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好
坐好主席臺才是問題的關(guān)鍵
■梁好
有這樣一則故事,一位新校長到校后,第一次與老師們見面。坐在主席臺上的他笑著說:“我在原來學校是不坐主席臺的,主席臺應該是教師展示風采的舞臺。”此話一出,全場教師為之感動,為校長謙虛的姿態(tài),更為校長民主管理的理念。
長期以來,在中小學校,行政會議是學校管理的重要載體與形式,學校管理者通過各種會議傳達上級文件,布置安排工作,灌輸管理理念。有會議便會有主席臺,主席臺上,校長、主任依次排開,逐個發(fā)言,普通老師雖昏昏欲睡,但也只能聽之任之。顯然,這樣的主席臺,人為地劃開了管理者與教師的界線,拉開了彼此的距離,彰顯了行政權(quán)力的威望。這位校長主動提出不坐主席臺,走進教師中間去,平等地與教師交流,與教師對話,與教師談心,讓教師在主席臺上展示自己的風采,釋放自己的魅力,這種人文的情懷,與民主治校的管理思路,值得充分的肯定。然而,作為一校之長,僅僅不坐主席臺就夠了嗎?這個問題,卻需辯證對待。
學校是一個組織,在組織架構(gòu)中,校長處于行政的中心,如若說“主席臺”象征著行政權(quán)力,那么,這種行政權(quán)力在學校的管理運行過程中必不可少。俗話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個好學校?!毙iL通過自己的辦學理念、教育思想,支撐著學校的精神與文化,引領(lǐng)著學校的發(fā)展方向,改變著師生的行為。校長的思想與理念固然對學校的發(fā)展無比重要,但是,如若沒有足夠的執(zhí)行力,如若不能將思想轉(zhuǎn)化為行動,那么,理念只能是紙上談兵,辦學思想也只能是夸夸其談,學校也注定不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打破“主席臺”,絕不能將孩子與洗澡水一起倒掉,在凸現(xiàn)民主管理的過程中,弱化校長行政權(quán)力對學校管理與運行的重要作用亦不可取。
一所十來位教師的小規(guī)模學校,不設(shè)“主席臺”,是理想與應然的狀態(tài),但是,對于一所規(guī)模較大的學校,擁有百十來位教師的學校,試想,沒有“主席臺”,還能正常運行嗎?校長不在“主席臺”上,又如何展示自己的管理理念,宣揚自己的辦學思想,爭取全校教師的理念認同,凝聚全體教師齊心協(xié)力,共同發(fā)展呢?校長是學校管理的核心,校長的辦學思想、教育理念需要通過一定的平臺與載體展示出來,贏得學校教師的深度認同,“主席臺”上不僅是教師展示個人風采與魅力的舞臺,更是校長展示教育智慧的天空!
事實上,設(shè)不設(shè)“主席臺”,與民主管理的思想并不矛盾,在“主席臺”上的校長也并不見得以“官”為本、目中無人,而不坐“主席臺”的校長,也并不見得不飛揚跋扈、頤指氣使。關(guān)鍵是看校長在“主席臺”上講什么話,在“主席臺”下做什么事?一心一意為教師著想,專心致志為學校發(fā)展,充分尊重教育規(guī)律,倡導民主理念,堅持依法治校的校長,坐不坐“主席臺”都是好校長,反之,不坐“主席臺”,卻玩弄權(quán)術(shù),以權(quán)弄人的校長,也只能是“官場”上的作秀,除了虛偽,再無其他。
就如新課改以來,一些學校推行民主課堂,要求摘掉黑板,拆除講臺,讓教師退出教室,結(jié)果,課堂沒有成為理想的“學習超市”,卻成了無序的“跑馬場”。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重視,但教師的主導地位也不能忽略,因為,課堂畢竟是教師的前沿陣地,新課改不是不需要教師,而是需要教師改變教育模式,順應學生自主學習的現(xiàn)實需要。課堂如此,管理亦然,不是不坐“主席臺”就是最好的管理,而是要看校長如何坐好“主席臺”,讓“主席臺”真正地為教師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