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作為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在促使每個學生得到發(fā)展,潛能得到發(fā)揮,成為最好的自己方面有自身的優(yōu)勢。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利用學科優(yōu)勢,從學科教學層面,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和發(fā)展愿望,從而成全學生。
【關鍵詞】語文課;成全;學生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45-0036-02
【作者簡介】汪燕,江蘇省連云港市蒼梧小學(江蘇連云港,222001)副校長,高級教師,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
由一次名師課堂評選說起。
2015年初春,市里名師評選,其中有上課環(huán)節(jié)。上課要求中有一項特殊規(guī)定,就是要有50字的板書。上午四位教師上的是《鳥語》,下午四位教師上的是《沙漠中的綠洲》。一天聽下來,上下午各有一節(jié)好課給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一般教師選擇上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再讀課文,理解詞語;三讀課文,理清層次,還有的在學習生字新詞和理清課文層次的基礎上學習其中一兩段。為了完成50字的板書,很多教師將生字寫在黑板上,或者寫上各段段落大意。這些課總體感覺教學內容單薄,教學方法單一,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不輕松。
兩節(jié)好課的共同特點是教學內容豐滿,教學設計站在學生立場,教學過程舉重若輕,教學效果顯著。《鳥語》一課,導入直奔難點:拿到新課文做什么——標節(jié)序,對“布谷布谷,勤勞刻苦”這一段是否獨立成段這一難點作指導;對“公冶長”這一復姓名字以及讀音這一難點作點撥。接著讓學生找出印象深刻語句,教師板書;再根據(jù)來自學生的印象深刻的詞語學習幾種鳥語和重點段落,相機指導有感情朗讀。最后回顧第一段,“我是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從小就愛鳥,愛看鳥兒那美麗矯健的身姿,愛聽它們的歌聲和軟語。”抓住“三個愛”,結合最后一段的“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首尾遙相呼應,升華情感,從“聽鳥語”上升到“悟鳥情”。本課由學生難點入手,從學生印象深刻的詞語著眼,順應學生的需求,成全學生的學習?!渡衬械木G洲》一課,教師請學生在文中分別找出描寫“沙漠”“措施”“綠洲”的詞句,據(jù)此展開學習。也是基于學生,成全學生,從而成就自己的課堂精彩。
一、成全學生形成學習語文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人對事物的一種向往、迷戀、積極探索追求的心理傾向。語文課上,教師只有成全學生的興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否則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索然寡味,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成全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學內容要巧妙安排。單元整體教學、群文閱讀等都是通過巧妙安排教學內容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就一篇課文的教學來說,也存在教學內容的巧妙安排。上海建平中學的語文特級教師馬骉執(zhí)教的公開課《河豚子》給教師們很大的啟示。面對沒有讀過《河豚子》的學生,他沒有把全文一起出示,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出示,讓學生想象猜測后面發(fā)生的故事,學生興致盎然,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這樣的巧妙安排,學生對課文理解更深,遠遠勝過條分縷析。
其次,教學形式要設計獨特。關注教學形式的獨特設計,無疑能把枯燥的語文課變得有趣。一年級學生學習完漢語拼音后,第一篇學的課文就是改編源自陶行知的《人有兩個寶》,學生很快就能借助拼音會讀會背課文,生字的學習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師要盡可能把教學變得有趣好玩,可以讓學生在大白紙畫小手,然后用剛學過的漢字記錄自己小手會做的事情,不會寫的還可以嘗試用拼音代替。然后把這些小手畫貼在班級墻上,比一比看誰記得多。
成全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在于善于挖掘學習資源。學生的姓名就是很重要的教學資源。每個人都很關注自己的名字,對自己的名字最敏感。每當學生名字中的某一個字出現(xiàn)在生字中的時候,就把他的名字寫在黑板上,他就是“今日之星”,他一整天都沉浸在幸福之中。由一個字帶著學習名字中的其他的字。有時候,還會有好幾個學生是“今日之星”,學生們既學習了生字,也會寫了伙伴的名字,更感受到被關注的幸福。
二、成全學生形成自己的語文學習方法
學生是不同的個體,每個學生有自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教師在語文課上要基于學生,要關注差異,利用差異,以人為本,成全學生形成自己的語文學習方法。
成全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學會質疑,以問導學。問題導學,不排除教師的提問,但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學習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把教學的關注點放在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上,像上文《鳥語》一課中教師一上課就開門見山,預設學生標節(jié)序和了解“公冶長”這一復姓會遇到的困難,這就是心中有人。
成全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合作探究并給學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臺。一個班幾十個人,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生命個體,學習基礎、態(tài)度和能力都有差異。學生遠比我們想象的強,有的學生的知識面和理解水平甚至經常讓教師贊不絕口。二年級的學生給“文”字組詞是“文不加點”,教師才第一次聽到這個成語;五年級學生在理解《海倫·凱勒》一課中“我每天堅持著練習,練習,練習……”時說出,“‘練習中間用‘逗號,說明海倫·凱勒學說話的艱難”,而教師只想到省略號在這一句話中的作用。課堂上多給學生們搭建交流展示的平臺,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博采眾長。如,在交流背誦課文的方法的時候,學生們說出了記關鍵詞、思維導圖、熟讀成誦等多種方法,既讓展示的學生鞏固了自己的記憶方法,又讓其他人學習了來自伙伴的新的記憶方法。
三、成全學生形成自己的語文學習習慣
葉圣陶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yǎng)個好習慣?!彼€曾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迸喔舱f:“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又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見習慣的重要。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很多,僅蘇教版小學語文十二冊教材“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有12個,然而,最重要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好的閱讀和書寫的習慣,也可以這么說,讀好書、寫好字,就學好了語文。
首先是成全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將語文課程標準推薦書目和國內外經典分成每個學段的分段目標,再細化到每個年級、每個學期。有了目標,語文課堂教學也隨之改變。每學期開學第一課在學生通讀語文書的前提下讓學生介紹本冊“我最喜歡的課文”,相機推薦相關閱讀書目。如,五年級下冊有《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和《海倫·凱勒》,就推薦學生閱讀《上下五千年》《史記》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書;六年級上冊有《小草和大樹》和《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就推薦學生閱讀《簡·愛》《呼嘯山莊》和《魯濱遜漂流記》等書;六年級下冊有《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半截蠟燭》《三打白骨精》等課文,就推薦學生閱讀《安妮日記》《西游記》等書籍。這樣,由一篇課文到一本書甚至幾本書,就讓學生把書讀厚了。有閱讀為基礎,就能實現(xiàn)課堂對話的水乳交融。
其次是成全學生養(yǎng)成認真書寫的習慣?!墩Z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關于識字、寫字的教學建議中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書寫時間。在語文課上,教師要用心指導學生隨堂練習,還要關注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的習慣,提高書寫的質量。
書寫的時間可以在課始。課始三分鐘很重要。很多語文教師是班主任,往往會利用這個時間說班級事務,談常規(guī)要求,免不了批評學生;還有的教師喜歡在一上課就收家庭作業(yè),學生完成情況直接影響教師和學生的心情。這兩種做法常伴有“一人犯錯,全班連坐”的現(xiàn)象發(fā)生。課始三分鐘引發(fā)“蝴蝶效應”,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課始三分鐘可以用來復習之前學習的詞語,隨即同桌互改,及時訂正,再布置分層作業(yè),掌握不好的自己選擇詞語加強練習。書寫的時間還往往安排在給課文做批注、寫感悟和課尾鞏固時,如寫《習字冊》和《語文補充習題》。
總之,語文課上,只要我們站在兒童的立場,關注兒童的發(fā)展,激發(fā)兒童的潛能,成全兒童的發(fā)展,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是好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