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麗
摘要: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從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選取被試(有效樣本633名),運用自編量表《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問卷》進行調(diào)查,探究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的類型和特點。研究結果表明:第一,我校高職生的學校社會行為有三種類型,即親社會行為、社會退縮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第二,我校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具有以下特點:學校社會行為總體處于中等水平,親社會行為和社會退縮行為無顯著性別差異、無顯著學制差異、無顯著獨生子女差異,反社會行為有非常顯著性別差異、顯著學制差異、顯著獨生子女差異。最后,本文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學校應該消減高職生的反社會行為,引導高職生的社會退縮行為,培養(yǎng)高職生的親社會行為。
關鍵詞: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社會退縮行為;反社會行為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6)12-0043-04
一、 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包括觀察法、文獻法、訪談法、問卷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問卷法。
(二)研究步驟
研究設計的具體步驟:第一,調(diào)查問卷設計,編制學校社會行為的調(diào)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第二,調(diào)查問卷的實施,選取調(diào)查樣本(被試)進行施測;第三,調(diào)查問卷資料的處理和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第四,得出研究結果。
(三)研究工具
目前,關于學校社會行為的測量工具主要有三個:香港學者馬慶強編制的《青少年行為問卷》,主要適合青少年;加拿大學者陳欣銀改編的《班級戲劇》,主要適合兒童;美國Kenneth W.Merrell教授編制的《學校社會行為量表》,主要適合中小學生。由于沒有針對高職生的學校社會行為測量工具,所以本研究參考目前三個學校社會行為測量工具,編制了《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問卷》作為研究工具。
為了得到信度和效度都較高的調(diào)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在調(diào)查問卷設計之前需要進行探索性研究。第一,編制初始問卷。采用觀察法、文獻法、開放式問卷法、訪問法收集自編初始問卷的題項。第二,試測初始問卷獲得預測問卷。首先對初始問卷進行試測,然后修改初始問卷,最后獲得包含36個題項的預測問卷。第三,進行預測。抽取8個班級230個預測被試進行預測,8個班級分別是五年制高職1—4年級各一個班級和三年制高職1—2年級各兩個班級。第四,預測問卷的整理。首先將回收的問卷按照不同學制、不同班級進行分類整理;其次,對問卷進行初步審閱,檢查原始資料是否完整、統(tǒng)一、合格;再次,對問卷進行編碼和編號;最后,將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輸入計算機,并處理缺失值。第五,預測問卷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首先,采用項目分析,刪除區(qū)分度差的題項;其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利用碎石圖和旋轉(zhuǎn)成分矩陣,獲得因子負荷矩陣表,因子負荷矩陣表保留了21個題項。再次,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運用Amos17軟件,對獲得的21個題項進行驗證性分析。
《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問卷》共21個題項,三個維度是:親社會行為、社會退縮行為、反社會行為。
《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整個問卷的а系數(shù)是0.759,各分量表的а系數(shù)在0.787~0.864之間。(見表1)
《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問卷》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表明,有三個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且三個因子可解釋總體方差的51.7%,表明該問卷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見表2)。問卷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表明,三因子模型的各項擬合度指標較為理想,結果顯示x2/df(1.814)小于2, GFI(0.882)接近0.9,RMR(.075)、RMSEA(0.06)均小于0.08,表明該問卷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見表3)
(四)研究樣本
研究對象: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的高職生,包括五年制高職生和三年制高職生。所謂五年制高職生是指通過中考進入學校的學生,前三年屬于中職生,后兩年屬于高職生。所謂三年制高職生是指通過高考進入學校,在校學習三年的學生。五年制高職生一共有五個年級,三年制高職生一共有三個年級,但由于高職生最后一年都去實習不在學校,無法進行調(diào)查。所以,本研究的調(diào)查樣本是五年制高職在校的1—4年級高職學生和三年制高職在校的1—2年級高職學生。
抽樣方法:為保證研究樣本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抽樣方法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法。第一階段將全部研究對象按照不同學制進行劃分,劃分為五年制高職生和三年制高職生。第二階段將同一學制的研究對象按照不同年級進行劃分,劃分為五年制一、二、三、四年級高職生和三年制一、二年級高職生。第三階段將同一年級的研究對象按照好中差不同層次班級進行劃分,對同一層次的班級采用隨機抽樣。
研究樣本的分布情況:本研究發(fā)放問卷751份,回收721份,回收率96%;有效問卷633份,有效率88%。研究樣本數(shù)是751名高職生,有效樣本數(shù)是633名高職生,包括12個班的320名五年制高職生和12個班的313名三年制高職生。(見表4)
(五)統(tǒng)計方法
調(diào)查問卷的數(shù)據(jù)錄入計算機后,運用spss18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
(一)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的類型
對預測問卷運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三因子負荷矩陣表,表明問卷包括三個維度,根據(jù)各維度里的題項特征對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的類型進行命名:親社會行為、社會退縮行為、反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維度有8個題項,社會退縮行為維度有5個題項,反社會行為維度有8個題項,總共21個題項。各維度含義和題項列舉如表5所示。
(二)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的總體特點
學校社會行為采用Liket五點計分法:完全符合(5分)、大部分符合(4分)、一半符合(3分)、大部分不符合(2分)、完全不符合(1分),3分屬于中值。高職生的親社會行為3.65分在中值之上,社會退縮行為2.41分和反社會行為2.14分都在中值之下??梢?,高職生的學校社會行為總體較好,屬于正向狀態(tài)。但是值得注意,本調(diào)查是自評問卷,高職生的親社會行為的得分并不高,社會退縮和反社會行為的得分也不低。說明,高職生的學校社會行為并不良好。(見下頁表6)
(三)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性
1.學校社會行為的性別差異
親社會行為高職生無顯著性別差異;社會退縮行為高職生無顯著性別差異;但反社會行為高職生有非常顯著的性別差異,而且男生的反社會行為顯著高于女生。(見表7)
2.學校社會行為的學制差異
高職生的學制差異是指三年制高職生和五年制高職生。研究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對不同學制高職生的親社會行為、社會退縮行為、反社會行為的學制差異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親社會行為和社會退縮行為無顯著的學制差異,但是反社會行為有顯著的學制差異,五年制高職生的反社會行為顯著高于三年制高職生的反社會行為。(見表8)
3.學校社會行為的年級差異
被試五年制高職有四個年級,三年制高職有兩個年級。六個年級中,二年級五年制高職生的學校社會行為得分最低,二年級三年制高職生的學校社會行為得分最高,見圖1。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的年級差異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存在年級差異。對學校社會行為在各年級之間的差異進行事后比較,結果顯示:一年級五年制高職生的學校社會行為顯著低于三年級五年制高職生、四年級五年制高職生、二年級三年制高職生的得分;二年級五年制高職生的學校社會行為顯著低于三年級五年制高職生、四年級五年制高職生、一年級三年制高職生、二年級三年制高職生的得分;一年級三年制高職生的學校社會行為顯著低于二年級三年制高職生的得分。(見圖1)
4.學校社會行為在是否獨生子女上的差異
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對高職生的親社會行為、社會退縮行為、反社會行為在是否獨生子女上的差異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在學校社會行為方面,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無顯著差異。具體而言,在親社會行為和社會退縮行為方面,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無顯著差異;但在反社會行為方面,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存在顯著差異,且獨生子女的反社會行為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見表9)
三、研究建議
第一,本研究編制了信度和效度較高的《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問卷》量表,可以為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的調(diào)查提供科學測量工具。運用《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問卷》進行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可以幫助學校對高職生學校社會行為進行評估、篩選和干預。
第二,關注并消減三類高職生的反社會行為。研究結果表明,我校高職生的反社會行為有非常顯著性別差異,男生的反社會行為非常顯著高于女生的反社會行為;我校高職生的反社會行為有顯著學制差異,五年制高職生的反社會行為顯著高于三年制高職生的反社會行為;我校高職生是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反社會行為有顯著差異,獨生子女的反社會行為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的反社會行為。所以,學校需要關注三類高職生(男生、五年制高職生、獨生子女)的反社會行為,并采取有效措施消減其反社會行為。
第三,重點加強五年制二年級高職生的學校社會行為的引導。研究表明,需要關注五年制高職生的反社會行為。研究還表明,五年制二年級高職生的學校社會行為得分最低(見圖1),顯著低于其他年級。所以,學校有必要重點加強五年制二年級高職生的學校社會行為的教育引導。
第四,引導高職生的社會退縮行為。研究表明,我校高職生的社會退縮行為無顯著性別差異,無顯著學制差異,無顯著是否為獨生子女的差異,這說明高職生的社會退縮行為整體無顯著差異。高職生的社會退縮行為平均得分2.41分,本研究采用的是自評問卷法,存在社會贊許性傾向,高職生的社會退縮行為仍超出2.41,說明高職生還是有較高程度的社會退縮行為。研究表明,社會退縮行為的最大值是4.80分,說明某些高職生有極其嚴重的社會退縮行為。社會退縮行為雖然不像反社會行為那樣對社會或他人有損害,但是有社會退縮行為的高職生未來可能會社會適應不良。所以,學校需要采取措施引導高職生的社會退縮行為。
第五,培養(yǎng)高職生的親社會行為。研究表明,我校高職生的親社會行為無顯著性別差異,無顯著學制差異,無顯著是否為獨生子女差異,這說明高職生的親社會行為整體無顯著差異。我校高職生的親社會行為得分為3.65分,本研究采用的是自評問卷法,存在社會贊許性傾向,高職生的親社會行為得分(3.65分)僅比中值(3分)高出0.65分,這說明我校高職生親社會行為得分較低,而且整體無顯著差別比較低。所以,學校有必要采取措施培養(yǎng)所有高職生的親社會行為。
參考文獻:
[1]林崇德.中國獨生子女教育百科[Z].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Ma H K. Adolescent Behavior Questionnaire (ABQ):Scoring Key[D].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2002.
[3]陳欣銀,Kenneth H Rubin,李丹,李正云,李伯黍.中國和西方兒童的社會行為及其社會接受性研究[J].心理科學,1992(2):1-7.
[4]Kenneth W Merrell.School Social Behavior Scales:User's Guide[M].USA:Brookes Publishing Co;2nd Revised edition,2008.
(責任編輯:付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