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程標準》稱第一階段的寫作為“寫話”,其目的是強調(diào)低年級學生不必過于在乎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差異,強調(diào)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即“讓學生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基礎。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點經(jīng)驗,可供家長在指導孩子寫作時參考。
一、以說帶寫
葉圣陶老先生認為,嘴里說的是一串包含著種種意思的聲音;筆下寫的是包含著種種意思的文字,這些文字就代表說話時的聲音。剛入小學的學生已經(jīng)年滿6周歲,他們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但在表達時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對事物的描述缺乏條理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學會說話是最基本的問題。
對此我們緊緊圍繞教材的“口語交際”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說話的能力。比如,讓孩子們談談如何看望病人,怎樣接待客人,再讓他們暢談自己在新學期的打算,怎樣為班級爭光等,我們提出的話題越具體,孩子就越容易圍繞一個中心,有話可說,會說了落筆寫作就容易多了。
二、看圖說寫
看圖寫話,是培養(yǎng)孩子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輔導孩子看圖寫話,一般來說應注意抓住“多看、多想、多說、多寫”四個環(huán)節(jié)。
1.多看
就是要輔導孩子學會觀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孩子寫話之前,首先讓孩子弄清圖的類型,是單幅圖還是多幅圖,如果是多幅圖,重在輔導孩子觀察的順序,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先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再從畫面中人物的形體、相貌、服飾等,弄清人物的性別、年齡、身份;從人物的表情、動作,推測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還要觀察周圍環(huán)境,弄清事情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等。
2.多想
看圖寫話的畫面是一個個靜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較單調(diào),可以通過與孩子適當?shù)亟涣?,鼓勵孩子進行合理想象,使靜止的畫面盡量動起來、活起來,使單調(diào)的畫面充實豐富起來??捎梢环鶊D聯(lián)想到前前后后的幾幅圖,由一個動作聯(lián)想到前前后后的幾個動作。抓住一個想象點、一景一物、一舉一動,讓孩子自由想象,讓童心自由綻放。
3.多說
在孩子寫話的過程中,我們常發(fā)現(xiàn)孩子“咬筆頭”,那都是因為“說”沒到位。由于低年級孩子日常使用的是對白語言,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說起話來前言不搭后語,跳躍性很強,有時重復,有時帶語病。在訓練時不能操之過急,耐心地輔導孩子有條理地說,連貫地說,用普通話大聲地說,及時糾正語病。在說的基礎上再動筆寫,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4.多寫
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只要能用一兩句話寫清“時間、地點、人物、干什么”就行了,對孩子的要求不要過高。隨著孩子閱讀量的增加,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會逐步提升,那時再要求孩子寫完整、寫具體、寫生動。開始寫的時候一定要養(yǎng)成好的習慣,格式要規(guī)范,語句要通順,無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
三、比賽寫話
從二年級開始,學生們各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基本養(yǎng)成,識字量增加,這時就可以讓孩子們大膽寫話了,鼓勵他們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我把全班同學分成七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由組長帶頭,每人每天寫上一句或者幾句最想寫的話。孩子們興趣濃厚,除了寫一些自己認為很美的句子,還在本子上給老師寫一些心里話,比如在家怎么受委屈了,不想和哪個同學坐同桌了,心里怎么不高興了,等等??粗@些充滿稚氣甚至錯誤百出的語句,我能感受到孩子們內(nèi)心世界的純凈和可愛。不管他們寫得好或者不好,我都會給他們發(fā)貼畫鼓勵,以激發(fā)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家長在家指導孩子寫作時,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勤鼓勵,多引導,少批評,不指責,讓孩子多練習,相信熟能生巧,孩子會寫得越來越好。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