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我喜歡閱讀,因為在閱讀中,心靈是自由無畏的,可以讓帶著溫度和力量的文字從容地在心間流淌。
一、尋美春泥,播種生芽
2014年年底,有朋友外出旅行到了紹興,給我寄過來一袋語文課本上孔乙己吃過的那種“茴香豆”。語文課上,我把朋友的茴香豆分享給孩子們。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嘗嘗味道,有的孩子則仔細地看了又看,還有的把茴香豆靜靜地放在課本上。我讓他們拿起筆,寫一寫茴香豆。
“茴香,茴香,是否也代表著‘回鄉(xiāng)的思念?!?/p>
“朋友在旅行過程中還惦記著遠在濱州的人,不忘給她帶回當年孔乙己的‘奢侈品。一顆顆小小的茴香豆,承載著滿滿的友情與愛?!?/p>
“一顆豆,看似渺小,也許下一刻就會長成碧綠的小苗;一個人,看似平凡,也許下一刻就會閃耀光芒。世界很大,我們很小,但是,也許下一刻就不同了。”
簡單的豆子竟然在孩子們的筆下如此多姿多彩。我感覺到,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應該是落紅,化作春泥,用心去滋養(yǎng)鮮艷的花朵。孩子們只有在充滿溫暖和愛的語文課堂上,才會樂意去學習,去讀書、感悟和寫作。一個喜歡語文、喜歡讀書的孩子,需要有人帶他看日出日落,陪他慢慢前行。
二、尋美夏樹,茂木嘉蔭
這學期第一次家長會的時候,我說:“每個孩子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要細心呵護自己的花,慢慢看它沐浴陽光風雨,這就是幸福。就算你的種子不開花,你怎么知道他不會成為參天大樹呢?”閱讀、寫作亦是如此。有的孩子讀書快,文章寫得好;有的孩子讀書慢,文章寫不出。有的孩子喜歡散文很隨性,有的孩子愛小說重情節(jié);有的孩子善歷史吟古文,有的孩子好新詩喜短文。作為老師,都要去鼓勵和引導。
語文教材為我們打開了學習語文的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為我們打開了廣泛閱讀的窗。我們在廣袤的書海中尋古訪今、談天論地。從課內的魯迅、老舍、冰心到課外的顧城、海子、三毛;從人們熟知的李白、杜甫、蘇軾到少為人知的羅隱、曹松、項斯;從通俗易懂的新聞、散文、小說到豐厚難讀的傳記、戲劇、曲詞,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喜好與關注點。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打開書,靜心讀,慢慢寫。
三、尋美秋陽,碩果累累
2016年的美麗深秋,我有幸邂逅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高級研修班,接觸了畢唐書、潘繼云、馬紅芳老師,認識了許多和我一起走在語文教學道路上的教師們。
回來后,我繼續(xù)拓展,和孩子們一起開展了“我是小詩人”“昆蟲記思維導圖”“攝影日記”“愛國詩歌朗誦”“助力公益日”“操場上的班會”“暢游杏花林”等活動。在讀書尋美的路上,我們眼望著最美的秋日暖陽,感受著最斑斕的色彩,從書里讀到書外,盼望枝頭果實累累。
四、尋美冬雪,步步生花
春天有紅花,夏天有綠樹,秋天有黃葉,而冬天的雪花潔白而飄逸,正如孩子生動的文字和心靈。冰心說過,心里有什么,筆下寫什么,此時此地只有“我”……微笑也好,深愁也好,灑灑落落、自自然然地畫到紙上。我也希望孩子們能用心寫出一篇篇鮮活的美文,讓生命在清靜的角落或低吟,或淺唱。
都說文人有魔力,能把偌大世界一個生僻的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xiāng)。孩子們在讀書中學會不阿諛、不諂媚,在讀書中明白不虛偽、不欺瞞。相信他們的筆端也會漸漸地富有魔力,逐漸學會將情感傾注于文字,生出花來。在讀書尋美的路上,我愿保持一顆最初愛讀書、愛語文的心,陪孩子們跨過江河湖海,穿越崇山峻嶺,一路尋美,步步生花!
(本欄責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