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青
摘 要: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和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兒科醫(yī)院在上海市的8個區(qū)、超過2500名中小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有5.85%的孩子有自殺的想法,數據同時顯示有24.39%的孩子有過“或者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而認真考慮過這一想法的人也達到15.23%。為何本應該無憂無慮地度過一個快樂童年的小學生會選擇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這不由得讓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引起深刻的反思。
關鍵詞:生命教育;小學德育教育;重要地位
一、研究緣起
為什么我國青少年跳樓事件頻發(fā)?為什么心理有問題的孩子越來越多?為什么我國火災、踩踏等意外事故頻頻發(fā)生?為什么國外猝死病人救活的概率在70%以上,而我們國家據2012年的統(tǒng)計,救活的概率還不到1%?為什么遇上突發(fā)事件或自然災害時我們國民的生命就那么脆弱?
(一)自身對生命存在的意義認識不清
目前很多小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認識不清,不知道死亡意味著什么,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多嚴重的后果,也經常會因為一些小的挫折、困難就產生輕生的想法,甚至有的小學生真的結束自己的生命,釀成了不應該發(fā)生的悲劇。
(二)安全意識淡薄,救護知識缺乏
由于孩子的安全意識薄弱,防范能力差,生存技能、救護知識缺乏,所以學生在外出游玩時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導致車禍的發(fā)生,不遵守游泳規(guī)則擅自下水溺亡,上體育課不聽從老師的要求發(fā)生損傷,野炊時無家長陪同私自走丟,課間和同學發(fā)生肢體碰撞受傷,做實驗不聽從老師安排發(fā)生事故等等。
(三)家庭教育缺失,抗壓能力薄弱
一個孩子的性格和對世界的認知往往取決于家庭的影響,孩子如果處于家庭不和諧的氛圍之中,他就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心理容易扭曲。還有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存在著偏激的行為,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身心健康不管不問,由此會引起厭學、逃學、自殺等行為。還有很多家長對孩子十分溺愛,許多事情都是由家長來解決、承擔,一旦家長無法解決,孩子就會立刻喪失對生活的信心、產生厭世情緒。
二、借助學校德育教育系列活動讓生命教育深入人心
(一)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的發(fā)展規(guī)律
1.感知生命的誕生
每年的春季,大地復蘇萬物生長,這時學校就會組織學生觀看母體分娩的全過程,了解受精作用和胚胎在母體中的的發(fā)育過程,了解新的生命是怎樣誕生的,感知生命的奇妙與神圣,體會父母養(yǎng)育的辛苦,加強珍愛生命的意識,讓學生通過了解生命的孕育、誕生、成長來感受生命的來之不易,感受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2.重視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階段形成的道德觀念和習慣影響著青少年的一生。我校每年的四月份都會集中對學校高年級的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
3.抓實心理健康教育
我們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自制力強的孩子比自制力弱的孩子在學習上更加容易成功。為此,我們定期地對全校孩子上心理健康團輔課。
(二)敬畏生命,體會生命是一種責任
為了讓學生能夠在災難來臨的時候更多地保護自己,在平常的德育教育中我校特別加強對學生進行防火、防震、防溺水的安全教育。
(三)珍惜生命,增強救護自己的能力
一是救護知識進課堂;二是開展訓練營活動。積極的開展拓展訓練營活動有利于學生提高挑戰(zhàn)自我的能力,樹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團隊精神。拓展訓練能夠使孩子們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增強自信心,改善自身的形象,市林學院、打靶場等等野外活動場地都留下過我校學子的身影。
(四)欣賞生命,懂得生命存在的價值
眾所周知,小學生對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很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但可塑性很強。開展名人進課堂活動,利用名人的親身經歷和影響力,塑造孩子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領孩子們正確的成長,具有很現(xiàn)實的意義。
三、我們的思考
我校一直將生命教育擺在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通過各種平臺、途徑舉行各種生命教育活動。根據各學段孩子的年齡與心理特點確定各自不同的內容,確立不同的教學目標與方法。
四、結束語
綜上可以看出,加強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yè)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生命只有一次,沒有從頭再來的機會,加強對孩子的生命教育無論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又或者是作為孩子的父母都應重視起來。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不能夠讓花朵在還沒有綻放的時候就枯萎,所以在為孩子們教授知識的同時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生命教育,讓孩子明白生命的可貴,擁有一個健康向上的心靈,讓我們可愛快樂的小學生能夠無憂無慮地成長,讓孩子的生命綻放出笑靨。
參考文獻:
[1]譚翙.兒童道德教育現(xiàn)狀及其小組工作介入:基于武漢市H區(qū)L小學的個案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2.
[2]霍仙麗.兒童道德教育中的故事法探析[D].華南師范大學 2007.
[3]張燕花.生命教育在小學學生管理和校園建設中的作用[J].新西部(下半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