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體驗學習和自主學習為核心,基于省級精品教材和多元自主學習平臺的螺旋上升學習,將學習過程分為體驗、感知、思考、內化和應用五個子過程,周期性循環(huán)迭代,螺旋上升。將教師的指導、評價、反饋,學生的反思、調節(jié)、修正和控制貫穿所有子過程,從簡單到復雜、從初級到高級循環(huán)上升,深度融合知識,回歸應用,推進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也呈螺旋上升發(fā)展。
關鍵詞: 體驗學習; 自主學習; 螺旋上升; 精品教材; 網絡平臺; 循環(huán); 迭代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6)12-77-04
Abstract: With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s the core, the spiral rising learning is realized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quality textbook and diversified autonomous learning network platform. The learning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five sub-processes: experience, perception, thinking, intern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y cyclically iterate and spirally rise. The teacher's guidance,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and students' reflection, regulation, correction and control are run through all sub-processes from simple to complex, rising cyclically from the primary to the advanced. The knowledge is deeply integrated and recursively applied, and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ability are promoted and developed spirally.
Key words: experiential learning; autonomous learning; spiral rising; quality textbook; network platform; cycle; iteration
0 引言
知識不是通過教師講授而獲得,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獲得。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與社會的發(fā)展緊密相關。學生要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形成獨特思維,掌握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負責組織、指導和促進學習,是新視角的提出者、新思維的探索者、新問題的發(fā)現(xiàn)者,培養(yǎng)學生思考、自省、懷疑、批判、探索能力,實現(xiàn)知識、情感互動。師生共同建構和諧學習共同體。
知識學習需要不斷自我診斷、自我反思和自我調節(jié),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利用已有的知識,評價學習過程和結果,不斷提高學習興趣、動機和自信心,從具體經歷、思維觀察、概念抽象到主動實踐循環(huán)往復,不斷深入,螺旋上升。
學生根據(jù)自身知識、能力的不斷發(fā)展變化,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個人能力和社會需求,制定學習目標和任務,有意識地主動計劃、調節(jié)、監(jiān)控、評價學習活動,采取各種有效策略和方法積累知識、獲得技能、發(fā)展個性和人格,提高學習能力。將學習沿螺旋上升推進,在深度、廣度和難度上逐步深入,整個教學過程是不斷螺旋上升的過程,對知識的自主學習和體驗從簡單到復雜、從初級到高級的循環(huán)上升,將所學的知識深度融合,化為應用,使個人能力也呈螺旋上升發(fā)展。
1 體驗學習與自主學習
杜威指出:最好的教育是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體驗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參與和感悟。體驗學習旨在參與具體活動直接領悟、獲得實踐經驗,反思、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在新情境中驗證、應用,進一步領悟和創(chuàng)造新知識,在不斷循環(huán)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的轉化與創(chuàng)造。體驗學習理論創(chuàng)始人David Kolb認為:有效的學習應從體驗開始,在此基礎上發(fā)表看法、反思、總結形成理論,并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獲得學習能力的提升[1]。
體驗學習注重學生能力和批判思維的培養(yǎng),而不是死記硬背和單純的認知訓練,重點在于學生積極參與,成為學習的中心,沉浸于與真實世界相關的教學情境和資源中,切身體驗,悉心感悟。
體驗是一種認知方式,根植于人的精神世界,著眼于自我、自然、社會有機統(tǒng)一的人的超越經驗[2]。體驗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理論和實踐,符合信息時代的學習要求,有益于創(chuàng)新、實踐人才培養(yǎng)。
自主學習由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誘導學生充分參與,主動探究知識,增強求知欲,運用科學方法學習。學生結合自身興趣、愛好,自覺主動地決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省完成學習任務。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必須有較強的自主能力、客觀的自我評價能力、自制力、自信心和堅韌的意志,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中獲得樂趣,逐漸接受自主學習,同時傳授認知策略,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成為學習的主人,提升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學習潛能,啟迪思維,促進知識、能力、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
以體驗學習和自主學習為核心的螺旋上升學習,借助網絡學習平臺,主動有主見地探究學習,發(fā)揮學生潛能和創(chuàng)造性,在主體認知過程中融入創(chuàng)新,發(fā)展個性,不斷增長學習欲望,更新學習目標,使學生隨著自身學習能力與信心的不斷進步,實現(xiàn)更高更新的目標。
2 基于省級精品教材的螺旋上升學習
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促進教育創(chuàng)新與變革,是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重大戰(zhàn)略抉擇[3]。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優(yōu)勢,與教育全面深度融合,實現(xiàn)優(yōu)質教育資源廣泛共享、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理念變革,培養(yǎng)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chuàng)新人才,是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不可或缺的動力。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有針對和有目的地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體驗學習,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拓展個人興趣特長,提高學習質量,引導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省級精品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教程》注重知識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用經典、生動、有趣的示例和習題,培養(yǎng)計算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4]。以省級精品教材為核心構建多元自主學習平臺,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多元學習資源,引導學生探究、創(chuàng)新學習,面向應用,貫穿實踐,多維度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體驗學習,寓教于樂,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5]。
基于省級精品教材和多元自主學習平臺的螺旋上升體驗學習、自主學習,符合建構主義思想,將學習過程分為體驗、感知、思考、內化和應用五個子過程。從最簡單的感覺體驗開始,到感知、思考、內化、應用知識,不斷反復循環(huán)迭代,螺旋上升,融入體驗和自主,將教師的指導、評價、反饋,學生的反思、調節(jié)、修正和控制貫穿螺旋上升的所有子過程,如圖1所示。
螺旋上升體驗學習是周期性的,每一個周期都包括體驗、感知、思考、內化和應用五個子過程,循環(huán)、迭代、上升,從最內環(huán)開始,逐漸向外展開成螺旋型,每迭代一次,知識學習就向上推進一個層次,經過若干環(huán)的迭代,使體驗、自主更深刻,應用更靈活,創(chuàng)造更有個性和活力。
2.1 體驗
教學不應使學生被動地接收知識,而應在學習情境中,由自己體驗、探索獲得知識,讓學生通過直覺思維和歸納推理找出知識間的內在關聯(lián),合理、高效地學習,并對學習結果評價、反思,發(fā)揮主觀能動,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融入其中,獲得實實在在的體驗,完成學習過程。《淮南子·汜論訓》云:故圣人以身體之。體驗學習強調尊重人性、個性和情感,個性化參與,滿足學生的需求和愿望,促進個性轉變和成長,通過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對學生產生滲透性影響,學生全身心自發(fā)主動地學習,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學習。
教育在本質上是培養(yǎng)人的主體生活經驗與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命意義的活動,教育即生活[6]。學習是對生活經驗的總結,對人類生存意義的探索,體驗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潛能,促使其聯(lián)想,幫助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思維,教師要指導學生體驗后深入討論、思考、總結、交流,恰當?shù)臍w納總結,能使學生透徹理解所學知識。
2.2 感知
學生親身投入到實踐活動的情境中,通過認知、體驗及感知,自動完成反饋和調整,從而實現(xiàn)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的學習[7]。學生的自主體驗學習是通過自我感知表現(xiàn)的,感知的過程既是認知過程,又是行為過程。認知過程要求對知識的本真涵義進行感知;行為過程要求學生全身心參與,親歷自我生命感悟。
《荀子·修身》云:好法而行,士也;篤志而體,君子也。當人在具體事實與抽象理論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時,才體會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不僅在認識客觀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時,就能產生興趣。沒有自我肯定的感知,就不可能對知識有真正的興趣。感知才有發(fā)現(xiàn),深刻理解才能創(chuàng)造,使個性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在對待世界現(xiàn)象的態(tài)度中,在深刻領會中表現(xiàn)自我,發(fā)現(xiàn)的快樂和憑借自己努力獲得知識的驚喜,給人自豪、肯定、尊重的內心體驗。
感知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與相關資源和教學情境相互作用,在認知、情感方面發(fā)生的變化過程,學生不僅感知外在信息,而且激活內在知識,主體對所感知活動的反芻、體嘗,促進其人格、心理素養(yǎng)的完善。
在感知中,學生從自身學習的特點、期望、方向和目標出發(fā),積極感知新知識、整合新理念,獲取直接經驗,在做中學,經過思考、分析、內化,實現(xiàn)感知、抽象,再感知、再抽象螺旋上升,在實實在在的生活情境中體味、感知世界,激發(fā)學生自我探究能力。
2.3 思考
牛津大學科林·盧長斯認為:大學從事的是人的教育,要培養(yǎng)獨立思考、頭腦清晰、豐富的想象力等個人品質。主動思考,主動學習,主動獲取知識,塑造優(yōu)秀品格和毅力,是成功學生的基本要求。
思考是對知識重構,增加知識意義,增強對后續(xù)知識學習方向的指導,思考能使學生清楚自己的行為,對行為評價和判斷更加客觀,在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中,反思是對學習的鞭策,指明努力的方向。在生活中不斷體驗、不斷探尋、不斷思考獲得知識,使學習回歸生命個體,回歸意識本身,增強思考意識,培養(yǎng)意識品質,進入智慧學習。
思考可以提升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自我觀察、自我判斷、自我反應,增強自信心和成功的動力。鼓勵學生尊重思考和思想自由,樂于批判思考,全面參與,發(fā)展興趣、能力,開發(fā)智力,使學生自由探索、創(chuàng)造、挑戰(zhàn),獨立自主,培養(yǎng)終身學習習慣。
學生在教學情境和活動中積極思考、驗證知識,完善知識體系,深刻理解知識本源,真正掌握知識。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關注個體差異,強調主動性、過程性、獨立性和實踐性,在師生互動中,達到知情合一,學生主動思考,在實踐中自我完善、自我成長。
2.4 內化
知識的習得是積極主動的認知過程,學習是對認知結構的改造,既有新知識的獲得,也有舊知識的揚棄,學習是認知活動概念化、類型化的過程,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依賴其原有知識結構,內化是學生通過反思、同化、順應等方式,將親歷的事物和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行為。
自主體驗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體驗更能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效率更高,學生自主運用思維、情感去體驗,形成深刻認識,自我檢查,自我調節(jié),自我內化,既注重知識的積累,又注重創(chuàng)新素質的養(yǎng)成。
學習是內在的,是個人身體、情感、知識的參與所得,在模擬真實的情境和活動中,讓學生在充分參與中獲得知識,內化為理論,再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重在自主、領悟和體驗,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通過感悟、內化為新知識。主動參與、親身感知、交流合作,深化知識的內在反省和內心反應,將知識外化為創(chuàng)造力。
2.5 應用
知識是人類認識社會、改造社會的結果,是人類智慧的產物,是對客觀規(guī)律的反映,對社會實踐活動的理論總結、概括和反思,同時反作用于實踐,指導實踐活動。人的能力總是和實踐活動密切相關,并直接影響實踐活動的效率,實踐活動又發(fā)展了人的能力。
學習不僅是學生積累、豐富知識的過程,更是創(chuàng)新的過程。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和習慣,引導學生在知識和技能上自我提高,主動求知,大膽實踐,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實踐檢驗知識,修正知識,創(chuàng)新知識,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掌握探求知識的方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開拓創(chuàng)新,全面發(fā)展。著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思考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應用能力,激發(fā)其內在潛力,營造良好外部環(huán)境,內外動力相得益彰,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良好的素質,鮮明的個性,敏銳的洞察力,獨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批判的態(tài)度,使學生具備比他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
學生通過自主感知、體驗領悟知識,再回歸應用,在應用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促進自我反思、自我領悟、自我成長,在真誠、和諧、包容的氛圍中,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創(chuàng)造。
3 結束語
螺旋上升學習將自主學習和體驗學習融會貫通,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難度由低到高,在循環(huán)迭代中,提高學生程序設計能力,通過大量實踐,提高學習自信心,程序設計知識不斷被循環(huán)、迭代,逐步深入,將理論知識轉變成個人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Reference):
[1] Kolb D A.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 Englewood Clifs,NJ:Prentice-Hall Inc,1984.
[2] 鐘啟泉,張華.世界課程改革趨勢(上卷)[M].北京師范大學出
版社,2001.
[3]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EB/
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203/133322.html.
[4] 張國生.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教程(第2版)[M].清華大學出
版社,2015.
[5] 張國生.基于省級精品教材的多元自主學習平臺研究與構建[J].
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370(7):49-51
[6] 杜威教育論著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
[7] Kolb D A,et al.Conversational Learning:An Experiential
Approach to Knowledge Creation[M]. Ponca City:Greenwood Publishing,2002: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