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京
摘 要:小規(guī)模私有在線課程(SPOC)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MOOC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高職課程進行SPOC教學模式設計,利用《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設計與集成》課程進行實踐,采用邊實踐、邊總結、邊提升的方式,評估分析該教學模式的適應性、科學性,最終確立了適合高職學生的SPOC教學模式,可為其它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及借鑒。
關鍵詞:SPOC;MOOC;高職課程;教學模式設計
DOIDOI:10.11907/rjdk.162339
中圖分類號:G43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7800(2016)012-0200-02
0 引言
MOOC存在師生之間缺乏面對面的交流,無法實現個性化教學;對注冊學生缺乏有力監(jiān)督,造成高輟學率及低及格率[2]等問題。SPOC教學模式及流程相比MOOC更加靈活,很好地解決了MOOC存在的問題[1]。其主要特點是將MOOC優(yōu)質教學資源與面授教學之長深度融合。SPOC教學對學習者有限制要求,適合小眾化教育[3],通過線上(理論知識為主)與線下(實驗和互動討論為主)學習[4],學生有更多時間在課堂進行實踐及方案論證,達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符合現今高職教學改革發(fā)展趨勢。
1 高職課程SPOC教學模式設計
綜合高職院校課程教學特點,本文提出了如圖1所示的高職課程SPOC教學模式。該模式包括學前準備、學習活動、課程評價3部分,依托世界大學城空間平臺(www.worlduc.com)實現線上教學。
1.1 學前準備
學前準備內容包括學習者學情、課程內容、學習環(huán)境分析。課程學習者學情分析,即了解學習者的知識技能背景及世界大學城平臺操作水平。教師根據學情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并綜合考慮校內教學環(huán)境,合理規(guī)劃線上線下教學內容。學習環(huán)境分析是分析學校是否有條件進行SPOC教學。
1.2 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主要分為課前導學、課中研討、課后鞏固3部分,各部分內容設計均以解決問題為主線。課前導學和課后鞏固都在線上完成。課前,學習者通過學習任務單,完成以微視頻或文字資料及小測驗為主的任務。每個微視頻都圍繞某個核心知識點,通過測驗檢驗學習掌握程度。課中研討是對課前所學知識的深入,師生在課堂面對面討論解決課前學習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此基礎上提出更深層次問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利用課堂開展實驗,消化理論知識,通過匯報形式提高學生自主思索及團隊合作能力。課后通過測試鞏固前期所學,檢驗學習者能否靈活運用相關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
1.3 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兩部分[5]。過程性評價主要參考線上測評結果及課堂討論表現。線上測評評分直觀,成績及答案一目了然,結合課堂綜合表現評價考評更為全面。期末再進行終結性考核,使考核結果更加公正。通過增加過程性評價,積極督促學生重視過程性學習,提高學習自主性。
2 應用案例
將高職課程SPOC教學模式應用于筆者學院《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設計與集成》課程,下面闡述詳細教學過程設計。
2.1 學前準備
《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設計與集成》課程是光伏發(fā)電技術與應用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及應用性較強課程。該專業(yè)為中央財政重點建設及省級特色專業(yè),建有湖南省首家太陽能科技館,并自建湖南省首個高校屋頂20kW光伏電站。
(1) 學習者學情分析 。課程開設時間為大二第一學期,總學時64課時,周學時為4課時。開設該課程之前,學生已學習光伏理論基礎、CAD、電工電子技術、信息化技術等基礎課程,具備光伏材料及電力電子背景基礎知識,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對光伏產業(yè)鏈的相關知識有所了解。大一時學校就發(fā)放了世界大學城帳號,學生懂得基本操作。
(2) 課程內容分析。按照高職教育要求,根據職業(yè)崗位能力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在專業(yè)能力方面,要求學生掌握離(并)網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設計的基本流程及硬件設備選型基本方法,能熟練利用計算機輔助軟件實現光伏電站項目可行性分析;在情感方面,養(yǎng)成良好職業(yè)習慣,具備綜合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在社會能力方面,具備良好的交流溝通及安全、質量意識。利用實際工程項目設計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背景知識,由淺入深,將課程內容分為8個項目,同時考慮校內硬件資源環(huán)境,細化項目知識點。
(3)學習環(huán)境分析。根據課程內容,將教學環(huán)境放在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機房、實驗室及屋頂實訓場所。多媒體教室用于師生研討及方案匯報,計算機機房用于繪制光伏電站設計CAD圖紙及操作計算機輔助軟件,實驗室用于小型光伏設備性能檢驗及操作,其它需在戶外完成的實驗放在20KW光伏電站所在的實訓樓露天屋頂處。學校多媒體教室、機房安裝有CAD軟件,實驗設備充足,能滿足教學需求。
2.2 學習活動
課程開設流程進行公告,讓學生了解課程學習方式、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及課程評價方式。
(1)課前導學。學生加教師為世界大學城好友,并在班級選取二名學生作為課程教學助教,分別協(xié)助進行線上及線下教學管理,并要求一助教在世界大學城建立班級討論組。課前要求學生完成任務單上的學習任務,并于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測驗或參與討論。學習任務單包括微視頻、文字資料、測驗或討論。在線測驗能即時顯示答案,幫助學生解決疑惑,若還有疑點,可通過班級討論組發(fā)布消息,教師及時進行反饋。以項目二“太陽能資源”分項目為例說明課前學習任務單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2)課中研討。教師利用世界大學城平臺中的數據信息了解學生疑難所在。在課堂教學前期,提出導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工程項目,引出更深層次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實現知識點遷移訓練目標并解決問題。可根據課程項目需求,組織開展實驗及項目設計,最終要求學生通過匯報方式,說明實驗過程心得及設計思路。
(3) 課后鞏固。線上課后測試鞏固前期所學,測驗題型采用客觀題形式,評分、答案及解析即時可見,測試內容較課前更加深入、靈活,考核學生能否應用所學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為下一階段學習進行準備。
2.3 課程評價
過程性評價參考學生課前及課后測驗成績,綜合線上、線下分組討論表現、課堂項目匯報情況、實驗表現、到課情況等因素評定;終結性評價以期末閉卷考試考核成績評定。兩部分考核比例為:過程性:終結性=7∶3。評分重點放在過程性評價,使學生更加重視學習過程。因過程性評價考慮因素較多,助教可協(xié)助進行統(tǒng)計工作,以減輕教師工作量。
3 結語
筆者學校已在兩個班進行了SPOC教學實踐。學生非常重視課程學習,主動增加學習時間,學習熱情高漲,自主性增強,絕大多數學生能進行小型光伏電站初步設計。后期將針對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逐步完善,邊實踐、邊總結、邊升華,為其它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徐葳,賈永政,阿曼多·??怂?,等.從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清華大學MOOC實踐的學術對話[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4):13-21.
[2] 陳然.SPOC混合學習模式設計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5(5):42-47.
[3] 賀斌,曹陽.SPOC:基于MOOC的教學流程創(chuàng)新[J].中國電化教育,2015(3):22-29.
[4] 羅九同,孫 夢,顧小清.混合學習視角下MOOC的創(chuàng)新研究:SPOC案例分析[J].現代技術教育,2014,24(7):18-25.
[5] 陳然,楊成.SPOC支持下的高?;旌蠈W習新模式[J].江蘇開放大學學報,2015,26(2):44-48.
(責任編輯:杜能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