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景初
摘 要:初中數(shù)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能激發(fā)學生數(shù)學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生數(shù)學學習效率,并促進學生知識、能力、人格的和諧發(fā)展。我們從構建初中數(shù)學自主教學模式、建立多元評價機制等方面,探討如何進行初中數(shù)學自主學習教學。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 自主學習 教學模式 多元評價
課堂干預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提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鑒于此,教師的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fā)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fā)揮好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初中數(shù)學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能激發(fā)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促進知識、能力、人格的和諧發(fā)展。
一、構建自主課堂教學模式,搭建自主學習數(shù)學的平臺
1.改變學生被動式學習思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種主動而積極自覺的學習行為,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并能自我操縱的學習?!?/p>
入學講座。以初一新生為培訓對象,培訓內(nèi)容包括自主學習課堂的基礎知識;學習內(nèi)容包括預習、合作、交流、傾聽、質(zhì)疑、點評、小結等基本能力。
實地觀摩。安排低年級學生進入高年級進行實地觀摩,學習各項基本能力,一般安排在開學的第1周進行。
課堂實訓。各班經(jīng)過前期準備后再進行課堂實訓,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學科的要求規(guī)范應具有一致性和延續(xù)性,并具有可操作性。這一過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只有對自主課堂有充分的認識和認同,才能有效幫助學生從被動式的學習思維中解放出來,才能更好地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
2.細化教師干預環(huán)節(jié),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課堂
課前。教師在集體備課(講學稿)基礎上進行二次備課,學生通過預習對所學內(nèi)容獲得初步認知,將困惑帶入課堂。課中六步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人人都是參與者、學習者。(1)展標(1~2分鐘)。目標設置1~2個,使學生明白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2)先學(10分鐘)。學生帶著目標和感悟自學教材,側重對知識、問題的思考并做好記錄,切忌盲目在教材上找結論的假自學;老師巡視小組,了解學生學習情況。(3)交流(5分鐘)。學生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就先學的困惑實施“生生互動”,力求在小組內(nèi)解答。教師根據(jù)問題歸納匯總,設計出解決方案。在核心概念、重要原理、重要解題方法形成時,應先讓學生充分探索和交流,注重思維的參與和感悟。(4)后教(10~15分鐘)。教師根據(jù)教學需求選擇組織方式,方式1—展示:教師安排各學習小組展示,展示時學生要有序地離開座位,聚焦展示的同學;方式2—引導:教師啟發(fā)、引導、關注和調(diào)控學生,對講解不到位的要及時補充,對偏離主題的要適當點撥;方式3—精講:教師根據(jù)學生交流表現(xiàn),精選教學內(nèi)容,不可將上課內(nèi)容重復講解,可歸納知識要點、梳理易錯點、易混點,可精講例題、提煉解題方法,可構建“先行組織者”,總結研究某類問題的思路和線索。(5)反饋(10分鐘)。當堂檢測應圍繞當堂知識內(nèi)容,3道題為宜:保底型練習,可選教材中的練習,要求人人過關;變式練習,可適當改編例題,要求70%的人過關;拓展型練習,關注優(yōu)生發(fā)展。教師對各組成績進行匯總比較,給出評價。(6)小結(2分鐘)。參考教學目標結課,總結本課知識要點、數(shù)學思想方法、數(shù)學活動體驗、解題通性通法等。
課后。教師通過學生的檢測反饋進行下課時的課堂設計,學生以講學稿為載體進行下課時的課前預習,在學案或書本上圈注疑惑,寫下心得。
二、建立多元評價機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管理
《標準》指出:學習評價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因此,我們應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課堂評價的內(nèi)容要全面,課堂評價的形式要多樣,注重個體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
制定課堂配套評價表格,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從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上去評估學生的行為。教師可根據(jù)學科特色、不同課型,靈活地開展課堂激勵評價,如從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投入度、提出問題、解決疑難、效率、紀律等方面設置評價表,并按獎懲機制對學生進行合理獎懲。如學生課堂評價表(見表1),或小組表現(xiàn)分析表,或小組每周(月評)價表等。
三、把握課堂干預時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
自主課堂較之傳統(tǒng)課堂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并不意味著可以忽略教師的有效干預。因為“就在校學生來講,他們在學習的許多方面,如學習時間、學習內(nèi)容等,都不可能完全由自己來決定,他們也不可能完全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因此,“教師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需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作用和存在的價值,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要切實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
教師把握課堂干預時機,促進小組發(fā)揮作用。(1)學生學法缺失,對自主學習細則有困惑或理解不到位而影響問題的解決時,教師的干預能讓學生在尋知路上少走彎路,提高學習效率;(2)學生思維受阻,處于“憤”“悱”狀態(tài)且在組員幫助下仍無法解決時,教師應進行適時干預,為學生找到問題解決的思維出路;(3)學生觀點片面,思維單一,甚至是思路僵化時,教師要及時干預,讓學生對知識有清晰而全面認識;(4)學生意見分歧,自主狀態(tài)下無法達成問題解決的共識時,教師可以以輔助性的任務進行合理干預,讓學生撥云見日、深入思考;(5)學生認知障礙,自主學習活動或小組合作交流中沒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癥結所在時,教師可以以低程度的幫助且盡量少直接指令的適度干預,以促使學生解決問題。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對小組的合作交流指導,確保小組進行有效的交流和討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興遠,王秀霞.初中數(shù)學自主學習模式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20).
[3]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與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鄭金洲.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