃油;正交試驗
鴨肝,是鴨科動物家鴨的肝臟,系鴨雜之一,呈大小雙葉狀,色紫紅,質(zhì)細嫩。鴨肝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鐵和硒等功能性營養(yǎng)物質(zhì)[1]。現(xiàn)階段,鴨的利用主要有鴨肉、鴨蛋、鴨毛,鴨內(nèi)臟的利用極少,特別是鴨肝,大部分企業(yè)將其鮮銷作為魚飼料,一部分人們用來直接烹調(diào)食用,國內(nèi)外很少有企業(yè)將鴨肝加工產(chǎn)業(yè)化[2]。導致鴨肝價格極低,其營養(yǎng)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3],因此,對鴨肝產(chǎn)品的開發(fā)研究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4,5]。
以鵝肥肝為原料加工而成的鵝肝醬價格極高[6,7],但鴨肝醬由于存在質(zhì)地干燥、口感粗糙、腥味較重、醬體狀態(tài)不佳等一系列問題,不能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產(chǎn)品,價格極低。鳳尾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多種維生素、礦物質(zhì),且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8],還含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zhì)[9]。本研究以鴨肝為主要原料,通過添加鳳尾菇、黃油和乳化劑,來改善鴨肝醬的質(zhì)地、色澤、風味和口感,研制開發(fā)一種新型鴨肝醬。
1.1 材料
鴨肝 江蘇老侯珍禽食品有限公司;鳳尾菇、黃油、香辛料(肉豆蔻、小茴香、砂仁、陳皮等)、姜、紅蔥頭、蒜、鹽、糖、味精、VE、料酒等均為市售;單甘酯 廣州嘉德樂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大豆卵磷脂 河南正興食品添加劑有限公司;蔗糖酯 河南盛之德商貿(mào)有限公司、硬脂酰乳酸鈣 鄭州君凱化工產(chǎn)品有限公司。
1.2 設(shè)備
膠體磨、多功能食品料理機、高壓滅菌鍋、罐頭封口機。
1.3 鴨肝醬加工方法
1.3.1 工藝流程
冷凍鴨肝→解凍→清洗→去筋膜→腌制→煮制→鳳尾菇預(yù)處理→打漿→混合→均質(zhì)→裝罐→滅菌→成品。
1.3.2 工藝要點
1.3.2.1 清洗
用清水對鴨肝進行清洗,去除鴨肝表面的白色筋膜和組織中殘留的血液。
1.3.2.2 腌制
將鴨肝對半切開,加入食鹽、糖、味精、VE、料酒后放置在4 ℃下腌制8 h。
1.3.2.3 煮制
將姜、紅蔥頭、蒜、香辛料用紗布包好,加入鍋中煮制30 min后,加入腌好的鴨肝再煮制10 min以除去鴨肝的腥味。
1.3.2.4 鳳尾菇處理
分揀,去除根部雜質(zhì),清水沖洗,熱水燙漂,涼水冷卻后撈出,切塊。
1.3.2.5 打漿
將煮好的鴨肝放入料理機中打漿,然后依次放入黃油、鳳尾菇、乳化劑,攪打均勻,攪打時放入定量的冰水。
1.3.2.6 均質(zhì)
將攪打后的糜狀混合物投入膠體磨中進行均質(zhì)。
1.3.2.7 裝罐
均質(zhì)后的混合物加熱至85 ℃左右,趁熱裝灌,裝罐后真空封口。
1.3.2.8 殺菌
采用121 ℃殺菌20 min。
1.4 試驗方法
1.4.1 單因素試驗
分別以不同的鴨肝添加量、鳳尾菇添加量、黃油添加量、乳化劑為單因素進行試驗,考察各單因素對鴨肝醬感官評價值的影響。鴨肝添加量(以成品凈含量計,以下同)分別選取10%,20%,30%,40%,50%,5個水平;鳳尾菇添加量分別選取10%,20%,30%,40%,50%,5個水平;黃油添加量分別選取10%,20%,30%,40%,50%,5個水平;乳化劑分別選取1%單甘酯、5%大豆卵磷脂、0.5%蔗糖酯、0.5%硬脂酰乳酸鈉,在各因素選取水平基礎(chǔ)上,以冰水補足至產(chǎn)品總量100%,進行單因素試驗。
1.4.2 正交試驗
根據(jù)單因素試驗結(jié)果,以新型鴨肝醬的感官評價值為考察指標,選取鴨肝添加量、鳳尾菇添加量、黃油添加量、大豆卵磷脂添加量為考察因素,各選取3個水平,進行L9(34)正交試驗。
1.5 感官評價方法
根據(jù)鴨肝醬的組織狀態(tài)、色澤、風味、口感4個標準,對新型鴨肝醬進行綜合鑒定評分,其標準見表1。
表1 新型鴨肝醬感官評分標準
2.1 單因素試驗結(jié)果與分析
2.1.1 鴨肝添加量的確定
表2 不同鴨肝添加量對產(chǎn)品的影響
由表2可知,不同的鴨肝添加量會影響到新型鴨肝醬的質(zhì)地、顏色和氣味。當鴨肝添加量為10%時,鴨肝量太少不能形成鴨肝香氣,同時由于鳳尾菇和黃油的量相對較多,產(chǎn)品顏色發(fā)暗、偏黃,補足的水量也相對增多,使產(chǎn)品的醬體狀態(tài)具有明顯的流動性,產(chǎn)品的感官評價值較低。當鴨肝添加量為50% 時,雖然產(chǎn)品質(zhì)地均勻細膩,有色澤,偏紅,但有少許腥味,感官評價值也不高。根據(jù)表2的感官評分,選擇鴨肝添加量20%~40%進行正交試驗。
2.1.2 鳳尾菇添加量的確定
表3 鳳尾菇添加量對產(chǎn)品的影響
由表3可知,當鳳尾菇添加量為10%時,未能體現(xiàn)出鳳尾菇的特有香氣,風味比較單一,且掩蓋不了鴨肝腥味;當鳳尾菇添加量為50%時,由于鳳尾菇本身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口感粗糙,味道較重,掩蓋了鴨肝的香氣;當添加量為20%~30%(占鴨肝比例的50%~75%)時,即產(chǎn)品口感細膩,風味獨特,這與侯會絨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根據(jù)表3的感官評分,選擇鳳尾菇添加量20%,25%,30%進行正交試驗。
2.1.3 黃油添加量的確定
表4 黃油添加量對產(chǎn)品的影響
由表4可知,不同的黃油添加量對新型鴨肝醬的質(zhì)地有明顯影響。黃油添加到鴨肝醬中的主要作用是解決鴨肝醬的粗糙口感,促進鴨肝醬形成類似鵝肝醬的潤滑而細膩口感,同時使鴨肝醬體狀態(tài)更加良好均勻。當黃油添加量較少時,醬體表面干燥粗糙,有細小氣孔,隨著黃油添加量的增加,醬體變得均勻、細膩、潤滑,但當黃油添加量達到50%時,醬體流動性過強,殺菌后醬體出現(xiàn)油水分層現(xiàn)象,且醬體顏色偏黃。根據(jù)表3的感官評分,選擇黃油添加量10%~30%進行正交試驗。
2.1.4 乳化劑的確定
表5 乳化劑對產(chǎn)品的影響 %
加入乳化劑的作用是使鴨肝、鳳尾菇、黃油和冰水能夠形成良好的乳化狀態(tài)[10],避免鴨肝醬殺菌后出現(xiàn)油水分離、分層等現(xiàn)象,各種乳化劑添加量均選擇最大使用量。由表5可知,單甘酯和大豆卵磷脂的乳化效果較好,由于大豆卵磷脂還具有抗氧化性和其他營養(yǎng)功效[11,12],故選擇大豆卵磷脂作為乳化劑進行正交試驗。
2.2 正交試驗結(jié)果與分析
根據(jù)單因素試驗,采用L9(34)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見表6,試驗結(jié)果與分析見表7。
表6 正交因素水平表 %
表7 正交試驗結(jié)果與分析
由表7極差分析可知,4個因素對新型鴨肝醬質(zhì)量影響順序為:鴨肝添加量A>鳳尾菇添加量B>大豆卵磷脂D>黃油添加量C。新型鴨肝醬的最佳工藝配方組合為A3B2C2D2,即鴨肝添加量40%、鳳尾菇添加量25%、黃油添加量20%、大豆卵磷脂4%。該組合在正交表中未出現(xiàn)過,對這個組合進行驗證實驗,感官評分為90分,鴨肝醬質(zhì)地均勻,醬體狀態(tài)良好,口感細膩,有鴨肝特有香味。
新型鴨肝醬的最佳配方為:鴨肝添加量40%、鳳尾菇添加量25%、黃油添加量20%、大豆卵磷脂4%。按此配方生產(chǎn)的鴨肝醬質(zhì)地均勻,醬體狀態(tài)良好,口感細膩,有鴨肝特有香味。
通過向鴨肝中添加鳳尾菇和黃油,可有效解決鴨肝醬的質(zhì)地干燥、口感粗糙、腥味較重、醬體狀態(tài)不佳等一系列問題,通過乳化劑、大豆卵磷脂的添加可有效解決新型鴨肝醬殺菌后的分層問題。所開發(fā)的新型鴨肝醬口感與鵝肝醬相近,當與面包等搭配食用時,口感比鵝肝醬更佳。本研究可有效開發(fā)鴨屠宰后副產(chǎn)品的綜合利用,提高鴨肝的附加值。
[1]賀峰,王海東,姜其華,等.幾種風味鴨肝醬加工工藝的試驗研究[J].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2009(12):33-34.
[2]張玉青,謝章斌,鄧澤元,等.風味鴨肝醬的研制[J].中國調(diào)味品,2012,37(10):57-59.
[3]程秋菊.鴨肝中卵磷脂的分離提取工藝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3.
[4]尹郁蓀,劉曉華,董閩鮮,等.鹵鴨肝腌軟罐頭的研制[J].中國家禽,2004,26(1):13-14.
[5]李志方,徐海祥,王正云,等.中式鴨肝調(diào)味醬的研制[J].中國調(diào)味品,2009,34(3):75-78.
[6]陳軍.鵝肝醬罐頭的加工工藝[J].肉類工業(yè),2009(10):7-8.
[7]羅巴,顏長江.超市高檔鵝肝醬[J].新經(jīng)濟,2002(12):108-109.
[8]崔頌英,馬蘭,駱玉岐.食用菌生產(chǎn)[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11.
[9]侯會絨.一種新型風味鵝肝醬的研制[J].肉類工業(yè),2013(12):17-20.
[10]張國榮,劉有志,劉安軍,等.新型鵝肝醬的制備技術(shù)研究[J].食品科技,2006,31(7):100-104.
[11]石艷賓,王祥河,何雨青,等.改性大豆磷脂的功能與應(yīng)用[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7,28(12):162-164.
[12]關(guān)潤伶,鄒靜,朱紅,等.大豆卵磷脂的分離純化研究進展[J].中國食品添加劑,2005(5):44-48.
Development of New-type Duck Liver Sauce
JIANG Ying-jie, GONG Han-kun, DONG Fang, CHEN Zhi-jie
(Jiangsu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 Huai'an 223003, China)
Duck liver, phoenix mushroom and butter are used as raw materials to develop a new-type duck liver sauce. The optimum formula is determined by using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formula is duck liver of 40%, phoenix mushroom of 25%, butter of 20%, soybean lecithin of 4%. The new-type duck liver sauce made by this formula has uniform texture, good sauce state, exquisite taste and unique flavor of duck liver.
duck liver sauce; phoenix mushroom; butter; orthogonal experiment
2016-07-05
淮安產(chǎn)學研合作促進計劃(HC201312);江蘇省產(chǎn)學研聯(lián)合創(chuàng)新資金(BY2014105)
姜英來(1982-),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農(nóng)產(chǎn)品貯藏與加工。
TS264.29
A
10.3969/j.issn.1000-9973.2016.12.017
1000-9973(2016)12-00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