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敏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我們的教育目標也在發(fā)生轉變,合理組織教學活動,應用科學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等都是我們構建有效課堂的方法和路徑。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成為基礎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也受到了阻礙,為了突破這一阻礙,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設計教學方案,以此激發(fā)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合理應用教學策略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活動。本文分析了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主要方法,希望本研究提出的建議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引言:
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影響下的小學語文教育質量在逐步提升,教育理論不斷完善,新的學科教學方法在不斷涌現,這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了基礎。但是也有很多教師在組織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缺乏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導,難以突破傳統(tǒng)應試教學模式的束縛,在課程改革上體現出滯后性?;诖?,筆者作出如下分析。
一、通過情境教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所謂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征以及課程內容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和學習氛圍的情境[1],并利用這樣的客觀學習環(huán)境,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學生共鳴。結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來說,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情境、問題情境、游戲化情境等多種情境,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應用情境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比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jié)》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展示春節(jié)的習俗,貼春聯、包餃子、看晚會,利用學生熟悉的情境可以更好地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快速進入課文情境,切實提升小學生的知識學習效率。
二、沖破思維定勢,鼓勵學生進行逆向性思維
針對某一類閱讀材料的理解上,學生很容易產生大眾傾向化的想法,表現為一種思維定勢。如果教師想要實現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就需要教師積極打破思維定勢,鼓勵學生進行逆向思考[2]。例如,學生在閱讀《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會發(fā)現課文中女孩的遭遇與實際生活情境相差較遠,無法對本課所講述的故事產生共鳴,并且在朗讀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疑問,例如:小女孩為何不撿些木柴做一個火堆取暖?或是周圍的人為什么見死不救?這些問題在成人眼中或許頗為可笑,但教師對于這些問題必須認真回答。教師可以將當時資本主義社會中窮人的生活狀態(tài)講述給學生,讓學生想象當時窮人生活的可憐與可悲,進而使學生對小女孩的遭遇感同身受。教師鼓勵學生提問,能夠使學生形成多角度觀察事物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三、運用游戲教學方法,實現素質培養(yǎng)
小學生群體所體現出來的特點就是貪玩、好動、思維活躍,游戲教學方法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是依然具有高效性的。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情感交流,深入了解他們的身心發(fā)育特點,尊重其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和開發(fā)游戲教學項目。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結合語文教學任務、目標等要求,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融入學科知識,繼而組織學生實踐[3]。在學習古文《學弈》時,這篇古文意在向學生闡明一心一意的重要性,如果教師只是使用語言向學生進行道理說明,學生可能能夠理解,但是缺乏深入的內心體會。因此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游戲,教師將參加游戲的學生分為兩組,然后教師進行無差別的生字教學,一組學生專心進行生字記憶,而另一組學生必須在記憶生詞的同時演唱教師的指定曲目,然后由教師進行統(tǒng)一聽寫,結果顯而易見。學生通過這個游戲更實際、更直觀地體會到學習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四、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讀寫結合
從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大部分小學生的寫作興趣都直接和他們的閱讀學習緊密相關,換言之,合理的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優(yōu)秀的閱讀素材都是通過作家的細致觀察以及合理想象而完成的,表達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向往,學生進行作品閱讀的過程就是其潛入作者精神世界的過程,基于小學語文閱讀素材的高品質,一般來說選入教材的作品具有如下特征:情節(jié)內容豐富、語言優(yōu)美、具有邏輯性,人物形象刻畫到位,這樣的閱讀素材一般來說會帶給讀者強烈的情感沖擊,有利于實現情感教育和知識教育的融合[4]。而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需要一定的素材引出學生的情感爆發(fā)點,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融入閱讀素材的情感表達中,優(yōu)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例如,在《新來的老師》的文章教學中,基于文章內容特點,我在指導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從人物形象研究入手,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中心,引導學生捋清文章的人物描寫順序,并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提問,“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老師?看到這篇文章你們有沒有想到誰?逐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閱讀感受,為接下來的寫作練習奠定基礎。在閱讀教學結束后,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開展《我心目中的老師》的命題作文寫作。
結束語:
語文課堂教學的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綜上,小學語文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面臨著改革需求。為了促進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正確融入教改理念,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促進教學方法科學應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懂得從學生自身的特點出發(fā),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構建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小學語文課堂,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朱玉芬,崔偉蘭.以多媒體教學為抓手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2(23):52-53.
[2]周菊紅.關于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的嘗試研究[J].學周刊,2016,10(35):128-129.
[3]孫麗娟.新課程背景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索與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6,13(06):93-94.
[4]鐘海.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0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