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迪
【摘要】發(fā)展心理學表明,隨著大腦發(fā)育,在童年中期,兒童選擇性注意得到發(fā)展,這是一種將認知活動集中在問題或者情境中重要部分的能力。但在閱讀教學中,有時學生的選擇性注意會使自己被無關的細節(jié)所干擾,致使表達不準確,思維不嚴密,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反復推敲、追本溯源和可視化導圖,發(fā)展并提升學生選擇性注意,是落實語用,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選擇性注意 準確性 嚴密性 敏捷性
發(fā)展心理學表明,隨著大腦發(fā)育,在童年中期(小學階段),兒童一種特殊的專注得到發(fā)展,被稱為選擇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這是一種將認知活動集中在問題或者情境中重要部分的能力。舉個例子:老師經(jīng)常用白色紙張印刷考試卷,但如果給學生一份藍色試卷,小學生的選擇注意的技能將促使其忽略紙張的顏色,而去關注考試的題目。選擇性注意的發(fā)展有利于兒童根據(jù)主要信息做出判斷,提高學習效率。但在閱讀教學中,有時學生的選擇性注意會使自己被無關的細節(jié)所干擾,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致使表達不準確,思維不嚴密。因此通過閱讀教學發(fā)展并提升學生選擇性注意,是落實語用,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
一、表達的準確性在反復推敲中獲得提高
準確表達是學生選擇性注意是否得到發(fā)展的重要標志。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是由“完整、簡潔、符合事實”等要素構成。無論是口語還是書面語,無論是敘事描述還是概括說明,只有把印留在大腦中的信息經(jīng)過加工、重組,準確地表達出來,才能證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真正理解了、學會了。可以說,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是訓練思維、發(fā)展選擇性注意的重要渠道。影響學生表達準確的原因有很多,如是否將自己的注意力聚焦于核心層面,是否選擇了關鍵性詞匯幫助表達,選擇的認知取向是否達到某種深度,是否能將具體實踐和抽象概括銜接起來,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敏銳地捕捉并分析學生表達中的問題,并進行相應的言語訓練。
五年級上冊《諾貝爾》一文中有這樣的一段:
小時候,諾貝爾看到工人們在荒山野嶺用鐵錘砸石頭,他想,為了開通一條鐵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艱苦的勞動?。∫悄軌虬l(fā)明一種東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開,該有多好!
學生閱讀后,能準確解碼這段話的主要內容:諾貝爾發(fā)明炸藥的原因。然而,學生真的能提煉并準確表達諾貝爾發(fā)明炸藥的原因嗎?教師設計了句式練習:為了
,諾貝爾發(fā)明了炸藥。學生們不假思索地舉手發(fā)言:
生1:為了一下子把大山劈開,諾貝爾發(fā)明了炸藥。
生2:為了開通鐵路或公路,諾貝爾發(fā)明了炸藥。
生3:為了在開通鐵路或公路時一下子把大山劈開,諾貝爾發(fā)明了炸藥。
表達的準確嗎?生1,只關注炸藥的作用,忽略了為什么要把大山劈開;生2,則恰恰相反,沒有說明炸藥在開通鐵路或公路當中的作用。生3,看上去兼具1和2的優(yōu)點,但卻將諾貝爾發(fā)明炸藥的原因直接指向劈山筑路,忽視了“人”的因素??v觀全文不難發(fā)現(xiàn),諾貝爾無私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處處滲透于平實樸素的表達中,只有從字里行間中細致體會這種精神,才能水到渠成地領會諾貝爾設立獎項的真正意義。在這一背景下,仔細閱讀這段話不難了解編者的意圖:劈山筑路需要工人在荒山野嶺上用鐵錘砸石頭,非常艱苦,而諾貝爾希望能發(fā)明一種東西,將工人們從艱苦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梢?,發(fā)明炸藥的初衷是對人類的熱愛,為此諾貝爾不惜投入自己的整個生命,而這一點也是貫穿全文的重要情感線索。只有關注到整篇文章才能準確表達諾貝爾發(fā)明炸藥的原因。通過同學們的討論增刪修改、反復推敲,最終從“關注物”轉移到“關注人”:
1.為了使工人們在劈山筑路時不再付出艱苦的勞動,諾貝爾發(fā)明了炸藥。
2.為了工人們在劈山筑路時能把大山輕松地劈開,諾貝爾發(fā)明了炸藥。
有了這一認識,在探究諾貝爾留下遺囑設立獎項的原因時,學生在涵泳文字,在反復推敲之中品味出深刻意蘊:
1.為了激勵后人在化學、物理學、生理學或醫(yī)學、文學、和平五個領域中做出突出貢獻,他設立了諾貝爾獎。
2.為了造福社會,為了全人類的幸福,為了不斷推動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他設立了諾貝爾獎。
可見,要發(fā)展學生選擇性注意就必須經(jīng)過反復推敲。反復推敲的過程,不僅僅是改詞煉句、修正語病的過程,也不僅僅是內化、重塑文本語言的過程,而是直指閱讀材料的核心層面,思維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促進學生準確領悟文本內涵的過程。因此,語言表達訓練必須立足于對文本的準確把握,對編者意圖的正確領悟,對閱讀材料的分析歸納,使學生在反復推敲之中準確運用。
二、思維的嚴密性在追本溯源中臻于完善
思維的嚴密性主要表現(xiàn)在通過細致縝密的分析,從錯綜復雜的聯(lián)系與關系中認識事物的本質。發(fā)展心理學研究表明,處于小學階段的兒童,大腦中網(wǎng)狀結構和前額葉的連接會逐漸建立,為選擇性注意的發(fā)展提供了便利,使兒童比早年能更有效的進行邏輯推理。但是,由于兒童選擇性注意還處于發(fā)展過程,容易偏于注意表面現(xiàn)象,而忽視本質,思維的嚴密性還不強。主要表現(xiàn)在簡單歸因、非此即彼、似是而非、鉆牛角尖等,需要通過語文教學不斷糾偏,不斷完善。
教學《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正當同學們?yōu)檎勥w精心寫就的書稿一夜間被盜而惋惜之時,教師問到:“此時的談遷已經(jīng)是一個體弱多病的老人,為什么還要重新撰寫書稿呢?”同學們都圍繞著“談遷立志寫史書”這一要點回答,與教參并無二致。沒想到一個同學說:“談遷需要再寫一部史書掙版權費,因為他家境貧寒,家徒四壁,家里只有一個竹箱子?!睘槭裁磿高@個錯誤?僅僅因為學生的現(xiàn)代思維“穿越”到古代嗎?仔細分析可知學生頭腦中的因果邏輯如下:
國榷被偷→家徒四壁→家境貧寒→寫書掙錢→改善生活→重寫史書
顯然,錯誤的根源在于沒有“把一個問題的重要因素和不重要的因素區(qū)別出來”。學生僅局限于細節(jié):國榷被偷的原因。未從整篇閱讀材料上把握談遷重寫史書的原因,尤其忽略了“立志寫書、酷愛歷史、流傳千古”等要素,結果思維偏差導致回答錯位。可見,使思維“回位”最直接的做法是,擴大學生對文本的接觸面,拓展視野,使思維原點從偏居一隅中走出來。于是,老師巧妙的將問題引入文本:“為了《國榷》,一夜之間談遷經(jīng)歷了大喜大悲,他究竟為什么而喜呢?如果不是為了掙錢,他的重寫史書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再好好讀一讀課文?!惫?,學生很快從文中發(fā)現(xiàn)“面對這部可以流傳千古的鴻篇巨制,談遷心中的喜悅可想而知”這句話的另一層含義。有個同學說:“談遷心中之所以喜悅,是因為這部《國榷》凝聚了他畢生心血,足以流傳千古,雖然已經(jīng)年老體弱,但可以用史書延續(xù)自己的生命,他很高興,很欣慰?!庇械恼f:“他立志寫史書目的是讓自己的作品流傳千古,讓更多的人讀到這部書,至于能不能帶來錢財,他根本沒放在心上”。更有同學說:“談遷生活在明末清初,但是我認為他應該是清代人,因為插圖上畫的談遷就是清代的打扮,他之所以不顧年老體弱、家境貧寒還要重新寫明朝編年史,很有可能想讓人們全面了解明代歷史,不要忘記已經(jīng)滅亡的明朝!”
面對“亂花迷人眼”,教師“回望闌珊處”,巧妙引導探究“喜從何來”,使學生追本溯源,透過現(xiàn)象直抵本質。不僅領悟之前忽略語句的深層含義,而且還關注插圖,聯(lián)系人物時代背景,站在更新的高度上思考談遷重寫史書的緣由。應該說,和之前相比,學生的思維廣度得到擴展,思維深度得到開掘,思維的嚴密性進一步完善,選擇性注意的指向性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記憶的敏捷性在可視化導圖中趨于持久
記憶的敏捷性是指一個人在識記事物時的速度方面的特征,是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心理學研究表明“6~10歲兒童的視覺選擇注意加工速度只比成人慢300~1100ms,并仍處于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有效線索提示的目標,新異刺激有助于提高兒童選擇注意加工速度。”而記憶規(guī)律則顯示:10歲左右是由聲音記憶,切換為理解記憶的關鍵期,部分學生甚至能夠發(fā)揮想象總結圖像記憶的技巧。從中可知:要在短時間內記住較多信息,就必須運用選擇性注意,從復雜文本中剝離出關鍵詞,在關鍵詞之間產生清晰合適的聯(lián)想,將課本的知識活化為生動活潑的圖像,才能記得快、記得牢。因此,“拎出”關鍵詞,借助可視化導圖,利用選擇性注意,在“圖”“文”之間建立暫時聯(lián)系,可以使記憶趨于持久。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嫦娥奔月》要求學生復述。這篇文章近八百字,細節(jié)較多,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記憶故事情節(jié)呢?教師在教學時,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給發(fā)展情節(jié)起小標題,并緊扣神話故事的“一波三折”的特點,形成了可視化導圖:
眾人皆知的起因、曲折的經(jīng)過、揪心的高潮,以思念祈福為結局,配合一波三折的可視化導圖,撇開細枝末節(jié),學生的選擇性注意高度聚焦,“圖”“文”并茂形象化呈現(xiàn)使學生記憶起來毫不費力。實踐證明,五分鐘練習后,全班90%的學生當場將課文復述下來,對細節(jié)的再現(xiàn)與課文高度吻合,部分同學甚至能發(fā)散思維,發(fā)揮想象,進一步豐富細節(jié)。兩個月后,不借助任何提示,75%以上的學生依然能準確復述故事。這說明,通過選擇性注意,借助導圖,兒童記憶的敏捷性、持久度均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總之,在教學中,利用小學生選擇性注意發(fā)展的特點,巧妙運用多種策略,就能有效落實語用,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丹尼斯·博伊德,海倫·比著.發(fā)展心理學:孩子的成長【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3
[2]張學民 申繼亮 林崇德 王萍萍 劉帥.小學生選擇性注意能力發(fā)展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