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焱+吳敏怡
摘 要:文章以初任教師入職理論為依據,運用問卷調查法與深度訪談法,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為例,研究其漢語教育碩士在印尼實習期的教學適應性問題。結果表明,廣外漢碩教學適應性受到語言、對任教機構的了解度、教學實踐經驗、性格特點等因素影響,其中,語言是最主要的因素。
關鍵詞:國際漢語;教育碩士;海外實習;教學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03-0035-02
入職適應是社會適應的一個重要方面,指在積極職業(yè)價值觀的指導下所形成和維持的職業(yè)心態(tài)、職業(yè)能力、職業(yè)關系等與職業(yè)勞動及其環(huán)境之間的和諧狀態(tài)[1]。對教師來說,入職適應就是適應自身角色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這一過程包括形成敬業(yè)精神、提高專業(yè)素質、積累工作經驗、總結與反思自我等。
初任教師的入職適應,是教師教學生涯中的重要一環(huán)。有研究者指出,初任教師的職業(yè)適應不良表現(xiàn),可總結為三點:(1)教學能力不足;(2)班級管理不佳;(3)人際關系緊張。而職業(yè)適應不良原因可歸結為:(1)職前教育不全面,導致理論脫離實踐;(2)任職機構支持不夠,只重要求沒看需求;(3)初任教師職業(yè)認識不夠,職業(yè)期待過于理想[2]。
對外漢語教師,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海外漢語教師隊伍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加入到漢語國際教育碩士這一行列。當他們海外實習時,面對陌生的異文化環(huán)境,能否順利適應自身角色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完成入職適應,完滿完成教學任務,是對外漢語教師培養(yǎng)值得關注的問題。
本文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2014級有過在印尼實習的學生為調查對象,以問卷調
查法和深度訪談法為研究方法,調查分析他們在印尼進行漢語教學實習工作期間的教學適應性問題。
一、教學適應性分析
(一)基本情況分析
此次調查共收到有效問卷36份,從調查結果來看,這一群體表現(xiàn)出較明顯的女多男少的特點,年齡大多處于20—25歲之間,比較年輕;主要來自對外漢語專業(yè)和外語類專業(yè);多數印尼語水平較低;大部分沒有出國經歷和培訓經歷;在性格類型方面,多血質、黏液質和膽汁質人數差距不大,尚未發(fā)現(xiàn)自閉內向的抑郁性人格。實習生的主要教學場所是印尼的中小學和民間漢語培訓機構,教學對象以中小學生為主;實習生的工作內容包含漢語教學從課文講解到課后輔導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涵蓋了語音、詞匯、語法、文化等方面,大多數實習生每周課時超過20課時,加上課后的備課等工作,教學任務較繁重;大部分實習生是在沒有當地教師協(xié)助的情況下獨立開展?jié)h語教學的。
(二)對任教機構了解情況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對學生的漢語水平和學生的成績評定方式并沒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對所使用的漢語教材也比較陌生,這些信息主要來源于實習機構負責人的簡單介紹;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實習生普遍表示不考慮采用國內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方式,而更傾向于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或沿用印尼當地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
(三)教學實踐情況分析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方面,86%的受訪學生認為,課堂管理
是難度最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堂管理困難的最大因素是課堂紀律差;此外還有學生遲到現(xiàn)象嚴重、課堂氣氛沉悶、對課堂突發(fā)事件處理經驗不足等。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有:(1)教學環(huán)境與國內不同。印尼教師受尊敬程度低于中國教師;(2)教學對象多為中小學生,他們比較調皮,難以管理;(3)由于實踐經驗的缺失,實習生在面對諸如學生在課堂上情緒失控、哭泣等突發(fā)事件時,不知該如何妥善處理。
課文講解方面,受訪學生認為,課文講解枯燥,難以激發(fā)學生興趣,以及語言不通,是影響課文講解的主要因素。練習操練方面,受訪學生認為練習類型單一乏味,學生積極性低,是主要困難。在課堂游戲環(huán)節(jié),困難主要表現(xiàn)為難以設計既有利教學又讓學生感興趣的游戲,以及游戲時間控制不好。課后輔導方面,多數學生反映,需要單獨輔導的學生太多,工作量大,加上語言不通難以講解清楚,是面臨的最大困難。
在教學內容方面,61%受訪實習生認為,語法的教學難度最大。由于語法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復雜性,導致語法的教學難度遠大于其他內容的教學難度。66.67%的實習生認為,漢語語法比較復雜,加上語言隔閡,難以細致清楚地講解語法知識;38.89%的實習生認為,自己在教學中沒有找到適合的語法教學方法;還有33.33%的實習生認為,難以設計出有效的語法練習。此外,學生對語法學習的積極性較低,也是造成語法教學困難的原因之一。
語音教學中,實習生認為最大的困難是學生發(fā)音不標準帶來的挫敗感以及語音練習枯燥。在詞匯教學中,詞匯練習類型單一,和每課識記詞匯量太大,以及由于語言隔閡不能完滿解釋詞義和文化內涵,是影響詞匯教學的主要困難。在漢字教學中,實習生任務,漢字字形復雜,學生學習積極性低,和自身沒有找到合適的漢字操練方法,是漢字教學的主要困難。在文化教學中,語言障礙、和學生之間出現(xiàn)的文化差異和沖突、學習對中國文化興趣不高,是實習學生普遍反映的文化教學主要困難因素。
在教學適應方面,36名受訪實習生中,4人表示,在第一節(jié)課就可以適應教師角色;9人需要一周時間;10人表示需要半個月;10人表示需要一個月,3人表示需要兩個月。從數據來看,大部分學生的適應期都在一個月內。這部分學生表示,由于自身實踐經驗的不足,因此需要一段時間熟悉教學任務和積累經驗。36名實習生中,7人表示,教師角色的適應程度對自身心理健康影響很大;12人認為影響一般;9人表示有點影響;8人表示不會產生影響。
在生活適應方面,大部分實習生對實習機構提供的住宿環(huán)境滿意度較高。以印尼中文世界華語學院為例,該機構為實習學生提供了面積較大的宿舍,每兩人住一間單間,冰箱、空調、烹飪設備等生活設備比較完善。關于實習薪酬待遇問題,有部分學生反映,在同一機構實習,通過校級項目實習的學生,和通過漢辦渠道實習的學生之間,工作內容差別不大,但前者的薪資約為后者的1/2。同工不同酬的情況,使得一部分實習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打擊。
在性格方面,29人認為最利于適應漢語教師志愿者角色的是多血質,5人認為是黏液質,全部受訪者認為自閉內向的抑郁質最不利于適應教師角色。認為自身性格對適應教師角色有正面作用的實習生性格主要是多血質和黏液質。
二、結論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對外漢語初任教師在入職初期表現(xiàn)出的教學適應與普通師范生的初任教學適應性高度一致,都面臨著教學能力不足、課堂管理不佳等問題。但在引起教師職業(yè)適應不良原因中,除了前文所述已有研究所提出的因素外,對外漢語初任教師入職適應影響因素還表現(xiàn)出一些新特點。
1.語言仍然是影響實習生教學適應性不可忽視的
因素。大部分實習生的印尼語都處于較差水平,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語言不通導致無法清晰明確地表達漢語知識。
2.對任教機構的了解程度影響漢語教師實習生的
教學適應性。大多數實習生到任初期,對教學機構的教材使用、評分機制、學生漢語水平等情況了解甚少,這導致實習生在后續(xù)教學中,會出現(xiàn)難以把握重點、教學沒有針對性、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等情況。
3.實踐經驗影響實習生對實際教學的駕馭和控制。由于實踐經驗不足,面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種復雜多變的具體困難,實習生們自行解決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當被問及對海外實習幫助最大的課程時,實習生們列舉的均為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對廣外漢碩課程設置提出建議時,大部分實習生也要求廣外增加關于課堂管理等實踐性較強的課程。
三、建議
(一)針對漢碩教學機構
1.課程設置:科學設置課程,注意課與課之間的區(qū)分度;征集學生對課程設置的意見和建議,增加實踐性課程。教師在授課中多分享處理課堂細節(jié)的經驗。組織學生到留學生學院進行教學觀摩。
2.崗前培訓:可舉辦一些印尼實習經驗交流分享會,邀請曾在印尼進行實習的學生給赴印尼實習的學生傳授經驗和心得。有條件可以做一些針對印尼實習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的重點培訓。
3.對外交流:加大與印尼當地中小學、漢語培訓機構的合作,開辟更多實習基地,為學生海外實習提供更多選擇;關注赴印尼實習學生的合法利益,平衡任教機構和實習學生之間的地位。
(二)針對實習機構
第一,實習學生到任初期,可對他們進行簡單的崗前培訓,介紹當地傳統(tǒng)文化的細節(jié)和主要禁忌,避免跨文化沖突。
第二,在語言方面,可提供適當的語言培訓,幫助實習生克服語言障礙。
第三,教學方面:希望任教機構能科學分配教學任務,以免實習學生因為難以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而出現(xiàn)種種身心健康問題。
第四,待遇方面,協(xié)調好實習生之間的薪酬差異。
(三)針對漢碩實習生
1.出國前:做好充分準備。除網絡和圖書館查閱資料外,也可以自行向有過印尼實習經歷的學生進行咨詢。
2.出國實習期間:切記“安全第一”,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和印尼當地教師以及上一任赴印尼的實習生溝通交流,學習其教學經驗;遇到困難主動向學校和任教機構求助。
參考文獻:
[1]陳小倩.初任教師入職適應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J].內蒙 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2).
[2]戴銳.新教師執(zhí)業(yè)適應不良及其防范[J].教育探索, 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