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邦林
引導學生擬定個性化的作文題目
張邦林
作文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倡導學生自主命題,自主作文,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擬定個性化的作文題目至關重要,因為個性化的題目具有新穎的審視角度,會讓作文內(nèi)容具有獨特的價值判斷和審美情趣,也能讓表達方式靈活多樣,語言清新明麗,表達的思想感情真實自然。
引導 擬定 個性化 題目
個性化作文的最大障礙思維定勢,因此,教學時的首要做法就是要摒棄過去很多老師為應考而常在教學中琢磨出的所謂萬能作文法的思維定勢,要引導學生多用自己的“慧眼”去發(fā)現(xiàn)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其實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很多感人的經(jīng)歷、動人的故事,都會有很多深刻的感悟,只要學生能用清晰的思路、真摯的情感、美好的語言表達出來,我們語文老師都應該鼓勵他們自由地抒寫。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個性化作文首先反映在個性化的題目上。一個學生為自己的作文命擬了《“為什么”妹妹》的題目,讀者一見題,就想知道這是怎樣一個妹妹呢?為什么叫“為什么”妹妹呢?”有什么樣好聽的的故事呢?于是,就樂于往下看文??磥?,給自己的文章擬一個富有個性的題目是很重要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敝挥泄膭顚W生自己命題作文,學生才能從生活積蓄中選取自己有話可說的內(nèi)容命擬出富有個性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命題,符合學生作文時的心理需求。作文是學生表達的需要,心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因而產(chǎn)生表達的欲望。學生對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等有所發(fā)現(xiàn)和感觸的時候,自然就有發(fā)表的欲望。讓學生自己命題,學生作文的時候就沒有外部干擾或壓力,在這種狀況下,學生的情緒就高漲,思維就敏捷,作文就不在是為了給老師完任務,而是一種傾吐的方式了。這種狀態(tài)下的作文,肯定是生活化的、個性化的。例如,同樣是寫“家鄉(xiāng)風景”,我班學生就命擬出了不少很有特色的的題目:《一樹紅葉》、《綠樹笑盈盈》、《小河哇哈哈》、《山坡那群云樣的羊》、《古橋像爺爺?shù)哪槨?、《桃花為你開》、《亂花叢中一對蝶》、《還有拾糞的老漢河邊走》、《山頂一棵大槐樹》、《炊煙裊裊》、《嘿,你瞧那古怪的月亮》、《燕子在麥田上飛來飛去》,等等。再如,我讓學生寫想象作文,學生情緒高漲,命擬出許多新奇的題目:《我和星星一起唱》、《人類在幾百億年后將在月球上生活》、《我家樓房也搬遷》、《東游取經(jīng)記》,等等。想象是指人腦中已有的表象,經(jīng)過改造和結合而產(chǎn)生的新表象的心理過程。想象是形象思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想象深入到思維,才能有完整的創(chuàng)造思維。因此,想象的發(fā)展有利于創(chuàng)造思維的形成。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p>
葉圣陶先生說:“出作文題一定要為學生著想,鉆進學生心里去考慮,務必使他們有話可說?!彼€指出:“教師的教學,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nèi)恢浬?,乃為善教者也?!薄跋鄼C誘導”強調(diào)一個“機”字,“機”在這里是一個時間概念,是一種機會的存在方式,教師要善于捕捉誘導的時機,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寫作的機會,并給予恰當?shù)狞c撥,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我曾以“良師”為主題,讓學生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起初,學生所擬的題目基本上是寫《我小學的王老師》、《媽媽是我的良師》、《幽默風趣的張老師》、《老師教我講禮貌》、《值得敬重的老師》這一類完全寫人的題目,等學生發(fā)表完自己的題目后,我說:大家的題目都被一個框框框死了,這個框框是什么呢?是“良師”就是寫人,大家能不能跳出“以人為師”的框框,寫出一篇以物為師的作文呢?比如大雁是良師——秋天,一群大雁向南飛去,春天一群大雁又向北飛回。它們的隊伍,一會兒組成一個“人”字,一會兒組成一個“一”字,它們在頭雁的帶領下,比肩接踵地排成雁陣,向著共同的目標飛去,我把團結互助的大雁看作良師。學生在我的點撥下,思路一下子打開了:黑板是良師,它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漆成黑色,為的是能清楚襯托各種色彩的粉筆字;爬山虎是良師,它堅忍不拔,總是努力向上,充滿生命的活力……足見誘導在教學中的作用之大。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新莊鎮(zhèn)坡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