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佳偉
(西南民族大學藝術(shù)學院,四川 成都 610225)
歌劇《趙氏孤兒》中趙武角色塑造研究
武佳偉
(西南民族大學藝術(shù)學院,四川 成都 610225)
歌劇《趙氏孤兒》是國家大劇院2011年6月推出的一部原創(chuàng)歌劇,由編劇鄒靜之,作曲家雷蕾等國內(nèi)外大家共同傾情創(chuàng)作。本文就歌劇《趙氏孤兒》中趙武的角色塑造進行分析研究,揭示《趙氏孤兒》中趙武的角色塑造要求。
《趙氏孤兒》;趙武;程嬰
歌劇《趙氏孤兒》是國家大劇院2011年6月推出的一部中國題材的原創(chuàng)歌劇,本著尊重原著的精神,國家大劇院的這一部歌劇版的《趙氏孤兒》是劇作家鄒靜之在司馬遷《史記·趙世家》和原著《趙氏孤兒》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西方歌劇表演模式創(chuàng)作的。講述了“趙氏孤兒”即趙武從兒時被救到最后復仇的故事。在被救的過程里很多仁人志士舍生取義,尤其是歌劇男主人公程嬰。
歌劇《趙氏孤兒》雖題為“趙氏孤兒”,但其主要是描述了一系列的仁人志士救孤的感人故事?!摆w氏孤兒”趙武在劇中并無太多戲份,主要的戲份是在第三幕的時候,從其十八歲長大成人后發(fā)生的復仇階段。
此時,趙武被大奸臣屠岸賈當成義子撫養(yǎng)至18歲,趙武擁有了復仇的能力,劇中趙武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大奸臣屠岸賈帶去與自己的假親生父親程嬰相認。在見到程嬰后,趙武由于自己十八年的生存環(huán)境與眼前的程嬰的處境落差太大,導致他唱到:“啊,我怎么會有你這樣的父親,一個無恥之徒,你怎么不去死”。此時的程嬰已經(jīng)忍辱負重了十八年,內(nèi)心在聽到趙武竟然這樣唱到,已經(jīng)處于崩潰的邊緣。在這種情況下,無論程嬰再怎么去解釋,趙武都不會與其“相認”。所以,編劇鄒靜之在這個場景里面加入了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他讓為救趙武而死去的那些人,通過魂魄的形式一一出現(xiàn),現(xiàn)身說法,將好奇的趙武引至程嬰的家中,在這里解開了自己身世之謎。
趙武內(nèi)心極度崩潰,但當他知道自己所背負的責任時,他又鼓起了勇氣,在一系列的仁人志士的幫助下,趙武最終完成了復仇大業(yè)。
從劇中我們不難看出,劇作家鄒靜之先生想要表達的救孤是很貼近原著的,雖然會有很多人覺得這么多人的死換取一人的生是不是有些不值,而且會讓人覺得這種故事不可信,不貼近人性的現(xiàn)實,但鄒靜之先生認為,正是由于這種高于生活實際的精神,才讓《趙氏孤兒》這部作品流傳至今,這代表了一種氣節(jié),一種高于生活的氣節(jié)。
在劇中,鄒靜之先生將趙武這一角色刻畫得淋漓盡致,從其成人后見到自己的假親生父親程嬰時的不屑一顧,到其最后知道身世時的對程嬰的崇拜,完全體現(xiàn)出了歌劇的戲劇沖突。本身《趙氏孤兒》的這部劇最終的呈現(xiàn)形式必須是完成復仇大業(yè),沒有復仇,《趙氏孤兒》就不完整,所以鄒靜之先生在趙武的角色塑造上下足了工夫。
趙武這一角色,在第三幕出場時是被大奸臣屠岸賈帶去與自己的親生父親相認,那么在這個過程中,趙武實際上是懷揣一種年輕人的好奇心的。他好奇自己的親生父親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但當他見到程嬰時,他又表現(xiàn)出年輕人的那種咄咄逼人的架勢,完全不理睬,甚至是讓程嬰去死,不要與自己相認。很好地表現(xiàn)出趙武的那種年輕人沖動的性格特點。當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知道了自己所肩負的責任時,他鼓起勇氣去面對自己需要面對的現(xiàn)實,此時趙武才是最終的趙武,才是全劇所需要的趙武。當他完成復仇大業(yè),整部劇也就到了尾聲。
劇中趙武的詠嘆調(diào)《雨越下越猛》,是作曲家為趙武這一角色專門打造的?!坝暝较略矫?,我的心被閃電劃破,初生的人,他的初生的睡夢布滿劍影?!薄斑@一切,像疾風暴雨沖刷我的心靈。怎么辦,該怎么辦?!”此時的趙武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與糾結(jié),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知曉了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命運,以及自所背負的責任。一切的一切,在這場大雨當中得到了沖刷。在這首詠嘆調(diào)當中,劇作家和作曲家通過一首詠嘆調(diào)將故事進行升華,讓觀眾的視覺和聽覺都受到了震撼。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是趙武這一角色的飾演者,他用及其美妙的歌聲講述了一個正直青春年華的少年的心聲。
《雨越下越猛》這一詠嘆調(diào),旋律的進行時高低起伏的,整體旋律進行時由低到高進行的,音響效果是由弱到強,直至最終結(jié)束在最高音上。這一旋律特征,也將趙武這一角色迅速的打入觀眾的內(nèi)心,讓觀眾在極短的時間里對趙武這一角色產(chǎn)生了具象化的認識。加上莫華倫先生男高音高亢的音色,讓聽者對于這一戲份并不多的角色,因為這首詠嘆調(diào)產(chǎn)生了長時間的回憶。
從劇中可以看出,鄒靜之先生對于趙武的塑造進行了很多的工作,簡潔的敘事過程,清晰的劇情線路,將趙氏孤兒從出生到十八歲復仇的過程刻畫得淋漓盡致,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角色塑造,《趙氏孤兒》這部劇才大獲成功。
《趙氏孤兒》是中國著名的悲劇之一,劇作家鄒靜之先生所編創(chuàng)的國家大劇院的這部歌劇版的《趙氏孤兒》對歷史進行了還原,讓觀眾領(lǐng)略到中華民族藝術(shù)之精華,雖然說歌劇版的《趙氏孤兒》還有很多可以進行商榷的地方,但筆者相信在國家大劇院地推廣下,歌劇版的《趙氏孤兒》一定會在中國原創(chuàng)歌劇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1]王明磊.透過歌劇《趙氏孤兒》中人物公孫許臼探析男低音在歌劇中的重要位置[D].昆明:云南藝術(shù)學院,2013.
[2]鄒靜之.趙氏孤兒(歌劇劇本)[J].北京作家,2011(04).
[3]鄒靜之.《趙氏孤兒》創(chuàng)作心得[J].歌劇,2011(07).
[4]秦芹.《趙氏孤兒》近二十年研究綜述[J].赤峰學院學報,2006(06).
[5]魏波.歌?。ㄚw氏孤兒)悲壯而凝重的完美再現(xiàn)[J].中國戲劇,2012(01).
[6]盧昂.一曲充滿靈肉搏擊彰顯人性光輝的史詩悲劇——原創(chuàng)歌劇《趙氏孤兒》導演闡述[J].戲劇叢刊,2011(05).
[7]賀紹俊.一首詠嘆誠信的詩——評歌劇《趙氏孤兒》IN]沖國作家網(wǎng),2011-08-03.
[8]傅顯舟.評歌劇《趙氏孤兒》:在音樂中體現(xiàn)悲劇的力量[N].中國藝術(shù)報,2011.
[9]劉暄.回歸歌劇藝術(shù)本體一看原創(chuàng)歌劇《趙氏孤兒》[N].中國文化報,2012-11-08:003.
J617
A
武佳偉(1991—),男,山東煙臺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