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文化是學校教職工及學生在長期教育實踐和歷史文化積淀中所形成的具有學校個性特色的教育活動方式和教育成果的總和。本文在探討文化和學校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從學校理念文化、學校課程文化、學校形象文化三個方面展開,論述了學校文化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文化 ?學校文化 ?內涵 ?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8-0084-01
1 ? 學校文化的內涵
學校文化是一種亞文化,與文化有著相通的價值與理念。文化的定義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文化涵蓋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內容。人類在社會生活中,為了所在組織有效率地進展,必須要有共同的目標、行為準則及與此相適應的機構和制度。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形成了組織成員普遍認可和遵守的具有本組織特點的價值觀念、工作作風、思維方式和行為規(guī)范。這些方面融合起來可視為狹義的文化。
學校文化的概念是由美國社會學家華勒提出的,他認為:學校文化一方面借不同年齡的兒童將成人文化變成簡單形態(tài)或借兒童游戲團體保留成人文化;另一方面則由教師設計引導學生活動的文化形成。
學校文化不僅與文化有著相通的價值與觀念,而且擁有獨具個性的價值與觀念。學校文化是學校教職工及學生在長期教育實踐和歷史文化積淀中所形成的具有學校個性特色的包括教育目標、教學過程、思維方式、行為規(guī)范、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教育活動方式和教育成果的總和。
2 ? 學校文化的構建策略
2.1構建學校理念文化
學校理念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靈魂,集中體現(xiàn)學校的主流價值目標并深刻影響教育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構建學校理念文化最根本的是選擇并確立一種正確的辦學理念,樹立學校主體文化。在學校理念文化的具體構建中,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即以學生和教師為本,從構建“學生文化”和“教師文化”方面著手。
2.1.1構建“學生文化”
學生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xiàn)著學校所特有的文化底蘊。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和文化載體,是學校文化建沒的目的和價值所在?!耙詫W生為本”是指把學生的發(fā)展放在第一位,為學生發(fā)展提供支持,使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學會自主學習、積極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樂于合作。教育者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積極培育學生的文化判斷力,引導學生形成健康向上同時彰顯學校優(yōu)質文化理念的學生文化。
2.1.2構建“教師文化”
教師文化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從而實現(xiàn)學校文化的保持與優(yōu)化。構建“教師文化”是指營造合作、民主、和諧的教師文化氛圍,促進教師自主發(fā)展,形成一條適合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道路。教師應在保持符合學校文化的教育價值觀前提下,積極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并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成為學校文化的主動構建者。
2.2構建學校課程文化
學校課程文化直接體現(xiàn)教育教學水平,深刻影響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與否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高低。學校課程文化的構建要從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師資隊伍、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條件等多方面入手,以促進學生人格完善、自我實現(xiàn)、個性充分發(fā)展為目標,使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教育者應注重課程文化的潛在作用,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貫穿到課程文化規(guī)劃中,主動且有效地進行課程開發(fā),在既定的課程目標引領下選擇課程內容、開發(fā)學校的課程文化資源。此外,應調動各方面力量,積極開發(f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教育目標的校本課程。
2.3構建學校形象文化
學校形象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受學校文化的引導和約束,是學校文化的展示。具體可以從學校儀式文化、物質文化、網(wǎng)絡文化等方面入手。
學校儀式,如開學典禮、畢業(yè)典禮、表彰儀式、慶祝儀式,既是學校儀式文化的動態(tài)形式,也是學校文化的主要傳播方式之一。內容上應注重反映學校文化特色,形式上可以采用音樂、舞蹈、美術、詩歌、表演等各種藝術手段,激發(fā)學生的體驗興趣。學校物質文化通過校園建筑、裝飾、標語等文化符號得以顯現(xiàn)。由于這些外顯物極易被公眾所察覺,因而在構建學校形象文化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某種程度上講,學校的個性特征集中體現(xiàn)在這些外顯的、物質化的文化符號上。其中,學校建筑不僅給人們以造型和色彩上的視覺沖擊,同時其本身有著傳承和彰顯學校文化的作用。學校教育管理者應尊重學校的歷史性和地域性文化特點,在考慮到學校歷史和社區(qū)文化的基礎上,建造符合本學校文化、彰顯人文內涵的學校建筑。學校網(wǎng)絡文化是學校文化向網(wǎng)絡的延伸,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衍生出的學校文化。學校通過網(wǎng)絡實時地與學生、家長、社會互聯(lián),使家庭和社會力量也能參與到學校文化建設中。首先,由學校教育管理者負責網(wǎng)站的創(chuàng)建和運營事宜,在校園網(wǎng)站上定期上傳與更新優(yōu)秀教學資源,方便師生學習與研究。其次,鼓勵學生建立學校微博公眾號和微信公眾號,成立公眾號平臺運營小組,積極推送學業(yè)類信息、就業(yè)類信息以及生活服務類信息。最后,積極組織學校MOOC課程的組織與建設。通過積極向上的網(wǎng)絡文化活動的開展,營造出健康的學校網(wǎng)絡文化,進而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3 ? 結語
學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發(fā)展中不斷積淀的。然而,這種積淀離不開對學校文化的領悟和培育。教育者應注重學校發(fā)展的歷史,在歷史積淀中探尋屬于自己的文化資源,在文化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相對穩(wěn)定、獨具特色的學校文化。
參考文獻:
[1]侯巖.學校文化研究概論[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11.
[2]顧明遠.論學校文化建設[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版),2006,32(5).
[3]劉岸英.學校文化優(yōu)化與重建的策略[J].教育探索,2008(12):33.
[4]王騫.學校文化及其建設路徑分析[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0(7):162.
作者簡介:張翠(1987年-),女,漢族,天津人,畢業(yè)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育學碩士,現(xiàn)工作于天津城建大學,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