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招娣
[摘 要]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效率,一直是小學語文素質(zhì)教育中的難點問題。本文作者提出從實際生活情境或?qū)W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將識字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讓學生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從而增強知識的直觀性,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激發(fā)學生快樂學習的動力,提高識字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小學低學段;識字教學;生活化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也是語文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努力提高學生的識字量,讓學生輕松進行大量的閱讀,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關(guān)注的熱點。當前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主要采用集中識字、分散識字、字形故事識字、拼音打字識字等教學方法,很難激起學生的識字興趣,識字效率比較低。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提高低學段學生識字效率,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是擺在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也是語文教育的一項重要且困難的任務。尋求適合小學低學段學生的識字方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是眾多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探求的目標。本文對小學低學段語文識字教學生活化進行了探討。
一、現(xiàn)階段小學低學段識字教學的常見問題
1.難以激起學生識字興趣
在不少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研究中都提出了這個問題,當前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主要采用集中識字、分散識字、字形故事識字、拼音打字識字等教學方法,教師以“嚴師”的面孔出現(xiàn)在課堂上,以凌駕學生之上的姿態(tài)頤指氣使,發(fā)號施令,那學生在課堂識字教學中的主動性就會受到壓抑,因此,很難激起學生的識字興趣。
2.難以營造輕松愉悅的識字氛圍
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法過分重視學生的死記硬背,學習知識生硬,使得識字教學的氛圍過于沉重、呆板,沒有依據(jù)小學低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學習特征,不利于提高小學低學段學生的識字效率。
3.識字過程一成不變,識字成效低下
當前的識字教學大多嚴守“出現(xiàn)生字-學習生字-鞏固生字”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枯燥的復制這個流程,填鴨式的生產(chǎn)一批幼小的書呆子。這個模式沿用至今肯定是有它的科學性,只是當前的教育一線工作者們?nèi)狈?chuàng)新精神,沒有活學活用,反而束縛了低學段學生的活躍天性和創(chuàng)造力。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們費盡苦心把枯燥乏味的漢字講得天花亂墜,生動形象,但是他們忘了回歸生活,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卻沒有把學到的知識回歸到生活中去,這樣既不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原則,也降低了識字教學的成效性。
二、小學低學段語文識字教學生活化探索策略
1.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環(huán)境,激發(fā)識字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 “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托爾斯泰說過: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如對識字產(chǎn)生了興趣就等于擁有了無窮的力量,唯有如此,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提高課堂識字教學效率。
識字教學生活化要求我們在課堂環(huán)境中營造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并與知識密切相關(guān)的學習環(huán)境,盡可能使學生在自然、真實的環(huán)境中學習,或在較自然真實的情境中進行活動性學習。因此,我們應盡可能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環(huán)境,使教室變得溫馨、舒適,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獲得知識。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離不開作為主導者教師的角色定位。教師如能以和藹的形象出現(xiàn),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親人般的關(guān)系,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親近他們,和顏悅色,循循善誘地開導他們,那學生就能消除心理上的距離,在課堂上主動學習,并敢于暢所欲言,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能得到充分的調(diào)動,課堂識字教學效率就能明顯提高。
2.引入生活化的課堂情境,營造識字氛圍
在新課標的課程中有許多識字課都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相關(guān)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在模擬的場景中輕松愉快地識記生字新詞。
家庭生活是學生最熟悉的,在識字教學中,引入學生的家庭生活場景,可以增加親切感,識字過程就變得輕松愉快。如教學《爸爸、媽媽和我》這一課,教學時將學生的全家福制作成課件,進行“爸爸、媽媽、我”的識字教學,學生則興致盎然,思維和語言都顯得異常活躍。學生今天在校生活學習都是為其明天能適應社會、獨立生活而做準備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一定的社會情境,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意識。
3.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識字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小學低段學生記憶短暫、接受能力差等認知特點,決定了對其識字教學更要生活化、形象化、趣味化,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指導識字,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
讀兒歌猜字謎是低年級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教師可以根據(jù)漢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編一些適合兒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訣讓他們反復誦讀,使學生對字形產(chǎn)生直觀形象,從而提高記憶字形的準確性。如教學“告”字,“一口咬掉牛尾巴”。教學“分”字,“八刀切下來,西瓜被分開; 分給娃娃吃,娃娃吃了乖”。這樣的識字教學通俗易懂,增加了趣味性。小學低段學生喜歡聽故事,在識字教學中把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讓他們通過聽故事、講故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記住生字,就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如教學“坐”字時,把“坐”字拆成“人、人、土”,編成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小朋友手拉手一起出去玩,他們來到一個土堆上玩泥巴。這樣,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使字形的三個組成部分得到有趣的組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識字。同時,教師要善于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如多媒體資源、活動性資源和生活資源,充分發(fā)揮它們的教育功能,不斷提高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
三、結(jié)語
總之,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在課堂上,老師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 在課堂外,老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識字的有心人,處處留心觀察,不斷積累強化。
參考文獻:
[1]高桂云.淺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
[2] 徐麗.淺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的提高.《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