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雙語詞典研究中的考古方法—讀《19世紀漢英詞典傳統(tǒng)—馬禮遜、衛(wèi)三畏、翟理斯?jié)h英詞典的譜系研究》

      2017-01-27 15:47:53
      國際漢學(xué)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馬禮遜副教授譜系

      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楊慧玲副教授撰寫的《19世紀漢英詞典傳統(tǒng)—馬禮遜、衛(wèi)三畏、翟理斯?jié)h英詞典的譜系研究》①楊慧玲:《19世紀漢英詞典傳統(tǒng)—馬禮遜、衛(wèi)三畏、翟理斯?jié)h英詞典的譜系研究》,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年。以明清時期在華歐美人士編纂的雙語詞典為研究對象,在調(diào)查16至19世紀漢外雙語詞典的基本信息的基礎(chǔ)上,梳理了300年間從手稿漢外詞典到出版的漢英雙語詞典史的主要發(fā)展脈絡(luò)。并且,重點對19世紀早、中、晚期最重要的三部綜合性漢英詞典進行比較研究,探尋它們之間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關(guān)系以及對當代漢英詞典編纂的啟示。

      本書最大的創(chuàng)新處就是將“詞典考古”的方法運用到了漢外雙語詞典的研究中。楊慧玲副教授提出“詞典考古”的三個研究層面,堅持從歷史原點出發(fā),結(jié)合多學(xué)科的研究成果,從多維視角對漢英詞典的編纂特點、譜系承繼關(guān)系進行比較分析,客觀解釋和評價詞典文本的內(nèi)容和價值。

      “詞典考古”(lexicographic archaeology)概念最早是在1986年由羅伯特·伊爾森(Robert Ilson)提出,主要指同一部詞典不同版本之間的比較,以及同源于一部詞典的不同詞典之間的比較,甚至是出自同一個出版者的不同詞典之間的比較。②Rober Ilson, “Lexicographic Archaeology: Comparing Dictionaries of the Same Family,” The History of Lexicography.Ed., R.R.K.Hartmann.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6, p.127.2000年,哈特曼(Reinhard R.K.Hartmann)和詹姆斯(Gregory James)對“詞典考古”(dictionary archaeology)的解釋是:通過研究不同詞典的內(nèi)容、歷史和基因聯(lián)系,揭示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③Reinhard R.K.Hartmann and Gregory James, Dictionary of Lexicography.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p.41.而楊慧玲副教授則提出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她認為“詞典考古”包含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書目、文獻信息的考古;第二個層次是譜系考古與藍本考古;第三個層次是解釋與評價。

      1.詞典考古的第一個層次:書目、文獻信息的考古

      本書主要探討了16世紀中葉開始的手稿漢歐雙語詞典史和19世紀的漢英詞典史。針對這300年間的雙語詞典,楊慧玲副教授不遺余力地尋找16世紀中葉至18世紀末的手稿漢外雙語詞典和19世紀出版的漢英英漢雙語詞典的書目、文獻信息,分別進行整理歸納。

      楊慧玲副教授通過實地調(diào)查英國、意大利、德國的重要圖書館和檔案館,結(jié)合考狄(Henri Cordier,1849—1925)的《中國書目》(Bibliotheca Sinica,1881—1885/1893—1895/1902—1908/1922—1924)、竇理深神父(Beatus Theunissen,1906—1990)的《傳教士的漢語詞典1550—1800》(LexicographiaMissionariaLinguaeSinensis 1550—1800,1943),以及梵蒂岡圖書館的中文書目等文獻,修訂整理了有關(guān)手稿漢外詞典的《16—18世紀漢外詞典目錄》①《19世紀漢英詞典傳統(tǒng)—馬禮遜、衛(wèi)三畏、翟理斯?jié)h英詞典的譜系研究》,第333—341頁。。同時,以日本飛田良文、宮田和子等學(xué)者編寫的《十九世紀的華英·英華辭典目錄》為基礎(chǔ),結(jié)合魯斯特(John Lust)的《1850年前與中國相關(guān)著作書目》(WesternBooks onChinaPublishedupto1850:IntheLibraryofthe SchoolofOrientalandAfricanStudies,1992),以及其他書目和所見詞典,整理了有關(guān)19世紀漢英英漢詞典的《19世紀出版的漢英英漢雙語詞典目錄》②同上,第342—350頁。。

      系統(tǒng)豐富的書目、文獻信息的考古成果,構(gòu)成了楊慧玲副教授研究16—19世紀漢外雙語詞典史的堅實的資料基礎(chǔ)。

      2.詞典考古的第二個層次:譜系考古與藍本考古

      在考察19世紀的漢英雙語詞典時,楊慧玲副教授立足于三個最重要的階段,對各階段的代表作進行深入的個案研究,即從19世紀初期漢英詞典史的誕生—以馬禮遜(Robert Morrison,1782—1834)的漢英、英漢詞典(DictionaryoftheChinese Language,1815—1823)為標志,到19世紀中期中國被迫全面開放、語言交流需求變得迫切的中期—以衛(wèi)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1812—1884)的《漢英韻府》(ASyllabicDictionaryofthe ChineseLanguage,1874)為代表,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時期最為著名的漢英詞典為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1845—1935)的《漢英詞典》(A Chinese-EnglishDictionary,1892/1912/1972),研究的時間下限設(shè)為1912年。

      在“詞典剖析篇”中,楊慧玲副教授通過考察馬禮遜、衛(wèi)三畏、翟理斯?jié)h英詞典的宏觀結(jié)構(gòu)和微觀結(jié)構(gòu),總結(jié)早期漢英詞典的基本特征和跨語言、跨文化的實踐經(jīng)驗。在對這三部19世紀漢英詞典的代表作分別進行橫向研究的同時,以三部詞典的編纂特點為切入點,進行縱向的比較分析研究,梳理19世紀漢英詞典史的誕生及發(fā)展主脈絡(luò),從而歸納出三部漢英詞典在釋義、例證、翻譯等方面都存在繼承關(guān)系,這種單向繼承關(guān)系可以確定它們之間的譜系關(guān)系,從而構(gòu)成了19世紀漢英詞典史最重要的一支譜系。同一譜系中的三者,同源同法卻各有特色,在詞目編排、檢索方法、譯義、例證選取和翻譯中多有創(chuàng)新。

      楊慧玲副教授還提出,詞典譜系存在著大譜系和小譜系之分。比如,她認為馬禮遜、衛(wèi)三畏、翟理斯的漢英詞典是19世紀漢英詞典史上最大一支譜系,從這個大譜系的某一部詞典下又衍生出其他小譜系,如從馬禮遜的詞典衍生出麥都思(Waiter Henry Medhurst, 1796—1857)的漢英詞典等。而且,大、小譜系詞典之間互有交叉聯(lián)系,不是單線式的發(fā)展。

      另一方面,楊慧玲副教授認為,只有對單部詞典進行古今中外的藍本考古,才能客觀評價這部詞典的價值和地位。比如,馬禮遜繼承了葉尊孝(Basilio Brollo,1648—1704)漢拉詞典《漢字西譯》(Dictionnaire Chinois, 1813)形檢和音檢相結(jié)合的檢索系統(tǒng),創(chuàng)新地在詞典中引入英語檢索表。葉尊孝的釋義部分主要源自中國明代梅膺祚編著的《字匯》,例證則體現(xiàn)出傳教士編寫的漢外手稿詞典的一貫收詞傳統(tǒng),重視生活口語用詞的特點。馬禮遜的《字典》(Dictionaryofthe ChineseLanguage,inThreeParts-PartI,1815)和《五車韻府》(DictionaryoftheChineseLanguage,inThreeParts-PartII,1819)的釋義參考了《康熙字典》,例證中的一小部分源自《康熙字典》,個別釋義和例證與葉尊孝的漢拉詞典有聯(lián)系。葉尊孝漢拉詞典中沒有一個漢字形式的例證,馬禮遜漢英詞典則收入了極為豐富的例證。與葉尊孝漢拉詞典的簡潔風(fēng)格相比,馬禮遜詞典的例證數(shù)量眾多,來源廣泛,③同上,第129頁。究其原因在于馬禮遜的漢英詞典與《藝文備覽》《康熙字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馬禮遜《字典》的214個部首源自《藝文備覽》,《字典》中有些漢字詞目的篆書、《五車韻府》第二卷后的“同文”部分也都來自《藝文備覽》?!蹲值洹贰段遘図嵏穼h字詞目的釋義絕大部分取自《康熙字典》。簡言之,漢語例證不依賴任何單一的一部中文辭書,而是廣泛采集而成。

      3.詞典考古的第三個層次:解釋與評價

      “詞典史實以書目文獻信息和歷史事實為基礎(chǔ),詞典詮釋與評述共同建構(gòu)的歷史,歷史情境和縱向視角是解讀和評述詞典史的關(guān)鍵所在?!睏罨哿岣苯淌谡J為,“從歷史原點出發(fā)的縱向視角一方面糾正了以往孤立評價缺乏歷史連續(xù)性的弊端,另一個方面也更能體現(xiàn)詞典的歷史發(fā)展軌跡和在每個歷史階段的代表性特征”。①《19世紀漢英詞典傳統(tǒng)—馬禮遜、衛(wèi)三畏、翟理斯?jié)h英詞典的譜系研究》,第328頁。

      正是基于以上的理念,楊慧玲副教授采用獨特的研究視角,將中西文化交流、西方人語言學(xué)習(xí)與漢歐雙語詞典編纂和詞典史評述相結(jié)合,在多維視角、跨學(xué)科背景下,借鑒基督教史、歷史學(xué)、漢學(xué)史的研究成果,研究漢英雙語詞典史。

      “詞典考古”作為詞典學(xué)界的新術(shù)語,以往多停留在新概念層面上,而楊慧玲副教授的研究首次詳細論證了該方法在詞典史研究上的應(yīng)用價值:首先,對16—19世紀的手稿漢歐雙語詞典和19世紀漢英英漢雙語詞典的書目、文獻信息進行考古;其次,對源頭、里程碑性質(zhì)的詞典史鏈條上的重要詞典,如馬禮遜、衛(wèi)三畏、翟理斯的漢英詞典進行譜系考古與藍本考古研究,對以19世紀漢英雙語詞典為代表的雙語詞典之間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關(guān)系進行深入挖掘,解析詞典史發(fā)展各個階段的特征;進而,在書目、文獻信息和歷史演變的基礎(chǔ)上,對詞典的譜系考古和重要詞典的藍本考古中的詞典文本進行客觀詮釋與評價,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共同構(gòu)成學(xué)術(shù)性詞典史的內(nèi)容和框架。

      柯律格與中國藝術(shù)史

      柯律格(Craig Clunas),生于1954年,是研究中國藝術(shù)史的重要學(xué)者,現(xiàn)任英國牛津大學(xué)藝術(shù)史系講座教授。他曾擔任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貝蒂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中國部資深研究員兼策展人長達15年,并自1994年起先后任教于薩塞克斯大學(xué)(University of Sussex)藝術(shù)史系及倫敦大學(xué)亞非學(xué)院(SOAS)。2006年,因在中國文化和藝術(shù)史研究領(lǐng)域中的卓越成就和貢獻,他被提名為英國人文社會科學(xué)院院士。他不僅博學(xué)多聞,對于中國傳統(tǒng)典籍亦有深厚的造詣,同時經(jīng)常觀照西方文化史、人類學(xué)、社會學(xué)方面的研究成果,將二者結(jié)合而提出新穎有洞察力的學(xué)術(shù)論述,學(xué)術(shù)成就廣受國際學(xué)界的贊譽。

      近日,柯律格教授在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做了一場題為“黃金、珠寶和明初時期中國的物質(zhì)文化”(“Gold,Jewels, and Material Culture in Early Ming China”)的精彩講座,講座探討了考古證據(jù)為研究明代早期物質(zhì)文化中金屬容器和裝飾物提供的諸多切入點,同時從明初出圖的珍貴文物出發(fā),深入探討了明代與歐亞大陸其他地區(qū)之間的聯(lián)系,以此企圖發(fā)現(xiàn)明初時期的黃金與珠寶的使用與前朝元代的關(guān)系。該講座引起了該院藝術(shù)史師生的熱烈討論。(WANG)

      猜你喜歡
      馬禮遜副教授譜系
      程建新副教授
      牛紅巖副教授簡介
      高鵬副教授
      張燕副教授
      神族譜系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南方周末(2021-07-15)2021-07-15 19:49:39
      百年大黨精神譜系的賡續(xù)與文化自信
      王錫良陶瓷世家譜系
      操縱理論視角下的《華英字典》研究
      馬禮遜早期漢語學(xué)習(xí)過程探析
      新聞傳播(2018年3期)2018-05-30 07:01:38
      东辽县| 温州市| 竹北市| 石台县| 云林县| 五河县| 马尔康县| 凭祥市| 临猗县| 马关县| 屯门区| 陇南市| 吴川市| 张家界市| 姚安县| 正定县| 宜昌市| 宣汉县| 安达市| 乌兰县| 安顺市| 宜黄县| 都匀市| 乐昌市| 土默特右旗| 安化县| 大庆市| 兴城市| 溆浦县| 皮山县| 鲁山县| 信宜市| 溧阳市| 赤峰市| 集贤县| 安国市| 临沭县| 南溪县| 平乐县| 东安县|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