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光電構成的意象世界
      ——UI設計中的審美意象與藝術形象表現研究①

      2017-02-14 03:12:38魏力敏江西外語外貿職業(yè)學院藝術設計系江西南昌330099
      關鍵詞:藝術形象人機界面界面設計

      魏力敏(江西外語外貿職業(yè)學院 藝術設計系,江西 南昌 330099)

      光電構成的意象世界
      ——UI設計中的審美意象與藝術形象表現研究①

      魏力敏(江西外語外貿職業(yè)學院 藝術設計系,江西 南昌 330099)

      UI設計借助數字藝術技術在人機界面中將設計主體的審美意象成功的轉化為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并由此構成了一個充滿光電效果的意象世界,在這個全新的意象世界里突顯出了審美意象的虛擬性、非經驗性等審美特點,藝術形象的表現借助光電效果變得更加豐富細膩與更具時代感。同時UI設計通過強調交互設計的高效率、合目的性、對話性及選擇性等特點強化了主體的審美感受,將人機交互過程轉化成為了一個美的歷程。

      UI;審美意象;藝術表現;研究

      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在其著作《第三次浪潮》中將人類社會劃分為三個階段,即農業(yè)階段、工業(yè)階段、信息化階段。人類社會經歷數千年的發(fā)展已經進入了物質和精神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信息化時代,計算機及其技術作為這個時代的標志自20世紀中葉誕生以來正在不斷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同時不斷刷新著人類社會生活的面貌。如今計算機早已不再是早期科學工作者群體用以科學計算的工具,計算機及其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必需品,服務于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與機的關系正變得愈加緊密。因此作為人機溝通交流平臺的界面設計也越來越受到業(yè)界人士與廣大用戶的高度關注。界面設計既是一個內部功能合理外顯于用戶使其能正確理解和使用的過程,也是一個加以美化使其更加符和人情需要的過程。

      一、關于UI

      UI為用戶界面(user interface)的英文簡稱,其概念意義在廣義層面上指一切人機相互作用的媒介平臺,即在人機系統(tǒng)模型中人與機之間存在一個相互作用的“面”,該“面”被稱為人——機界面。人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控制活動都發(fā)生在這個人機界面上。其發(fā)生路徑為:先由機的信息借助各種顯示“作用”于人,從而實現機至人的信息傳遞,人通過自身感官接受這些信息,經過加工處理后做出反應,實現人至機的信息傳遞,在這個信息雙向交流的路徑中,機的信息通過各種顯示即用戶界面進行信息傳遞,這些界面包括硬性界面和軟性界面,硬性界面有基于符號功能設計的產品造型、材質肌理等;軟性界面則是指“機”自身所具有的軟件平臺的信息顯示。本文UI設計研究所涉及的用戶界面概念為狹義層面上的人機界面,專指軟件平臺所形成的人機界面。UI設計就是對軟件所形成的人機交互,操作邏輯和界面美觀進行的整體設計。人機交互界面是計算機科學中最年輕的分支之一;是計算機科學與心理學、圖形藝術、認知科學和人機工程學的交叉研究領域;是計算機系統(tǒng)向用戶提供的綜合操作環(huán)境。軟件人機界面的發(fā)展從早期的二進制編碼到計算機專業(yè)用語如1954年IBM的約翰?貝克斯研發(fā)的FORTRAN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再至1984年蘋果公司仿造PARC技術的macintosh個人計算機所完全采用的圖形用戶界面經歷了一個快速發(fā)展的歷程。圖形用戶界面使得計算機操作從高度專業(yè)性走向了以直觀的易于理解的形式進行操作的人機交流新局面,人機交流方式的轉變極大推動了微型計算機蓬勃發(fā)展的大潮流。圖形用戶界面加之近年來大量以幫助普通人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程序系統(tǒng)的發(fā)展,兩者共同作用有力地促進了計算機的易用性和有用性的提高,進一步推動了更多人接受它,愿意使用它。同時用戶也在使用過程中進一步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反過來促其不斷改進完善?!昂唵?、自然、友好、方便、一致”逐漸成為人機界面設計所遵循和追求的基本原則與要求。由此人文因素開始成為UI設計中越來越突顯的問題,具有豐富人文意義的各類視覺符號、設計風格等因素在形成界面文化象征的同時不僅直接影響著界面的操作使用功能而且還影響著人們的審美體驗。界面設計在滿足用戶功利性要求的同時,將如何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審美需求放在了重要地位,界面設計中的審美意象的營造和把握作為界面藝術審美創(chuàng)作的核心與關鍵所在,成為了人機界面設計研究工作的關注重點。

      二、美在意象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意象是一種在審美活動中生成的藝術形象,離不開人的主體意識和審美心胸;是客觀物象經過創(chuàng)造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情趣與形象相契合的東西,也就是黑格爾說的:“在藝術里感性的東西是經過心靈化了,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現出來了”。審美意象是從審美對象方面來表述審美活動的,在審美活動過程中意象的生成有助于主體對客觀物象的理解,有助于增強審美主體的愉悅感受。意象作為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核心范疇有著自身的生成發(fā)展歷程:老子最先提出了體現“道”與“氣”的象,即通過“象”來表現出宇宙的本體和生命,此時象的概念里自然物象的意味濃重;再至戰(zhàn)國時期的《易傳》,通過“立象以盡意”和“觀物取像”兩個命題對“象”作了進一步的規(guī)定與明確,將老子的物“象”進一步向藝術形象轉化?!兑讉鳌は缔o傳》記載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圣人之象以盡意……”?!兑讉鳌は缔o傳》將“象”與言區(qū)分開來,把“象”與“意”聯系起來了,“象”的主體情感得到進一步增強。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者提出“賦,比,興”又進一步對“象”(形象)和“意”(情感)之間互相引發(fā)互相結合的三種不同關系作了概括,實際上是對《易傳》中“立象以盡意”這個命題進一步的規(guī)定以及藝術形象創(chuàng)造方法的闡述。魏晉南北朝時劉勰在其著的《文心雕龍》中第一次鑄造了“意象”這個詞,從藝術構思的角度指出,意象是外物形象和創(chuàng)作主體情意的結合物,將意象分析為“隱”與“秀”,“風骨”與“神形”的統(tǒng)一。此外,劉勰通過“神思”的概念對審美意象的創(chuàng)造過程進行了生動的分析。至此,意象一詞的完整意義被確立,并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核心范疇并對后世的美學與藝術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美學認為審美活動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構建一個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這個意象世界就是審美對象,是將形與意、情與景、認識與體驗一體化的世界。朱光潛先生在《論美》中明確指出: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的世界。意象的生成與表現則經歷了一個由眼中之竹至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過程,是一個將主體意識與對象之物相契合的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因心因物的不同可化為千萬種意象。

      三、UI設計中的審美意象與藝術形象表現

      審美意象是主體通過對客觀物象的再創(chuàng)造生成的藝術想象并可以借助各類物質媒材轉化為藝術形象。客觀對象及物質媒材與審美意象的生成及轉化息息相關,其中的關系正如語言與文學的關系。高爾基曾就語言與文學的關系指出:“語言是文學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種事實,生活現象一起構成了文學的材料。物質媒材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意象轉化為藝術形象的基礎要素。藝術家始終都在積極追求利用各種物質媒材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實現審美意象的完美呈現。在UI設計中人機界面中的創(chuàng)作主體的審美意象借助數字藝術技術可以轉化為形形色色的藝術形象,人所面對的客體對象及藝術形象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審美對象,界面(屏幕中所呈現之物像皆為光電虛擬之物像。人機界面由于服務功能和服務對象的多樣性與廣泛性造成了UI面貌樣式的豐富多彩。根據產品功能的不同,界面樣式主要可劃分為功能型數字界面與娛樂型數字界面兩大類。功能型數字界面類型是以滿足操作使用為設計主題的,如各類數控機床操作界面和各種醫(yī)療儀器操作界面等,此類人機界面設計首先要做到的是滿足準確無誤地引導操作使用,及在長時間使用中不易引起疲勞等設計要求,因此簡潔明了成為功能型數字界面類型的設計特點。娛樂型數字界面類型則更多側重于追求審美體驗,通過人機交互趣味性設計與情境氛圍營造等來滿足人機交互時使用者的審美需求。因此,此類界面設計呈現出絢麗多彩,極具審美意象的藝術形象的設計風格特點。UI設計中審美意象及藝術形象的表現不僅取決于產品功能主題的硬性要求,還取決于設計者對使用者的心理,習慣,價值等軟性要素的深刻認識,借助審美意象可將功能性主題界面成功轉化為富有審美意境的人機界面,從而給使用者以審美體驗。意象與意境都離不開藝術想象但兩者又有明顯不同,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藝術形象,意境則是中國特有的美學范疇,它通過意象生成的虛化無形的韻致和意味。唐代劉禹錫將意境定義為“境生于象外”,晚唐的司空圖則進一步指出了意境的美學本質并提出“思與境偕”的命題,將藝術想象和意境的創(chuàng)造聯系起來。意境的生成正是源自一個個能夠被主體感知到的充滿意義的意象,即意象在先,意境在后。人機界面設計也正是通過審美意象來營造氛圍升華情感,從而形成契合功能主題的審美意境。千變萬化的界面樣式、光怪陸離的光電效果、多維度的時空表現、觸覺視覺和聽覺等多感官的信息刺激以及人機互動時的各種行為體驗等已經完全打破和超越了人們原有的審美體驗。相對自然之物和傳統(tǒng)媒介所引發(fā)生成的審美意象及藝術形象表現而言,UI設計中光電構成的意象世界給人們以非物質審美和非經驗審美等新內容與新體驗,藝術形象的表現更加豐富生動,具體表現為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虛擬性

      虛擬性是審美意象的一種基本屬性,意象作為物質與精神的契合,其生成與藝術形象表現都離不開物質的因素,如大腦器官、各種感官器官、神經系統(tǒng)以及各類物質媒材等。但同時意象所具有的虛擬性在審美活動中則顯得更為突出。虛擬性一方面表現在意象具有的思維想象性質方面,意象作為一種思維想象使得其可以天馬行空任意的編造和虛構,甚至可以違背現實情理進入到非現實的層次,這種非現實即虛擬性。另一方面,UI設計中審美意象的對象之物主要是借助數字虛擬成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等生成的虛擬物像和情景,虛擬物像可以是抽象之形,也可以是寫實逼真的具象形態(tài),但無論何種形象都是可視而不可觸摸感受的虛擬之像。該虛擬物像可以憑借數字技術生成各種物質材質感的形象,其所具有的體量感、時空感、材質肌理效果給觀者以真實的心理感受。這種數字技術應用實現的現實與虛幻的情境改變了各類物質媒材對藝術創(chuàng)作和審美意象呈現的限制與影響并且進一步通過給用戶以更加直觀,更加真實再現的審美體驗改變了人們已有的傳統(tǒng)審美認知,產生了一種以技術為標準的審美評價模式。在這個評價模式中將虛擬的真實程度作為標準來評價虛擬的有效性與仿真性進而對其形象的藝術性進行評判。長期以來中國傳統(tǒng)審美評判不尚寫實,不以意象呈現出的形象真實程度作為藝術造詣上高低評判的標準。中國傳統(tǒng)審美特別注重通過其審美活動對生命、自然、世界本質的認知與把握,強調通過形象來觀“道”,由有限的“象”進入到無限的“境”。因此,凡是經過提煉概括充滿情趣并能體現出生命意義的形象,更易受到傳統(tǒng)藝術審美的認可與推崇。以中國傳統(tǒng)繪畫評價為例,從南朝梁代謝赫《古畫品錄》提出的“氣韻生動”,至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將自然居畫品之首,再至北宋黃休復《益州名畫錄》中對“逸格”的推崇,無不體現出古人對充滿“氣”“意”“味”“妙”“韻”等概念的筆簡形具之形象的審美追求與尊崇,這種反映自然之道,體現生命意義的概括形象,不是機械的再現自然,而是充滿了審美意象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與包容性的形象。然而,現代界面設計借助數字藝術技術生成的亦真亦幻的情景,極致細膩的細節(jié)刻畫,高清晰超寫實的呈現給使用者提供了一種停留在悅耳悅目層次上的審美體驗,使其完全沉浸于感官刺激之中。

      2.經驗性與非經驗性

      詩人龐德曾經說過:“意象是一種在瞬間呈現的理智與情感的復雜經驗”。經驗性與非經驗性是從受眾的體驗角度而言的。審美活動中主體的審美體驗是建立在主體的認知基礎之上,認知與審美都是源自長期的生活實踐,主體的認知經驗則是由主體長期生活實踐中所累積的知識、技能、體驗等綜合而成。認知是一切生活實踐的基礎,審美則是建立在基礎認知之上的一種更高級的認知。根據認知心理學,人是一個信息加工系統(tǒng),輸入與輸出是人類行為心理機制的核心,并且認知是不斷積累的。人們通過認知引發(fā)情緒及情感,進而產生審美體驗。情緒與情感是同一過程或活動的兩個方面,共同構成了審美活動的基礎。情緒是人的生理需要是否獲得滿足而產生的體驗,其產生很大程度上來自人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知。情緒認知理論(cognitive theory of emotion)主張認知過程是決定情緒性質的關鍵因素,認為情緒的發(fā)生是接受外部環(huán)境提供的信息刺激,信息傳入大腦后依賴短時或持續(xù)的評價——信息加工處理,然后信息輸出導致生理與心理反應。在長期的信息刺激作用下人們對熟悉的事物會產生一種經驗性的認知判斷,經驗性的認知有利于人們對事物的理解,人們總是根據以往的經驗來解釋知覺并依此進行審美活動,但是同時人們對于過于熟悉的事物也會由于缺乏趣味,導致審美興趣的逐漸喪失。界面設計中一方面利用人們經驗性認知判斷通過熟悉的意象符號正確引導人機互動;另一方面充分創(chuàng)造各類充滿審美趣味的意象符號(視覺意象符號、意象聽覺符號)滿足用戶的審美需求,將人機互動的過程轉化為一個美的歷程。界面設計隨著虛擬技術的日益強大和AR(增強現實技術)與VR(虛擬現實技術)對其的滲入融合,人機交互的方式及手段越來越多樣化,導致審美意象新奇多彩從而帶給用戶一種超出原有認知經驗的全新認知體驗。面對新的認知對象人們的感官會被充分調動起來以獲取更多的外部信息進行新的知識、技能累積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經驗。在這一新的認知摸索過程中人的大腦思維會被新鮮事物對象刺激的更加活躍,從而激發(fā)出大量充滿新奇、幽默等不為預想的審美意象。例如,人通過肢體運動與機產生的互動交流將肢體行為作為非經驗審美的界面,拓展并完善了人機交互的過程。如此這種建立在非經驗認知基礎上的審美活動所產生的審美意象,打破了原有認知的思維判斷,用戶在認知與審美過程中無法依賴已有認知經驗獲得判斷而只能在人機互動的某種臨場狀態(tài)中摸索感悟,從而獲得非經驗的感悟體驗并進而生成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

      3.交互設計的高效率與合目的性及對話性與選擇性

      軟件界面作為人機交流互動的操作平臺決定了交互設計在界面設計中的重要性。交互設計定義了兩個及多個互動個體之間交流的內容和結構,使之相互配合共同達成某種目的。人機交互的結果固然是為了滿足人的目的性需要,但在交互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帶給人們某種相應的情感體驗。優(yōu)秀的交互設計既要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又要滿足用戶的審美需求,并使兩種需求相互聯系相互遞進。交互活動將信息交流過程與復雜的審美交流過程合而為一,在物我交互中使得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之間建立了一種有機聯系??茖W合理富有趣味性的交互設計有利于審美想象的發(fā)揮與創(chuàng)造。界面設計除了通過美術設計的形式語言帶給觀者以直接的感官刺激外,也借助交互形式影響著人們的審美體驗。前文已經闡述了不同界面類型受審美需求的影響各不相同,功能型數字界面的設計是以目的性為主導的交互設計突出強調可用性。因此,為達到精準操作的要求其交互設計建立在提問和響應的單一封閉的路徑上,使用戶在這種透明性的交互活動中逐步喪失了發(fā)現新事物的可能性,而顯得機械、單調、沉悶,人與機被人為割裂分開,整個交互過程中審美想象,與審美體驗受到壓抑。娛樂型數字界面則是以體驗性為目標突出強調在使用過程中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其交互設計往往基于流動式,表達式,開放式的設計思路,以此激發(fā)使用者的審美想象強化審美體驗。UI設計中交互設計帶來的審美體驗首先具體表現在人機交互的效率與合目的性中,科學合理的操作邏輯與快速的界面響應速度等能夠將人與機有效的統(tǒng)一起來,人的能力與機的功效同化一體,使人們充分體驗到“效能”帶來的滿足感,猶如《莊子》中的鍛鉤之匠,游刃有余的庖丁在技能工作中獲得的自由樂趣。物我交融中的“效率”和“合目的性”的情感體驗正是現代技術美學產生發(fā)展的基礎。其次表現在主體擁有的對話性和可選擇性上,交互形式中多層次、多向度的路徑設計產生了多層次、多向度的意義取向,提供給使用者探索選擇的趣味突出了主體的能動性,滿足了使用者心理的主體地位感,由此產生的對話性和可選擇性正是審美體驗的重要特征。人們在人機交流互動中體會探索和自我實現的樂趣,正是馬斯洛追求需要層次理論中人們對較高層次需要的滿足。

      4.多感官刺激下的審美意象與藝術形象表現

      前文所述,藝術題材是藝術創(chuàng)作及審美意象轉化為藝術形象的重要手段,媒介材料的每一次重大變革都會成為藝術發(fā)展的強大推動力,例如北宋時期宣紙的發(fā)明與廣泛應用,推動了中國水墨畫的發(fā)展,白瓷制造的成熟開拓了瓷繪藝術絢麗多彩的新局面,但是傳統(tǒng)藝術往往囿于較為單一的媒介材料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人文觀念的更新,現代藝術越來越重視媒介材料與人文環(huán)境、媒材自身的質地效果表現、多種媒材之間的組合以及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與審美意象的呈現。界面設計作為計算機技術發(fā)展的產物,自然而然地會利用多媒體及其技術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多手段的激發(fā)審美意象并使之得以完美的呈現。多媒體技術是利用兩種以及以上的媒體通過文本,聲音,圖像等多種形式進行信息的傳達,在信息傳達過程中自然也會通過主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引發(fā)主體的審美意象并借助數字藝術技術將其呈現。根據美國哈佛商學院有關研究,人類各種感官對外接受信息的程度各不一樣,其中味覺1%、觸覺1.5%、嗅覺3.5%、聽覺11%、視覺83%,視聽感官接受了絕大部分外界信息。界面設計正是利用多媒體手段將單一的感官刺激轉變?yōu)槎喔泄俚拇碳亩玫募ぐl(fā)主體的審美意象,充分釋放使用者的情感。多媒體的音頻技術,視頻技術,圖像技術,通信技術等可將主觀意識與客觀形象結合轉化為視覺意象,聽覺意象等,最終在界面設計中將空間藝術與時間藝術融為一體。人機交互界面中靜態(tài)的指示符號,圖形,圖像與動態(tài)的視聽形象相互映射激發(fā)了無限的審美意象構成了一個個完整的審美意境及人機操作環(huán)境。視覺意象與聽覺意象轉化的藝術形象都是主客體的統(tǒng)一都具有直覺化和情緒化的突出特征,兩者又都具有其自身的特點。意象首先關聯到視覺經驗,視覺意象是意象的基礎具有直接描繪性,所以擔負著視覺思維的主導作用。聽覺意象也就是音樂中的聲音意象,音樂雖然不具備繪畫那樣清晰直接的刻畫形象的能力,但是音響能夠更有力的激發(fā)情感誘導欣賞者通過聯想思維在頭腦中構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由審美感知過渡到審美想象最終進入到特定的審美狀態(tài)。視覺形象在音樂的作用下情感表現愈加豐富細膩,形象的主體感受得到強化意義更加明確。在界面設計中視覺意象與聽覺意象根據多媒體作用程度的不同有時單獨作用,有時共同作用幫助使用者更好地進行審美活動理解界面內容,體悟到界面設計中豐富的審美想象在視覺意象與聽覺意象的交融中使得UI設計中的審美意象與藝術形象表現,達到了主體與客體,情與意的高度一致。

      5.傳統(tǒng)審美價值的繼承與彰顯

      審美意象之意是主體之意及主體的某種認識、態(tài)度、情感,其深受主題所處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反映在主體的審美趣味、審美價值等方面?,F代人機界面中網格化的版式設計,符號化的圖形設計,風格化的字體編排等無一不體現了現代設計的原則,同時反映了工業(yè)文明以來西方現代文明主導的審美價值與評判標準。由于界面設計已經成為了一個新的設計載體與文化窗口,界面所具有的文化屬性與象征意義反過來進一步鞏固和傳播了其既有的文化價值觀。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設計人員開始積極探索具有中國文化意義和體現中國風貌的界面設計。目前,這種具有中國風格的界面設計實踐探索集中體現在形式語言上,通過采用和改造中國化的視覺符號,聽覺音響等產生具有中國傳統(tǒng)審美文化基因的審美意象以期形成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UI設計面貌。形式往往是觀念的反映中國傳統(tǒng)審美文化強調的“道法自然”,“氣韻生動等美學概念都可以在界面設計中通過審美意象的生成與藝術形象的表現得以體現。中國傳統(tǒng)審美文化中對秩序性的強調,對教化功能的注重,對色彩倫理的解讀等皆可具體體現在界面設計中。例如界面布局上“馬一角”,“夏半邊”的國畫構圖格式的應用,借助虛實相生的創(chuàng)造手法,大量采取留白從而產生視覺上的靈動,透氣的簡雅版式面貌。中國傳統(tǒng)審美文化中非常注重政教美刺的功能作用,人的審美需要可以區(qū)分出不同的層次,其中包括從感官的愉悅到意蘊的領悟,價值體驗到精神境界的升華。美學家李澤厚先生從心理學中的“知、情、意”的角度出發(fā),將美感劃分成了三個層級即悅耳悅目,悅心悅意、悅志悅神。 其中悅志悅神作為最高層次將審美體驗上升到了道德的層面上,即藝術應承載教化、熏陶和培育的職能;是對真理崇高等觀念的追求和滿足。界面設計通過對題材內容的選擇把握和形式表現來實現上述功能作用,例如在娛樂型界面設計中不應片面的單純追求感官刺激,應該依法依規(guī)避免和杜絕不健康的內容與形式充分彰顯正能量,以滿足人的正價值需求。界面設計在界面設計的亮度、識別度、觸控技術、提示音響等方面應充分考慮人的行為習慣與可操作性,充分照顧行為不便人士的使用要求。在界面色彩系統(tǒng)設計中可以借鑒中國傳統(tǒng)經典色彩體系,例如江南建筑的粉墻黛瓦,年畫中的大紅大綠的原色搭配,瓷藝中的青花色系等使人機界面具有明顯的中國色彩風貌。以上內容與形式的表現在界面設計中可借助光電效果顯得更加鮮艷奪目,更加富有時空流動的中國韻味,富有中國式思維意識的審美意象,同時也因光電產生的藝術效果使UI設計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四、結語

      信息社會中人機界面將人與機兩者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民族的文化精神與充滿意義功能的界面符號都能夠通過UI設計中優(yōu)秀的藝術形象彰顯與傳達。藝術形象源自于設計主體的審美意象,其一方面受到主體的文化背景、意識形態(tài)、價值認知等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受到媒體技術作用的影響。UI設計憑借數字藝術技術將主體的審美意象在界面中成功的轉化為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從而滿足使用主體的審美需求,數字藝術技術突出了審美意象的虛擬性與非現實性等審美特點并將這些特點延展至藝術形象的表現上。同時,UI設計中交互設計所強調的高效率、合目的性、對話性及選擇性等特點將人機交互的使用過程與審美活動更好地融為一體,更加強化了主體的審美感受。

      (責任編輯:梁 田)

      J01

      A

      1008-9675(2017)03-0116-05

      2017-02-27

      魏力敏(1975—),男,浙江余姚人,江西外語外貿職業(yè)學院藝術設計系教授,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設計理論。

      2015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符號在UI設計中的應用與創(chuàng)新研究》(YS1520)。

      猜你喜歡
      藝術形象人機界面界面設計
      《京燕兒》APP界面設計
      大眾文藝(2023年22期)2023-12-10 04:27:18
      中醫(yī)養(yǎng)生APP界面設計
      大眾文藝(2022年19期)2022-10-19 08:18:18
      “共享員工”平臺界面設計
      包裝工程(2022年14期)2022-07-28 07:07:00
      朝鮮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形象的多元一體建設與推廣研究
      面向智能手機的UI界面設計
      湖北農機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46
      論文學藝術形象的感應再創(chuàng)造
      青年時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6:22:00
      戲曲表演技巧對藝術形象的塑造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5:34:48
      CBTC系統(tǒng)車載人機界面的設計與實現
      基于PLC與人機界面的經編機電子橫移控制系統(tǒng)研究
      試論廣告藝術形象的倫理意義
      翁源县| 西畴县| 康定县| 巴彦淖尔市| 峨眉山市| 永清县| 涟水县| 淮安市| 灵璧县| 井研县| 高州市| 庆阳市| 泰和县| 阜阳市| 新巴尔虎右旗| 穆棱市| 图片| 高州市| 海兴县| 志丹县| 黔江区| 松原市| 长顺县| 仙桃市| 城口县| 泾阳县| 长顺县| 余江县| 武义县| 茶陵县| 遂川县| 长宁区| 昔阳县| 图木舒克市| 民乐县| 邯郸市| 嘉黎县| 项城市| 福州市| 北碚区| 长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