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黎
摘 要: 走進幼兒園,你會發(fā)現(xiàn)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充滿綠意與生機的角落——蘭花靜靜地垂吊著,花朵燦爛地綻放著,魚兒在水中嬉戲……這個被我們稱為“自然角”的地方,演繹著生命的精彩,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吸引著孩子,也吸引著過客。自然角是幼兒園常設的讓幼兒認識自然的場所,但是長期以來,它只起到陳列自然物品的作用,一直是一個被我們忽視的地方。那綠色的盆栽和零落的小花朵提示著它的存在,我們很少關心它、愛護它。怎樣才能讓幼兒成為自然角的主人,讓幼兒在自然角中主動探索、主動學習、主動交往呢?回顧以往經歷,發(fā)現(xiàn)只要教師有意識地觀察了解幼兒在自然角中的興趣點,積極采取相應的指導策略,自然角就會成為引發(fā)幼兒“好奇—探索—發(fā)現(xiàn)—交流”的場所,成為幼兒“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自然角的教育價值,讓幼兒成為自然角的主人。
關鍵詞: 自然角 自主觀察 測量方法
一、自然角自主創(chuàng)設初見成效
每學期都創(chuàng)設自然角,只要園領導檢查,各個班就會動起來,要求孩子們帶一些小動物、蔬菜水果還有盆景等。有時由于時間緊,還給孩子們分任務,你帶什么、他帶什么,第二天把小朋友帶來的東西往自然角塑料架上一放就算完成任務。學期還沒結束,小朋友帶來的蔬菜水果早已枯的枯、爛的爛,飼養(yǎng)的小動物也早不見了,只剩下一只只空花盆、一個個空魚缸,每學期都如此反復著?;貞浺淮未蝿?chuàng)設自然角的過程和結果,發(fā)現(xiàn)自己創(chuàng)設的自然角是真正意義上的擺設,對自然角的作用和意義認識并不足,每次創(chuàng)設都流于形式,沒有發(fā)揮自然角的真正功能,教育價值得不到任何體現(xiàn)。我認為幼兒直接觀察到一顆種子從種下到發(fā)芽到長葉的全過程,這些經驗的獲得遠比看一個課件、看一幅圖片的效果要真實許多,所以開學初布置自然角請孩子們自己設計、自己擺放。當他們需要我的時候,助他們一臂之力。在動手布置的同時,鼓勵幼兒自己清理場地,自己慢慢分類擺放,遇到不懂的可以問老師,也可以回家問爸爸媽媽。一天我給小朋友講了一個小故事《豆子旅行記》,隔天早上,只看見湯琪涵和董思諾在給小豌豆?jié)菜?,嘴里還小聲嘀咕著:豌豆寶寶,快喝水,你要和我一樣長大哦。旁邊的小麥跌倒了,凡凡悄悄把它扶起來,就好像老師扶起摔跤的小朋友一樣。風信子的水臟了,發(fā)出一陣難聞的味道,茜茜把花瓶抱到盥洗室,給它洗澡,還換上了干凈的水,風信子開得可美了……老師需要給小朋友提供實踐的機會,告訴他們正確的方法,讓他們的愛能盡情地發(fā)揮,讓他們的愛心在草、花、小動物中不斷地延伸。
二、自然角自主觀察童趣橫生
在自然角管理中,全程由孩子們參與。他們負責每天給植物澆水,太陽強的時候,把植物放在陰涼的地方等。這樣幼兒能感到自然角是自己的,不但樹立了主人翁意識,還能在管理過程中激發(fā)觀察學習的興趣、勞動的習慣和興趣。教師放手讓幼兒記錄、觀察,不但能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小生命的熱愛,還能增強孩子們的責任感、任務意識。雖然植物不會說話,但是它們以自己的方式告訴幼兒:“我是什么樣的。”大班幼兒能力相對強一些,我們常常以照片、圖畫、文字的方式及時、準確地記錄幼兒觀察活動的精彩瞬間,記錄幼兒探究過程和結果,以幫助幼兒理解,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機會讓幼兒共同分享。如種植園觀察玉米時,特別是在測量記錄中,幼兒對玉米豆進行了一階段的觀察研究,分別測量了玉米、第一周、第二周、一個月、兩個月后等各個時間段的生長情況。又如幼兒用尺定期對小麥、豌豆、黑豆等植物的生長進行測量,并記錄在自制的測量欄中,可以很清楚地比較出在相同時間內各個植物生長的不同。大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突出,他們會把自己的觀察結果通過語言描述出來,因此他們還利用文字記錄把幼兒的觀察、發(fā)現(xiàn)體現(xiàn)出來。這樣一次又一次成功的交流活動,不僅為幼兒積累了科學知識和經驗,更讓幼兒感受到交流帶來的樂趣。記錄展現(xiàn)了孩子們稚嫩的探究歷程,凝聚著孩子們質樸的探究熱情,他們用科學的方式來學習科學,形成了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老師需要引導孩子觀察周圍的世界,積極探索,讓自然角成為孩子的“小老師”。
三、自然角家園合作相輔相成
《綱要》中說:“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彼^家園合作,指幼兒園和家庭都把自己當作促進兒童發(fā)展的主體,雙方積極主動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促進兒童身心發(fā)展。幼兒園一切活動都離不開家與園的配合。自然角當然包括其中,班里自然角靠老師創(chuàng)設、收集肯定是行不通的,我們應發(fā)動家長參與,從而引導家長共同參與、共同創(chuàng)設。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是在與環(huán)境和人的積極互動中獲得發(fā)展的”。幼兒園自然角是幼兒園環(huán)境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幼兒發(fā)展是在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有機進行的,只有幼兒自己參與設計、動手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其對環(huán)境中的事物更加了解、更加愛護。總而言之,我們要不斷采取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方法和策略,讓幼兒在與動植物的接觸中充分觀察、探究和發(fā)現(xiàn),建構真正內化的知識與經驗,從而有效地、最大限度地煥發(fā)出自然角的活力和生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2002.
[2]虞永平.多元智能理論與幼兒園課程研究.學前教育研究,2004(5).
[3]張曉琳.淺論幼兒與區(qū)域活動材料的有效互動.學前教育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