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莊生傳顏氏之儒”:章太炎與“莊子即儒家”議題

      2017-02-07 10:15:23楊海文
      文史哲 2017年2期
      關鍵詞:顏氏顏子章太炎

      楊海文

      “莊生傳顏氏之儒”:章太炎與“莊子即儒家”議題

      楊海文

      章太炎至少有五種文獻涉及“莊子即儒家”議題:早年兩種尚屬消極評論,晚年三種已是積極參與?!扒f生傳顏氏之儒”是其畫龍點睛之筆:顏子一系儒學由莊子傳承,莊子是顏氏之儒的傳人;傳顏氏之儒的莊子是儒家,而不是道家;坐忘不是道家的本事,而是儒家的至境;即使莊子后來成了道家,但他當時也是以儒家身份,把顏子坐忘的工夫與境界記載并傳承了下來。由章太炎晚年的積極參與可知,“莊子即儒家”議題不是人們習以為常的儒道互補之思所能范圍,而是具有獨特的思想史內涵,理應獲得自身的思想史地位。

      莊子;顏子;莊生傳顏氏之儒;“莊子即儒家”議題

      一、“率爾之辭”

      1906年9月,旅居日本的章太炎接任《民報》主編,并成立國學講習會。《章太炎年譜長編》(增訂本)記述:“國學講習會出有《國學講習會略說》,鉛字排印本,日本秀光社印行,1906年9月出版,署黃帝紀元六百四年*1906年當為黃帝紀元4603年,而非604年。此一筆誤,湯志鈞一直未予更正。參見湯志鈞編:《章太炎年譜長編》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216頁;湯志鈞編:《章太炎年譜長編》(增訂本)上冊,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125頁。筆誤是否源自秀光社排印本,待考。,收《論語言文字之學》、《論文學》、《論諸子學》三篇?!墩撝T子學》,即同年七月二十、八月二十日出版之《國粹學報》丙午第八、第九號所載章氏所著《諸子學略說》?!?湯志鈞編:《章太炎年譜長編》(增訂本)上冊,第125頁。

      《論諸子學》指出:

      或謂子夏傳田子方,田子方傳莊子,是故莊子之學,本出儒家。其說非是?!肚f子》所述如庚桑楚、徐無鬼、則陽之徒多矣,豈獨一田子方耶?以其推重子方,遂謂其學所出必在于是,則徐無鬼亦莊子之師耶?南郭子綦之說為莊子所亟稱,彼亦莊子師耶?*朱維錚、姜義華編注:《章太炎選集》(注釋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71頁。

      《章太炎年譜長編》(增訂本)記述:光緒三十三年(1907)“十二月二十日(1908年1月23日),《國粹學報》丁未年(1909年)第十二號出版,‘社說’欄有《某君與人論國粹學書》二封,即《別錄》卷二《與人論國學書》和《再與人論國學書》”*湯志鈞編:《章太炎年譜長編》(增訂本)上冊,第146頁。。

      《與人論國學書》指出:

      至以莊子為子夏門人(《經(jīng)解上》),蓋襲唐人率爾之辭,未嘗訂實。以莊生稱田子方,遂謂子方是莊子師,斯則《讓王》亦舉曾、原,而則陽、無鬼、庚桑諸子,名在篇目,將一一皆是莊師矣。*上海人民出版社編:《章太炎全集》(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54頁。按,個別標點符號略有校改。

      章太炎手定的《國故論衡》及《太炎文錄》未收《論諸子學》*參見湯志鈞編:《章太炎年譜長編》(增訂本)上冊,第138頁。,《與人論國學書》則被收入《太炎文錄初編》別錄卷二。章太炎早年雖然注意到“莊子即儒家”這一議題,但并不覺得它具有足夠的學術含量?!墩撝T子學》以“或謂”,《與人論國學書》以“唐人”指稱韓愈,又先后斷以“其說非是”、“率爾之辭”,輕蔑之意躍然紙上。大體而言,清末的章太炎只是“莊子即儒家”議題的消極評論者,還不是積極的參與者。

      二、接著韓愈講

      《國學概論》第三章《國學之派別(二)——哲學之派別》指出:

      儒家之學,在《韓非子·顯學篇》說是“儒分為八”,有所謂顏氏之儒。顏回是孔子極得意門生,曾承孔子許多贊美,當然有特別造就。但孟子和荀子是儒家,記載顏子的話很少,并且很淺?。弧肚f子》載孔子和顏回的談論卻很多。可見顏氏的學問,儒家沒曾傳,反傳于道家了?!肚f子》有極贊孔子處,也有極誹謗孔子處;對于顏回,只有贊無議,可見莊子對于顏回是極佩服的。莊子所以連孔子也要加抨擊,也因戰(zhàn)國時學者托于孔子的很多,不如把孔子也駁斥,免得他們借孔子作護符。照這樣看來,道家傳于孔子為儒家;孔子傳顏回,再傳至莊子,又入道家了。至韓退之以莊子為子夏門人,因此說莊子也是儒家;這是“率爾之論,未嘗訂入實錄”。他因為莊子曾稱田子方,遂謂子方是莊子的先生;那么,《讓王篇》也曾舉曾、原,則陽、無鬼、庚桑諸子,也都列名在篇目,都可算做莊子的先生嗎?*章太炎講演,曹聚仁整理:《國學概論》,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35頁。按,個別標點符號略有校改。

      與《論諸子學》、《與人論國學書》相比較,《國學概論》戲論誰都可為莊子之師,此其大同;點名道姓批評韓愈,此其小異;讓顏子出場,此其大異。

      《國學概論》討論顏、莊關系,因其說過“孔子傳顏回,再傳至莊子”,已可提煉為“莊生傳顏氏之儒”,并與韓愈講的“莊子本子夏之徒”大異其趣;因其說過“莊子面目上是道家,也可說是儒家”,又與韓愈開出的“莊子即儒家”議題同氣相求。從論證方式、思想定位看,章太炎顯然沿襲了韓愈的路數(shù)——不是原封不動地照著講,而是推陳出新地接著講。

      首先,我們來看論證方式。不管是韓愈把莊子與子夏相比,還是章太炎把莊子與顏子相比,兩者都是拿莊子與儒家相比,此其論證方式之同。一則以子夏,一則以顏子,僅是具體結論之異,無法遮蔽論證方式之同。

      其次,從思想定位看。韓愈的《送王秀才序》有言:“故學者必慎其所道,道于楊、墨、老、莊、佛之學,而欲之圣人之道,猶航斷港絕潢以望至于海也;故求觀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韓愈著,錢仲聯(lián)、馬茂元校點:《韓愈全集》文集卷四《送王秀才序》,第212頁。意思是說:莊子雖是子夏后學,最終卻歸本道家,因此不能與孟子相提并論,反而是儒家眼里的異端?!秶鴮W概論》論“老子→(孔子→顏子)→莊子”與“道家→儒家→道家”的關聯(lián),亦是認為莊子先求學于儒家,后歸依于道家。此其思想定位之同。為何如此?《國學概論·哲學之派別》講道:“周秦諸子,道、儒兩家所見獨到;這兩家本是同源,后來才分離的?!?章太炎講演,曹聚仁整理:《國學概論》,第35頁。同源未必同歸,莊子是“半途而廢”的儒家,此乃韓愈、章太炎之同。

      《國學概論·哲學之派別》還指出:

      道家的莊子以時代論,比荀子早些,和孟子同時,終沒曾見過一面。莊子是宋人,宋和梁接近;莊子和惠子往來,惠子又為梁相,孟子在梁頗久,本有會面的機會;但孟子本性不歡喜和人家往來,彼此學問又不同,就不會見了。*章太炎講演,曹聚仁整理:《國學概論》,第37頁。

      兩宋學者討論過孟子、莊子為何同時卻互不相及,這也是與“莊子即儒家”議題相關的內容。1922年的滬上講座不僅提出“莊生傳顏氏之儒”,而且關注“莊孟互不相及”,足見章太炎已從消極的批評者轉變?yōu)榉e極的參與者,“莊子即儒家”議題的分量變得越來越重。

      三、顏氏之儒的傳人

      《菿漢昌言·經(jīng)言一》指出:

      區(qū)別于《國學概論》講“莊生傳顏氏之儒”,《菿漢昌言》不只是一語破的,更是條分縷析。“述其進學次第”既鉤沉了《莊子》中的顏子形象嬗變史,又把顏子的德性成長納入儒學解讀之中。

      凡是道德實踐主體,無不心存德性成長的焦慮。顏子“瞠若乎后”于孔子,向善的企盼油然而生??鬃釉f:“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禮記·中庸》)*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附校勘記)》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1626頁中欄。盡管章太炎不認可這種說法,但是,經(jīng)由孔子告以“心齋”,直至顏子悟出“坐忘”,它確是顏子自身德性不斷成長的必由之路。道德實踐主體的德性一旦獲得真切、圓融的成長,就能成為他人的榜樣。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孔子是以“請從而后”于顏子。兩個“后”字刻畫了《莊子》版的孔顏樂處:顏子因“后”而天天向上,孔子因“后”而虛懷若谷,德性成長是相互促進的,向善永無止境;在終極意義上,成德達材實無孰先孰后、誰高誰低之分。

      章太炎從《田子方》講到《大宗師》,不是為了彰顯“瞠若乎后”于孔子的顏子——這樣做有可能淪于《法言·學行》所謂“顏苦孔之卓之至也”*參見揚雄撰,韓敬注:《法言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22頁。的地步,而是旨在表彰孔子“請從而后”的顏子。對于顏子,莊子盡是贊譽,章太炎則用《論語》、《孟子》予以詮釋: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論語·先進》)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論語·雍也》)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孟子·離婁下》) 為何心齋只是與克己相應?蓋因它是孔子的教法,而非顏子的自證。從心齋到坐忘,克己又是必須的。坐忘分成兩階段:前一階段,離形去知對應于克己*《菿漢昌言·經(jīng)言一》云:“克己有二:斷人我見,則煩惱障盡,故人不堪其憂而顏子自不改其樂;斷法我見,則所知障盡,于是離于見相?!?章太炎著,虞云國標點整理:《菿漢三言》,第69頁);后一階段,同于大通對應于天下歸仁。為何同于大通是顏子造詣之極的體現(xiàn)?蓋因它是顏子的自證,而非孔子的教法。世儒僅僅看到“瞠若乎后”于孔子的那個顏子,但孔子“請從而后”的這個顏子才是至關重要的。以往的顏子,“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其心三月不違仁”;此時的顏子,“忘有次第,故曰屢空”,已臻“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之境。先心齋再坐忘,且由心齋而入坐忘,方能從念念不忘地“行仁義”(理事無礙)升華至無適無莫地“由仁義行”(事事無礙)。坐忘高于心齋,坐忘是最高的道德實踐境界。

      實際上,《菿漢微言》是章太炎論“莊子即儒家”由消極評論者到積極參與者的過渡環(huán)節(jié),作用不可低估?!度K漢昌言》論坐忘,雖然也留下佛學的痕跡,但氣象煥然一新,今非昔比。前文所述之外,《經(jīng)言一》有云:“老以詔孔,其所就為無我;孔以詔顏,其所就為克己?!?章太炎著,虞云國標點整理:《菿漢三言》,第68頁。仿此,“顏以詔莊,其所就為坐忘”?!督?jīng)言一》又把坐忘與靜坐相勾連,并云:“《曲禮》曰:‘坐如尸?!H瞬涣曋褂^,坐至一兩刻許,不昏沉即妄念,昏沉者四體弛,妄念者容止變,安能如尸也!故知靜坐乃禮家恒教,何容咤為異術?”*章太炎著,虞云國標點整理:《菿漢三言》,第70頁。(按,《禮記·曲禮上》:“若夫坐如尸,立如齊……”,見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附??庇?》上冊,第1230頁下欄)“如尸”意即直而不曲;“如齊”意即不左右長短,坐端立正,不歪不斜。藉此靜坐、坐忘的禮家(儒家)本領,章太炎切斷了儒家人物被道家化敘事(從屬于儒道互補)的思路,成就了其論“莊子即儒家”的畫龍點睛之筆——“莊生傳顏氏之儒”。

      “莊生傳顏氏之儒”意味著:顏子一系儒學由莊子傳承,莊子是顏氏之儒的傳人。傳顏氏之儒的莊子當然是儒家,而不是道家;坐忘不是道家的本事,而是儒家的至境?;蛘哒f,傳顏氏之儒那個時期的莊子必然是儒家,即使他后來成了道家,當時也是以儒家身份,把顏子坐忘的工夫與境界記載并傳承了下來?!扒f子即儒家”議題不同于、并獨立于人們習以為常的儒道互補之思,非儒道互補之思所能范圍者,而是具有獨特的思想史內涵,理應獲得自身的思想史地位。

      四、不罵本師

      《國學講習會講演記錄》第四章《諸子略說》指出:

      絕四之說,人我、法我俱盡?!叭缬兴⒆繝枺m欲從之,末由也已”者,亦除法我執(zhí)矣。此等自得之語,孔、顏之后,無第三人能道(佛、莊不論)。*章太炎著,楊佩昌整理:《章太炎:在蘇州國學講習會的講稿》,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0年,第187頁。按,個別標點符號略有校改。

      然則論自得之處,孟子最優(yōu),子思次之,而皆在天趣。荀子專主人事,不務超出人格,則但有人趣……至于孔、顏一路,非惟漢儒不能及,即子思、孟子亦未能步趨,蓋逖乎遠爾。*章太炎著,楊佩昌整理:《章太炎:在蘇州國學講習會的講稿》,第190頁。

      《莊子》書中,自老子而外,最推重顏子,于孔子尚有微辭,于顏子則從無貶語。*章太炎著,楊佩昌整理:《章太炎:在蘇州國學講習會的講稿》,第209頁。前面三段話包含先秦儒學傳承的兩條路線:一條是作為主流看法的“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另一條是作為章太炎觀點的“孔子→顏子→莊子”。第四段話是對1922年《國學概論》的溫故知新。傳承之旅上“惟莊子為得顏子之意耳”,《莊子》書中“最推重顏子”,加上“超出人格而不能斷滅,此之謂天趣”*參見章太炎著,楊佩昌整理:《章太炎:在蘇州國學講習會的講稿》,第187頁。的說明,它們相得益彰、相互支援,均是為了否棄主流看法,讓“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論語·子罕》)的顏子成為居于子思、孟子之上的先秦儒學傳承者乃至集大成者,進而坐實莊子傳顏氏之儒,且傳的是孔門最優(yōu)異的德行一科的觀點。

      《國學講習會講演記錄·諸子略說》指出:

      雜篇有孔子見盜跖及漁父事,東坡以為此二篇當刪。其實《漁父篇》未為揶揄之言,《盜跖篇》亦有微意在也。七國儒者,皆托孔子之說以糊口,莊子欲罵倒此輩,不得不毀及孔子,此與禪宗呵佛罵祖相似。禪宗雖呵佛罵祖,于本師則無不敬之言。莊子雖揶揄孔子,然不及顏子,其事正同。禪宗所以呵佛罵祖者,各派持論,均有根據(jù),非根據(jù)佛即根據(jù)祖,如用尋常駁辨,未必有取勝之道,不得已而呵佛罵祖耳。孔子之徒,顏子最高,一生從未服官,無七國游說之風。自子貢開游說之端,子路、冉有皆以從政終其身。于是七國時仕宦游說之士,多以孔子為依歸,卻不能依傍顏子,故莊子獨稱之也。東坡生于宋代,已見佛家呵佛罵祖之風,不知何以不明此理,而謂此二篇當刪去也。*章太炎著,楊佩昌整理:《章太炎:在蘇州國學講習會的講稿》,第212頁。按,個別標點符號略有校改。

      史遷言莊子詆訾孔子,世儒率隨聲和之,獨蘇子瞻謂其實予而文不予,尊孔子者無如莊子。噫!子瞻之論,蓋得其髓矣。然世儒往往牽于文而莫造其實,亦惡知子瞻之所謂乎!何者?世儒之所執(zhí)者,孔子之跡也,其糟魄也;而莊子之所論者,其精也……釋氏之論詶恩者,必訶佛詈祖之人。夫以訶佛詈祖為詶恩,則皈依贊嘆者為倍德矣。又孰知夫訶與詈者,為皈依贊嘆之至也!不然,秦佚之吊,嘗非老聃矣;栗林之游,又嘗自非矣,而亦謂詆訾聃、周也,可乎?*焦竑撰,李劍雄點校:《澹園集》卷二十二《讀莊子七則》,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293頁。按,個別標點符號略有校改。

      你要對佛教感恩,就得訶佛詈祖。罵得越厲害,感恩越徹底。訶、詈之至,才是皈依、贊嘆之至。焦竑貫徹蘇軾“實予文不予,陽擠陰助之”的思路,認為《漁父》、《盜跖》兩篇不是真要詆毀孔子,而是類似于訶佛詈祖以酬恩,“尊孔子者無如莊子”。

      莊子罵孔子,有似禪宗呵佛罵祖,此乃章太炎與焦竑之同?!吨T子略說》又云:“惟所謂儒者乃當時之儒,非周公、孔子也。其譏彈孔子者,凡以便取持論,非出本意,猶禪宗之呵佛罵祖耳?!?章太炎著,楊佩昌整理:《章太炎:在蘇州國學講習會的講稿》,第213頁。言外之意,莊子罵的不是孔子,而是罵假托孔子之說以糊口的七國儒者?!坝诒編焺t無不敬之言”,則是章太炎與焦竑之異。祖師可罵,所以《莊子》對孔子尚有微辭;本師不可罵,所以《莊子》對顏子從無貶語。章太炎突出本師一義,旨在夯實他晚年一直堅持的“莊生傳顏氏之儒”命題,亦即莊子是顏氏一系儒學的傳人;至于戰(zhàn)國游士“多以孔子為依歸,卻不能依傍顏子,故莊子獨稱之也”,則重在凸顯莊子以顏子為師的根據(jù)不是世俗政治,而是內在超越的德性。

      五、“章太炎曾有此說”

      以上逐一分疏了章太炎論“莊子即儒家”的五種文獻:第一種是1906年發(fā)表的《論諸子學》,第二種是1908年發(fā)表的《與人論國學書》,第三種是1922年講演并出版的《國學概論·哲學之派別》,第四種是成書于20世紀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期的《菿漢昌言·經(jīng)言一》,第五種是1935年講演并發(fā)表的《國學講習會講演記錄·諸子略說》。

      韓愈疑莊子本是儒家。出于田子方之門,則僅據(jù)《外篇》有《田子方篇》以為說,這是武斷。我懷疑他本是“顏氏之儒”,書中征引顏回與孔子的對話很多,而且差不多都是很關緊要的話,以前的人大抵把它們當成“寓言”便忽略過去了。那是根據(jù)后來所完成了的正統(tǒng)派的儒家觀念所下的判斷,事實上在孔門初一二代,儒家并不是那么純正的,而儒家八派之中,過半數(shù)以上是已經(jīng)完全消滅了。*郭沫若:《十批判書》,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第194頁。

      莊子是從顏氏之儒出來的,但他就和墨子“學儒者之業(yè),受孔子之術”而卒于“背周道而用夏政”一樣(《淮南·要略》),自己也成立了一個宗派。*郭沫若:《十批判書》,第201頁。

      讀完上面三段話,不熟悉郭沫若的人可能會說:這不是章太炎講的嗎?在“我懷疑他本是‘顏氏之儒’”之下,郭沫若自注:“章太炎曾有此說,曾于坊間所傳《章太炎先生白話文》一書中見之?!?郭沫若:《十批判書》,第194頁。這個自注有點簡單(從現(xiàn)代學術規(guī)范看),甚至疑點重重(當另文詳論)*詳細討論,參見楊海文:《莊子本顏氏之儒:郭沫若“自注”的思想史真相》,《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6年第3期。,但足以說明:郭沫若從顏氏之儒切入并展開“莊子即儒家”議題,章太炎是其功不可沒的第一引路人。

      20世紀60年代初期,鐘泰、李泰棻同在東北文史研究所講國學*參見黃中業(yè)、孫玉良:《共和國教育史上的國學書院式學府——東北文史研究所述要》,《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5年第1期。。從“莊子即儒家”議題看,李泰棻屬于消極評論者,反復提到“章太炎曾有此說”;鐘泰屬于積極參與者,而且是“莊子本顏氏之儒”的集大成者,卻閉口不談章太炎、郭沫若。鐘泰寫《莊子發(fā)微》不引近人之說,私下里卻時有點評?!拔母铩鼻跋Γ肚f子發(fā)微》由東北文史研究所出資影印200冊。據(jù)李吉奎回憶:“書中序言是鐘老親筆寫的,在定稿本上,他指給我看,某句是有所指的。說這句話,大概是讓后人知其本心?!?李吉奎:《我?guī)熺娞罚堆虺峭韴蟆?015年8月27日,B3版。其時,《十批判書》一版再版,郭沫若如日中天。鐘泰長期研究《莊子》,豈能按捺得住讀《莊子的批判》的沖動?即便讀后不以為然,卻附帶知道或者更加知道了章太炎,當是情理中事。所以,“章太炎曾有此說”由郭沫若傳承下來的隱微例證,有可能正在“某句是有所指的”之中。

      回到章太炎與“莊子即儒家”議題。成書于1910年代中期的《菿漢微言》第74則有一段話,可由以窺測章太炎由消極評論者轉變?yōu)榉e極參與者的某種心跡:

      喻以此土成事,如孔子所言著在《論語》,而深美之說翻在莊周書中。莊周述孔,容有寓言,然而頻煩數(shù)見,必非無因,則知孔氏緒言遺教,辭旨閎簡,莊生乃為敷暢其文??偧動诒?,而成文于此,事所宜有。子曰“六十而耳順”,明為自說階位之言,而耳順云何,莫知其審。莊周述之則曰:“聽止于耳,心止于符?!薄翱鬃有心炅Q而當律,言而當法,利義陳乎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倍樦季尤豢擅?。*章太炎著,虞云國標點整理:《菿漢三言》,第28頁。按,個別標點符號略有校改。《莊子·寓言》:“莊子謂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時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郭慶藩輯,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第4冊,第952頁)《莊子·則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于是之而卒詘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同上書,第905頁)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降,打倒孔家店、激烈反傳統(tǒng)成為時代潮流。當年叱咤風云的改良派、革命派風光不再,不少人從政治型思想家變身為思想型學者,其文化社會工作的政治含量劇減,文化學術工作的社會含量日增。梁啟超1920年以《清代學術概論》完成自我轉型*參見楊海文、毛克明:《從“政治型思想家”到“思想型學者”:梁啟超1920年的身份嬗變》,《現(xiàn)代哲學》2002年第4期。,章太炎大講國學以維系神州慧命*章太炎逝世后,魯迅寫的《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有言:“……太炎先生雖先前也以革命家現(xiàn)身,后來卻退居于寧靜的學者,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別人所幫造的墻,和時代隔絕了?!薄耙痪湃昕獭墩率蠀矔m(xù)編》于北平,所收不多,而更純謹,且不取舊作,當然也無斗爭之作,先生遂身衣學術的華袞,粹然成為儒宗,執(zhí)贄愿為弟子者綦眾,至于倉皇制‘同門錄’成冊?!?《且介亭雜文末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第67、69頁)作為“五四”健將的魯迅其實并不理解他曾經(jīng)的老師章太炎。。1922年的《國學概論》第五章為《結論——國學之進步》,章太炎提出經(jīng)學“以比類知原求進步”,哲學“以直觀自得求進步”,文學“以發(fā)情止義求進步”*參見章太炎講演,曹聚仁整理:《國學概論》,第76頁。。1934年2月9日,章太炎手書《論以后國學進步》的題詞:“一,經(jīng)學以明條例求進步;二,史學以知比類求進步;三,哲學以直觀自得求進步;四,文學以發(fā)情止義求進步?!?湯志鈞編:《章太炎年譜長編》(增訂本)上冊,第545頁。該書原闕“二,”,引者據(jù)文意補充。按,《章太炎全集》(五)卷首有該題詞的手跡影印件,編者把“后”誤釋為“張”。有論者亦把“條例”誤釋為“修偽”(參見蔣國保:《章太炎國學觀述評》,《孔子研究》2012年第4期)。章太炎晚年藉助聽者云集的國學講座,積極參與“莊子即儒家”議題,反復講“莊生傳顏氏之儒”,飽含反彈時尚、情深古典的苦心孤詣,亦是其精神文化生命的自畫像——心齋乃六十耳順之工夫,坐忘乃七十不逾矩之境界。

      時至今日,“莊子即儒家”議題一則大多數(shù)人聞所未聞,二則消極評論者占絕對優(yōu)勢。它看起來是可愛而不可信的思想史八卦,其實是自身具有獨特內涵的思想史議題,頗為值得現(xiàn)代莊學、儒學(尤其是孟學)研究聯(lián)合作戰(zhàn),輯錄其文獻資料,理清其發(fā)展線索,敞開其思想含義,喚醒其時代訴求。我們把章太炎的相關論述摘錄出來并略作探討*細讀章太炎晚年論“莊子即儒家”的三種文獻,我們發(fā)現(xiàn):涉案內容著墨不多,只占《國學概論·哲學之派別》、《菿漢昌言·經(jīng)言一》、《國學講習會講演記錄·諸子略說》之一小塊,但都置于講儒家而不是講道家的部分。章太炎講儒家,時刻想到莊子,蓋因他認定莊子是傳承顏子一系儒學的傳人。章太炎娓娓道來,但未環(huán)環(huán)相扣;我們斷章取義,卻得瞻前顧后?!扒f子即儒家”議題的研究難度,由此可見一斑。另外,從章太炎整個的莊學看,以佛解莊是其顯著特色,但“莊子即儒家”議題與以佛解莊究竟是什么關系,這一根本問題只能留待日后再思。,就是為了不再犯“以前的人大抵把它們當成‘寓言’便忽略過去了”的過錯,進而使得“莊子即儒家”議題逐漸能被人們熟悉、理解乃至認可。

      [責任編輯 李 梅 鄒曉東]

      楊海文,孟子研究院尼山學者特聘專家(山東鄒城 273500)、《中山大學學報》編輯部編審(廣東廣州 510275)。

      本文受“山東省儒學研究高端人才——尼山學者工程專項經(jīng)費”及中山大學“三大建設”專項資助。

      猜你喜歡
      顏氏顏子章太炎
      從《顏氏》《小二》看蒲松齡的雙重思想
      章太炎
      藝術品鑒(2022年22期)2022-10-10 04:25:30
      章太炎詩中的憂國憂民情懷
      文史春秋(2022年4期)2022-06-16 07:13:10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試論 《論語》 中的顏子形象
      縱橫有象
      ——晚清以降顏氏書風在湖南特展
      中華書畫家(2022年1期)2022-01-22 06:16:50
      《坐井觀天》續(xù)寫
      章太炎著醫(yī)論 首推《傷寒》
      蘇軾打黑除惡為何失敗
      百家講壇(2016年11期)2016-09-01 18:44:01
      典范 章太炎
      詩書畫(2016年2期)2016-06-21 01:14:05
      淮北市| 忻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邛崃市| 徐闻县| 宝鸡市| 绥德县| 山阴县| 虹口区| 汝州市| 炉霍县| 夹江县| 彭泽县| 扶沟县| 淳化县| 平谷区| 华池县| 珠海市| 玉林市| 社旗县| 章丘市| 扎兰屯市| 关岭| 邹平县| 五大连池市| 灌云县| 桐城市| 蒲江县| 临夏县| 兰考县| 安庆市| 武宁县| 抚州市| 延安市| 宝清县| 乐陵市| 伊吾县| 开封市| 渝中区| 县级市| 凉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