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粵劇是南國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曾有過輝煌燦爛的歷史。然而今日之粵劇,其影響力與受歡迎程度與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語,粵劇的傳承和發(fā)展問題變得急切。兒童粵劇《三借芭蕉扇》,激發(fā)了孩子們對粵劇的熱情,古老的劇種與新鮮生命個體之間迸發(fā)出火花!代表著未來的兒童,對粵劇這門古老的藝術并不排斥,這是粵劇未來的希望;關注兒童,關注兒童粵劇是我們發(fā)展和傳承粵劇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兒童粵劇;粵劇傳承;積極意義;注意問題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013-03
近日,廣東粵劇中心舉辦了一場“進劇場 看粵劇”的學生專場,上演的是粵劇《三借芭蕉扇》。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全場上座率達95%以上,基本沒有中途退場的。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不少以前從未接觸過粵劇的家長也覺得粵劇很“好看”,還表示以后要買票進場看粵劇。
粵劇是南國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曾有過輝煌燦爛的歷史。然而今日之粵劇,其影響力與受歡迎程度與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語,粵劇的傳承和發(fā)展問題變得急迫,業(yè)內(nèi)對此也越來越重視。通過兒童粵劇《三借芭蕉扇》,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對粵劇的熱情,看到了古老的劇種與新鮮生命個體之間所迸發(fā)出的火花!或許我們可以對粵劇的發(fā)展多一點樂觀:代表著未來的兒童,對粵劇這門古老的藝術并不排斥,這是粵劇未來的希望;同樣的,關注兒童,關注兒童粵劇也是我們發(fā)展和傳承粵劇的必由之路。
一、《三借芭蕉扇》為何受到孩子們歡迎?
以成人的標準,這一出《三借芭蕉扇》并不算盡善盡美,但作為兒童專場粵劇,該劇值得贊賞。
就題材而言,《三借芭蕉扇》選材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西游記》?!段饔斡洝繁旧砭褪侵袊矣鲬魰缘纳裨捁适?,充滿想象力,情節(jié)引人入勝,與兒童富于幻想,自由爛漫的心理特質不謀而合,備受兒童歡迎?;谖谋颈旧淼奈?,未看戲之前,孩子們已經(jīng)對該戲充滿期待。再者,《西游記》的神話風格和古典屬性與戲曲古典和寫意的特質非常契合。不論是從兒童性還是戲曲性來說,這出戲的選材都極具優(yōu)勢,可以說是該戲選材上的高明之處。
戲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特征明顯。《三借芭蕉扇》中主要人物有孫悟空、豬八戒、牛魔王、鐵扇公主等。孫悟空在孩子們心目中一向是英雄的形象,其機智、勇敢又有擔當,很受孩子們歡迎。就上文所提到的《西游記》的古典屬性和戲曲特質而言,把孫悟空置于寫意的戲曲舞臺上,比寫實的電影和電視作品更具想象空間。此外,豬八戒的愚笨、滑稽;牛魔王的威武;鐵扇公主的美麗等都讓人印象深刻。
除了人物形象本身的性格特征吸引觀眾外,該劇通過恰當?shù)募毠?jié)塑造人物。如孫悟空裝死要八戒背他的時候;八戒貪吃偷懶的時候;孫悟空與鐵扇公主斗智斗勇的時候……這些細節(jié)里面,人物語言幽默、肢體動作夸張、角色間的互動逗趣詼諧。大量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讓人物栩栩如生,躍然紙上。這樣的人物形象,這樣的細節(jié)處理符合兒童觀眾的喜好。
《三借芭蕉扇》在選材、人物和細節(jié)處理上已有優(yōu)勢,其編排同樣值得稱道。該戲上半場在講故事,下半場則基本是精彩的武打場面。成人觀眾或許會認為如此安排欠缺故事性,但就兒童專場而言,這樣的編排有其合理之處。兒童的注意力一般是45分鐘左右,上半場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尚能吸引孩子,讓他們安安靜靜地坐著,但到下半場,如果沒有新的吸引點,想必很多孩子會提早退場。該戲下半場呈現(xiàn)了很多武打場面,對于已在劇場中呆了近一個小時的孩子們來說,猶如注入了興奮劑,不耐煩的孩子被臺上的熱鬧動感所吸引,注意力又被拉了回來。整場戲以不同的方式刺激孩子們的興奮點,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劇場內(nèi)的氛圍和氣場都非常好。這樣的編排符合兒童生理、心理特點。
戲曲的舞臺對孩子們來說新鮮而有吸引力。筆者在看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看慣了電影電視的孩子們,對戲曲這種傳統(tǒng)的、特殊的、接觸較少的藝術形式充滿了好奇。看戲中,有的孩子表示,很想看看舞臺上怎么表現(xiàn)孫悟空在鐵扇公主肚子里的情境。這表明孩子們對戲曲的表現(xiàn)形式是有所期待的。同時該戲借助了現(xiàn)代化的LED背景和逼真的舞臺道具來表現(xiàn)場景。就孩子們的年紀而言,要他們理解戲曲的寫意曲折含蓄之美恐怕還有一定難度,傳統(tǒng)戲曲極簡的舞臺對孩子們來說未免過于單調(diào)乏味,豐富的舞臺有助于孩子們理解故事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再者,演員穿著的色彩艷麗的戲服、花旦閃亮的頭飾以及各種道具武器也是吸引孩子的因素之一。這些都使孩子們對粵劇舞臺有了更大的興趣。
這樣一出從選材、人物、細節(jié)到舞臺等都符合孩子特性的粵劇,孩子們又豈會不愛呢?
二、發(fā)展兒童粵劇與粵劇傳承的關系
重視兒童專場,它的意義不在于演員演得有多好,藝術成就有多高,它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對粵劇這門傳統(tǒng)藝術的傳承。近年,粵劇行內(nèi)一直在討論傳承的問題?;泟〉膫鞒泻桶l(fā)展,是一個復雜而艱巨的工程,然而通過《三借芭蕉扇》我們卻看到了發(fā)展兒童粵劇對于傳承的積極意義。這個積極意義簡單來說,可以概括為傳承粵劇藝術和培育粵劇觀眾兩個方面:
(一)發(fā)展兒童粵劇對傳承粵劇藝術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發(fā)展兒童粵劇,有利于引導孩子走上學習粵劇的道路。兒童粵劇專為孩子而設,較之普通粵劇更能吸引孩子。兒童處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長期,審美和興趣尚未形成,幼年時期的經(jīng)歷對個人性格愛好甚至人生選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粵劇名家名角在說起與粵劇的淵源時,都提到幼年時期與粵劇接觸的經(jīng)歷。這些經(jīng)歷深深地影響了他們,使他們最終走上研習粵劇的道路。發(fā)展兒童粵劇,讓兒童與粵劇的接觸進一步深入,粵劇強烈的藝術風格如果能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們的心中播種下粵劇的“種子”,將影響到更多的孩子走上學習粵劇的道路,培育出更多優(yōu)秀的粵劇演員。
其次,發(fā)展兒童粵劇可促進某些行當?shù)陌l(fā)展。近年來,成人觀眾普遍對情感復雜細膩,偏重唱腔的生旦戲更感興趣。這與成人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深度有關。成人戲更重文本,對主題、內(nèi)涵的要求也更高,如果在成人戲里生硬地加入過多的武打場面,容易破壞劇情。這種現(xiàn)實下,南派武功,武生、丑行行當?shù)膽虿⒉欢?,使這些行當發(fā)展堪憂。兒童粵劇,較之成人戲,文本要求較為直接,能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顯得更為重要。于是,精彩的武打場面、詼諧的丑生表演反而是很好的形式。從這次《三借芭蕉扇》的現(xiàn)場反應來看,舞臺上的武打場面打開了孩子們的視野,極具吸引力。觀眾的觀賞需求,將使劇團和演員更為關注武生、丑生等行當?shù)陌l(fā)展,對扭轉這些行當日漸式微的狀況可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再次,兒童專場可以成為青年演員成長的平臺。以往,戲班中有酬神戲,有天光戲。這些戲演出時間較長,主角不可能一直在臺上,于是這種拉鋸式的演出模式其實給了青年演員很多鍛煉和成長的機會?;泟〈髱熝τX先也是從天光戲初踏臺板的。然而,隨著時代發(fā)展,演出生態(tài)發(fā)生變化。從目前劇團的實踐情況來看,活躍在粵劇舞臺上的大多是名旦名生,青年演員上臺的機會并不多。這種轉變使青年演員少了很多鍛煉和積累經(jīng)驗的機會。而在《三借芭蕉扇》里,起用的都是青年演員,該戲給他們提供了很好的試練場。舞臺經(jīng)驗的積累對演員的進步和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兒童專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成長的舞臺。一則兒童專場的目標觀眾群是兒童,決定了對演員唱念做打的要求不會太高,二則名角們演出任務較重,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用在兒童專場上,劇團大可讓青年演員在兒童專場中擔綱演出,得到鍛煉。
(二)發(fā)展兒童粵劇對培育粵劇觀眾有積極意義。
其一,培育兒童觀眾是粵劇傳承的基礎和條件。觀眾是粵劇乃至任何一種藝術得以延續(xù)的基礎,有觀眾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存在的價值和條件。兒童是初升的太陽,他們決定著未來,我們總在說粵劇觀眾老年化嚴重,觀眾斷層嚴重,如果能把兒童觀眾爭取過來,那么粵劇的未來就有更大的希望。如同前文所說,發(fā)展兒童粵劇,有助于在兒童心中播種下粵劇的種子,但孩子們不一定會走上學習粵劇的道路,退一步看,這顆“種子”把孩子培育成了粵劇觀眾,同樣是有意義的。有了持續(xù)的觀眾支持,粵劇就有了持續(xù)發(fā)展的條件。另外,陪同孩子看戲的老師或者家長,雖是因孩子而走進劇院,但也有可能被粵劇吸引,成為新的粵劇觀眾,當代粵劇觀眾的受眾面亦得以擴大。
其二,發(fā)展兒童粵劇、舉辦兒童專場本身就是粵劇的自我宣傳。當代社會環(huán)境下要培育觀眾,必須注重傳播。時代在發(fā)展,古老的粵劇藝術也應當進步。在一個大數(shù)據(jù)的時代,各種資訊多如牛毛,如何在眾多信息中引起關注,讓更多人了解粵劇,是粵劇面臨的問題之一。以前“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是因為大眾的娛樂活動非常有限,而現(xiàn)在則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眾多的選擇中,粵劇的自我宣傳顯得非常重要。兒童進入劇場,必然有家長或者老師陪同,除去培育觀眾的作用外,這些原本不會進入戲院看粵劇的觀眾通過自己的微博、微信甚至是與其他人的閑談中提及粵劇,不知不覺也就成為了粵劇宣傳的媒介之一。這樣,粵劇也就實現(xiàn)了范圍更廣闊、形式更多樣、速度更快捷的傳播,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粵劇。
以上所說的粵劇本身的傳承和觀眾的培育是辯證統(tǒng)一的整體。沒有粵劇這一劇種的存在,觀眾也就無從說起,然而沒有觀眾觀看的需求粵劇也就沒有了發(fā)展的條件。二者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無法割裂,既相互制衡又相互促進。發(fā)展兒童粵劇無疑在這兩個方面都是有所裨益的。
三、發(fā)展兒童粵劇要注意的問題
做兒童粵劇,對傳承粵劇意義重大,但現(xiàn)實是兒童粵劇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很少有專為兒童而創(chuàng)作的劇目,很少有專為兒童而演的專場。要讓粵劇得到更好傳承和發(fā)展,兒童不該是被忽視的部分。要讓更多的孩子走進劇場看粵劇不能只停留在喊口號上,而需要為此做出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是題材的問題。一直以來,粵劇極少有專門的兒童題材。過去社會生產(chǎn)力落后、物質水平不高,溫飽得不到保障的年代,決定了父母對生活的關注重于對子女教育的關注,父母帶孩子看戲的時候很少會考慮題材的問題,但是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下,父母把教育孩子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粵劇的題材都是成人化的,家長必定會有所顧慮而避免孩子接觸粵劇。如此,看戲的孩子固然不多,學戲的孩子則更少。筆者曾接觸過一些兒童粵劇團體和粵劇小演員,半大孩子在臺上演成人題材的粵劇,總是讓人感到別扭,想必不少家長也會有同感。要讓更多的家長和孩子走進粵劇,就應更重視兒童粵劇題材的研究選擇,讓粵劇更適合兒童觀看和學習。
其次,戲劇素有“高臺教化”的功能,在選好題材后我們還要提煉主題?!叭酥跣员旧啤?,兒童之所以讓人憐愛,童心之所以讓人向往,那是因為兒童的心靈是純真善良的,他們還未被現(xiàn)實中的丑陋所污染。兒童粵劇的主題如果涉及太多復雜的成人世界,容易產(chǎn)生負面影響。當然世界不僅是美好的,也有很多假、惡、丑,然而在粵劇的世界里,我們不妨讓孩子有更多美好的感受。兒童粵劇應該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播種下真善美。除了主題的教育意義外,兒童粵劇還應根據(jù)兒童的生長規(guī)律注重趣味性和娛樂性,寓教于樂,春風化雨,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得到啟發(fā)。
再次,在舞臺呈現(xiàn)上,兒童粵劇要充分考慮兒童的特點。其中表演的節(jié)奏尤為重要。兒童有其本身的生理特點——活潑、好動,這決定了他們很難像成人一樣安靜地坐著看戲。戲劇節(jié)奏冗長沉悶的話,孩子們是坐不住的。此外,時間的把控也不可忽視。整場戲不宜過長,控制在1個小時三十分鐘到兩個小時為佳。至于舞臺呈現(xiàn)的形式,應當活潑而多樣化。如詼諧的語言、逗趣的場景、滑稽的動作、精彩的武打場面、吸引眼球的服飾裝扮等。多種方式有機結合才能把孩子們的目光留在粵劇舞臺上。
四、結束語
粵劇的許多特點與孩子的天性是相吻合的?;泟∥枧_上悅耳的音樂,華美的戲服,生動的人物,曲折的情節(jié),精彩的武打場面等都符合兒童喜歡熱鬧、喜歡鮮艷色彩以及對雜技武功好奇的天性。要孩子走進劇場、喜歡粵劇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難,某程度來看,甚至比讓成人喜歡粵劇更容易。然而每個層次的觀眾對戲劇的要求不盡相同,兒童粵劇必須充分考慮孩子的成長特點,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生理特點而作。
對于粵劇的傳承來說,兒童是一個更容易培育、更容易引導也更容易見效的受眾面和觀眾群,是我們傳承粵劇應積極爭取的。
期待粵劇界有更多兒童粵劇。
作者簡介:
李秋萍,廣州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院專業(yè)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