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榮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學美術教學應該在理念層面和操作層面有明顯的變革,教師應該在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有創(chuàng)新性的突破。這些變革與突破可以概括歸納為:深刻理解課程標準,合理制定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生動教學情境,活躍美術課堂氣氛;關注課堂情感因素、切實提高教學效率;開展美術實踐活動,發(fā)掘學生藝術潛質。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美術;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326-02
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美術教學以陶冶學生高尚情操、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為宗旨,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中學美術教師應該正確理解和貫徹新課標精神,挖掘和利用新課程的有利因素,采取適合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突出美術自身所蘊含的文化底蘊與人類現(xiàn)實社會中各種文化的有機聯(lián)系,較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
1.深刻理解課程標準,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7~9年級)》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闡述了美術教學要達成的課程目標。在中學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深刻理解課程目標的內(nèi)涵,用現(xiàn)代教學思想處理教材,克服美術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注重美術專業(yè)性質,偏重美術技能技巧訓練,忽視美術文化滋潤的不良傾向,制定出與新課程對應且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實際的教學目標,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對"卡通形象設計"這一課題我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項目:教學目標。
技能知識:①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點及表現(xiàn)的語言。②用夸張、變形、幽默的手法嘗試卡通形象的設計。
方法:①以問題和游戲的形式活躍課堂、激發(fā)學生思考。調(diào)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②請同學表演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通過表演和填圖進一步認識卡通的特點。③啟發(fā)學生在范作中尋找表現(xiàn)聲音,運動、速度、音樂的畫面。
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通過卡通形象的欣賞和分析,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學生觀察體驗生活中的樂趣與情感;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具體的三維教學目標是對美術課堂教與學活動預期實現(xiàn)結果的表述,確定了教學工作的方向,確保了課程目標隨著課堂教學的推進得以順利實現(xiàn)。
2.創(chuàng)設生動教學情境,活躍美術課堂氣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成功的關鍵要素,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F(xiàn)代的中學生視野開闊、思想活躍、追求時尚,興趣有很大的主觀性。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和教學內(nèi)容,對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方法進行積極的變革,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使看似呆板的美術知識呈現(xiàn)出動感和靈性,打破教學過程中的"單調(diào)"、"枯燥"和"沉悶"。幫助學生尋找已知與未知之間的聯(lián)系,以此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觸動學生的興奮點,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使學生在興奮和愉悅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在教學"感受春光了解春天"一課時,我在《春天在哪里》的歡快樂曲中高聲詠讀歌唱春天的詩歌:"?。〈禾靵砹?!春天是把奇妙的梳子,所到之處,柳枝搖翠,樟樹嫩黃;小草吐綠,連茅屋的新夢也染成了青春的顏色……"詩歌渲染出來的情境讓同學們仿佛看到了春天百花爭艷、百鳥爭鳴的美景,原本略顯沉悶的課堂變得充滿活力與精彩,課堂教學得以在學生對美術的積極探求中變得動態(tài)、高效。
3.關注課堂情感因素,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新課程標準要求中學美術教學"關注學生情感,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情感因素是中學美術教學設計與實施中關注的要點,是師生雙邊交流、互動、合作的思想基礎。只有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關注美術教學中的情感因素,使情致和韻味充盈于課堂。才能充分挖掘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有效激活學生思維,從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此,教師首先要實行教學民主,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努力達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教學境界。其次,教師要藝術性地處理教學內(nèi)容,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如教學"室內(nèi)裝飾品的設計與制作"時,組織學生自己動手為教室設計、制作裝飾品,在此過程中感受美的不同表現(xiàn)方式,形成美的多元化意識。第三,要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表現(xiàn)的聲光、色形,圖像的翻滾、閃爍、定格及色彩變化效果,向學生提供豐富的直觀材料。增強美術課程的心靈震撼力。第四,要適時利用學生表現(xiàn)欲,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諸如臨摹比賽、作品分析辯論等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活動,讓課堂教學高潮不斷。
4.開展美術實踐活動,發(fā)掘學生藝術潛質
在中學生中,許多人又非常好的藝術潛質,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得到及時的發(fā)掘,以致他們的藝術特長被忽視,藝術才華被埋沒。中學美術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個性化見解和藝術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美術實踐活動,升華學生的美術愛好,發(fā)掘學生藝術潛質。我們應遵循藝術教育"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乃至成才于課外"的規(guī)律,本著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組建繪畫、手工制作、作品(工藝)欣賞、書法與硬筆等課外美術興趣小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深化和拓展課堂教學內(nèi)容。
深化新課程背景下中學美術教學策略的探究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深諳新課程理念,推動中學美術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革,實現(xiàn)教學風格樸實、教學方式靈巧、教學容量厚實、學生思維活躍的改革目標。以更加"有血有肉"、"有聲有色"的中學美術教學促進學生審美素質的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