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瑩
摘要:乾隆花園位于紫禁城(今故宮博物院)的寧壽宮西北角,是乾隆皇帝為自己退位后建造的休閑場所。乾隆花園在建筑藝術上表現(xiàn)為空間布置靈活、裝修奢侈豪華、山水結合增強靈動,以及蘊含乾隆精神世界等特征,是自然、人為相結合的建筑藝術典范。 乾隆花園的建筑與環(huán)境的巧妙處理方法,在當今建筑規(guī)劃和設計中有諸多體現(xiàn)。
Abstract: Qianlong garden lies on northwest of Ningshou Palace in the Forbidden City. It was used as relaxing site for emperor Qianlong after he abdicated. The garden shows sorts of architectural art characters, such as flexible space, luxury decoration, combination of superposed rocks and water and so on. It reflects spiritual world of emperor Qianlong, it also represents the high level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ar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architectures of Qianlong Garden are skillfully treated, which benefits layout of many architectures.
關鍵詞:乾隆花園;建筑藝術;疊山;精神世界
Key words: Qianlong Garden;architectural art;superposed rocks;spiritual world
中圖分類號:TU-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6-0183-02
故宮里面一共有4座花園,即乾隆花園、建福宮花園、慈寧花園和御花園。乾隆花園原名寧壽宮花園,位于紫禁城東北部,是寧壽宮后寢部分的西部,南北長160米,東西寬37米,占地5920平方米,包括建筑20多座,見圖1。我們參觀珍寶館時,如果由南向北行進時,從衍祺門進入乾隆花園,而倦勤齋則是乾隆花園中最北的建筑。乾隆皇帝建造乾隆花園,其主要目的在于,乾隆皇帝不愿自己做皇帝的時間超過其祖父康熙(在位60年),因此計劃自己在位60年時,即讓出皇位給兒子嘉慶。然而乾隆皇帝即使在1796年正月初一日,交出大清國傳國玉璽,禪位給自己的兒子元嘉慶后,他仍然以太上皇名義遙控政權3年。此外,寧壽宮花園為被稱為乾隆花園,其主要原因在于這個花園是乾隆在位時期建的(公元1771-1776年)。乾隆建花園的目的是把它當作退休后的休閑場所。乾隆花園建成后,乾隆每年都要來這里休憩,寫詩題字。這個花園具有濃厚的乾隆個人色彩,反映了乾隆的精神世界,花園指導思想也是都出于乾隆皇帝本人。
乾隆花園富有豐富的建筑藝術特征,經(jīng)分析概括,包括以下4個方面:
其一,因地制宜,對狹長空間巧妙橫向分割成4個部分,且利用疊山了點綴花園,使得不同空間具有不同的風格。
第1院落以古華軒為中心。該建筑金柱間安裝透空燈籠錦落地罩,用以界分內外,形成內外空間的貫通。其北邊的承露臺坐落于太湖石堆砌的假山上,四周有石雕欄桿,不僅有利于登高望遠,而且巧妙地分割了空間,形成了很好的觀景效果。整個院落親切、寧靜、曲折而富于變化。
第2院落以遂初堂為中心。遂初堂面闊5間,進深3間,坐北面南前后出廊。明間為過廳,穿廳而過可至第3院落。從形制上,該院落反映了“內外有別,主次分明”的等級制度。
第3院落以聳秀亭為中心,主要表現(xiàn)為疊山彌補,峰巒疊起,拋開建筑中的封閉、死板空間,形成建筑與陳設的完美互補。
第4院落以符望閣為中心,該建筑四周以回廊分隔出幾個互相連通的小院,沿回廊繞一周,即可觀賞到幾個院落的景色。符望閣是乾隆花園里最高的建筑,登臨符望閣可以一覽紫禁城的全貌。
其二,乾隆花園內裝修奢侈豪華,材料不是模仿江南風格,而是直接取自江南。如倦勤齋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是它的內檐裝修部分,一派江南風韻(圖2)。齋內裝俢,多為紫檀嵌玉、嵌黃楊木裙板、紫檀夾紗槅扇等,用料華貴,技藝精巧,富貴而雍雅,是殿堂內檐裝修的典范,為乾隆時期內檐裝修之精品。其裝飾工藝以竹黃和雙面繡為最。
倦勤齋的竹黃工藝、竹絲鑲嵌、雙面繡、髹漆工藝都是在江南完成的。以《乾隆遺珍》中的兩個檔案為例說明:“乾隆三十九年四月初四日,奴才李質穎謹奏……奉旨交辦景福宮、符望閣、萃賞樓、延趣樓、倦勤齋等五處裝修,并燙樣五座、畫樣一百二張等因到揚……奴才逐件細看,包裹裝船,于四月初四日開行,專差家人小心運送進京”。“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福、英、劉、四謹奏,恭查寧壽宮后路各殿宇樓座內里裝修,均系遵旨發(fā)交兩淮鹽政李質穎辦造送工,現(xiàn)在俱已敬謹安裝齊全?!?/p>
其三,山水結合,豐富了花園整體的休閑韻味。如禊賞亭內的流杯渠(圖3),渠長27m,曲廻盤折,號稱是“九曲十八彎”,取“曲水流觴”之意。渠水來自亭南側假山后掩蔽的水井,汲水入缸,經(jīng)假山內暗渠流入渠內。上下水道均在假山之下,猶如源泉涌自山崖,增強了花園的靈動之氣。
其四,建筑定名處處乾隆的精神世界。如乾隆皇帝為古華軒所作的對聯(lián)寫道“明月清風無盡藏,長楸古柏是佳朋”,體現(xiàn)乾隆想象自己歸政后失去往日輝煌的失落;“遂初堂”表達了乾隆當初的心愿得以順遂的心情;倦勤齋取“耄期倦于勤”之意,顯示這里是太上皇的憩息之所;而符望意即“其誠符我望,惟靜候天恩”(乾隆詩句)。
乾隆花園結構布局靈活,曲直自然,亭臺錯落,交相輝映。建筑、假山多樣變化的技巧,巧妙利用狹長空間,進行靈活分工,形成錯落有致的空間,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當然,也反映了乾隆在退位后的精神世界:希望過著與以前一樣的沒有羈絆的生活。同時,乾隆花園建筑與環(huán)境的靈活處置,與現(xiàn)代建筑設計和規(guī)劃有諸多的共同點。
比如,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黃龍風景名勝區(qū)在規(guī)劃設計時,力爭建筑與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和協(xié)調,同時巧妙的對建筑空間進行處理,形成建筑、地形、環(huán)境的和諧融洽。在進行規(guī)劃時,單體建筑能夠隨地勢布置,并與當?shù)氐牟厍即逭昝澜y(tǒng)一。這種建筑規(guī)劃和設計的理念,與故宮乾隆花園巧妙利用空間特點,進行靈活分割,滿足不同區(qū)域的功能需要的做法幾乎完全一致。
因此,乾隆花園的建筑藝術特征,不僅是我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典范,而且對于現(xiàn)代建筑規(guī)劃和設計具有參考和幫助作用。
(致謝:故宮博物院高級工程師周乾博士對作者的指導)
參考文獻:
[1]王時偉.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園[J].世界遺產(chǎn),2016(03):112-119.
[2]傅連仲.乾隆花園點滴[J].故宮博物院院刊,1980(04):92-94.
[3]單士元.故宮乾隆花園[J].文物,1959(01):69-70.
[4]于倬云,傅連興.乾隆花園的造園藝術[J].故宮博物院院刊,1980(03):3-11.
[5]沈三陵,王亦知.建筑創(chuàng)新與地域文化——談黃龍風景區(qū)的規(guī)劃設計[J].建筑學報,2003(0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