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梅
[摘要] 目的 探討補陽還五湯治療阿爾茨海默?。ˋD)的療效及對MMSE積分、ADL評分的影響。 方法 選取來我院就醫(yī)的78例A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9例應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實驗組39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補陽還五湯治療,對比兩組AD患者治療前后的MMSE積分、ADL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臨床療效。 結果 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51.28%,顯著低于實驗組(74.3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的MMSE積分、ADL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82%,與實驗組(10.26%)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結論 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應用補陽還五湯治療,能顯著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治療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少。
[關鍵詞] 補陽還五湯;阿爾茨海默病;MMSE積分;ADL評分
[中圖分類號] R285.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31-0126-03
阿爾茨海默病在臨床上又稱為老年癡呆癥,主要是指神經(jīng)系統(tǒng)出現(xiàn)變態(tài)性的一種臨床綜合征,該病起病較隱匿,主要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記憶障礙、語言溝通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等,極大程度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因此,對其實施有效治療干預十分必要[1,2]。我院為了探討補陽還五湯用于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效果,對該類患者應用補陽還五湯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就醫(yī)的78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診斷符合美國精神病協(xié)會制定的《精神障礙的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3]中關于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標準,符合中華全國中醫(yī)學會內(nèi)科學以及中華全國中醫(yī)學老年醫(yī)學會1990年修訂的《老年呆病的診斷》[4]標準。納入標準:(1)患者年齡大于60歲;(2)患者對此實驗知情并簽署同意協(xié)議;(3)符合診斷標準要求的患者。排除存在藥物過敏史、嚴重精神障礙、心血管疾病及AD晚期患者。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實驗組39例,男女分別為19例(48.72%)、20例(51.28%),年齡63~82歲,平均(70.54±2.32)歲;AD病程2~10年,平均(5.36±1.61)年。對照組39例,男女分別為20例(51.28%)、19(48.72%)例,年齡64~83歲,平均(70.61±2.40)歲;病程1~10年,平均(5.40±1.6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遵醫(yī)囑予鹽酸多奈哌齊(國藥準字H20030472,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化學藥品,5 mg)5 mg口服,每天2次,15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補陽還五湯治療,補陽還五湯:黃芪100 g、當歸15 g、川芎10 g、赤芍15 g、桃仁10 g、紅花10 g、地龍10 g,由我院藥劑科制備成袋裝藥,每袋100 mL,每次1袋,每天2次, 15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1.3 評價指標及療效判定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MMSE積分、ADL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臨床療效。療效判定參照《中藥新藥治療癡呆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的標準??傆行?臨床控制率+顯效率+有效率。治療后,患者的主要癥狀基本消失,反應靈敏,神志清晰,定向健全,生活能自理,答題正確,可進行一般的社會活動為臨床控制;患者的主要癥狀顯著緩解,反應一般,定向基本健全,生活可自理,答題基本正確為顯效;患者的主要癥狀有所緩解,反應較遲緩,生活基本可自理,答題基本正確,智力和人格仍存在部分障礙為有效;未滿足上述標準為無效。MMSE積分選擇MMSE量表[6]進行評定,總分30分,分值越高,表示認知功能越好,治療效果越顯著;ADL評分選擇ADL量表[7]進行評定,總分100分,得分越低,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治療效果越顯著。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選擇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檢驗水準取α=0.05,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51.28%,顯著低于實驗組(74.3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積分、ADL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MMSE積分、ADL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對照組39例患者中,2例發(fā)生惡心嘔吐,2例發(fā)生腹脹,1例發(fā)生腹瀉,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82%,實驗組39例患者中,2例發(fā)生惡心嘔吐,1例發(fā)生腹脹,1例發(fā)生腹瀉,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2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256,P=0.7230)。
3 討論
有研究證實[8-10],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阿爾茨海默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漸增加的趨勢,且有數(shù)據(jù)顯示[11,12],阿爾茨海默病的病死率僅次于癌癥、中風、心腦血管意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年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
阿爾茨海默病的并發(fā)癥多,臨床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死因為感染、心力衰竭,而感染、心力衰竭均屬于阿爾茨海默病的常見并發(fā)癥[13],因此,西醫(yī)多主張對該類患者實施癥狀性治療和調(diào)節(jié)性治療,雖然上述治療方法能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研究發(fā)現(xiàn),若長期對患者實施上述治療,易使患者出現(xiàn)較嚴重的毒副反應,且加上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耐受力亦有所降低[14,15]。近些年,隨著中醫(yī)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認為阿爾茨海默病屬于“健忘證”、“呆傻病”或“抑郁證”等的范疇,該病的發(fā)病機制與腎存在較強的相關性,由于老年患者腎氣虧虛,導致血液流動速度緩慢,常易存在氣虛血瘀、氣滯血瘀等現(xiàn)象,從而不能有效使氣血到達腦部,患者易出現(xiàn)神明失養(yǎng)、智能減退等癥狀[16]。本研究為探討補陽還五湯應用于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效果,對該類患者實施補陽還五湯治療,補陽還五湯主要由黃芪、歸尾、赤芍、地龍、川芎、桃仁以及紅花組成,其中黃芪具有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肌的功效,歸尾具有補血活血、和中益氣的效果,地龍具有通經(jīng)活絡、活血化瘀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效果,川芎具有祛風燥濕、升陽補氣、疏肝解郁的功效,桃仁以及紅花具有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等功效,全方合用能起到升陽補氣、益氣補腎、活血化瘀、疏肝解郁、靜心寧神的功效[17-18]。因此,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實施補陽還五湯切實可行,可獲得較顯著的療效,且毒副作用較小,更適合老年患者。徐素芝[18]在“補腎活血化痰開竅法治療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一文中分析了補腎活血化痰開竅法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療效,通過研究其發(fā)現(xiàn),補腎活血化痰開竅法具有益氣補腎、活血化瘀、祛濕化痰的功效,有助于患者恢復認知功能,提高其活動能力。將該研究和本研究進行比較可知,兩者均認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應以益氣補腎、活血化瘀為治療原則。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總有效率達74.36%,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治療后的MMSE積分、ADL評分結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在常規(guī)西藥的基礎上,對患者加用補陽還五湯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認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治療效果更顯著;同時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82%,與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0.26%比較無顯著差異,提示對患者應用補陽還五湯治療不易增加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機率,毒副作用較小,安全性較高。
綜上,我們認為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應用補陽還五湯治療,能顯著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治療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倪嘉纘,陳平,劉瓊,等. 阿爾茨海默病的防治策略研究進展[J]. 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13,30(4):331-348.
[2] 杜仕靜,王蕾,蘇萍,等. 中藥成分影響阿爾茨海默病β-淀粉樣蛋白靶點的研究進展[J]. 中草藥,2015,46(13):1989-1995.
[3] 曹薇,王曉燕,何小波,等. 中藥衍生藥物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進展[J].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35(10):183-188.
[4] 王靜,程肖蕊,周文霞,等. 囊泡谷氨酸轉(zhuǎn)運體與阿爾茨海默病[J]. 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6,43(2):191-198.
[5] 雷曦,王健輝,程肖蕊,等. 防治阿爾茨海默病多靶點藥物研究進展[J]. 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6,43(2):205-215.
[6] 王琦,劉瑜琦. 中藥遠志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作用機制[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505-509.
[7] 李孟宇,程肖蕊,周文霞,等. 梓醇防治阿爾茨海默病作用研究進展[J]. 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6,43(2):199-204.
[8] 楊林,劉科,朱葉萌等. 阿爾茨海默病轉(zhuǎn)基因小鼠模型在中藥研究領域的應用進展[J]. 實驗動物科學,2015, 32(4):59-62.
[9] 朱海珍. 中藥及中醫(yī)相關活動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干預[J]. 哈爾濱醫(yī)藥,2016,36(2):182-185.
[10] 黎瑋,張永全. 中醫(yī)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臨床研究進展[J]. 大眾科技,2016,18(6):66-68.
[11] 曾令烽,劉軍,潘建科,等. 阿爾茨海默病后期患者照料及倫理學問題探討[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16,18(5):749-754.
[12] 劉江. 中藥聯(lián)合針刺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IL-6、TNF-α表達的影響[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30):93-95.
[13] 王虎平,吳紅彥. 逍遙散防治阿爾茨海默病的作用及配伍機制[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5):3632-3634.
[14] 陳巧利,華瑛,王翠玲,等. 評估中藥煎液絡合鐵離子能力的分析方法研究[J]. 中草藥,2014,45(10):1402-1406.
[15] 宋歡. 中藥抗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進展[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3):173-174.
[16] 鄒靖鋒,郭培燕,謝珂,等. 針刺聯(lián)用中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療效Meta分析[J]. 中醫(yī)學報,2016,31(1):138-143.
[17] 王申,吳芹,單昊,等. 理氣化痰降濁法經(jīng)驗方改善AD轉(zhuǎn)基因小鼠學習記憶能力[J]. 神經(jīng)解剖學雜志,2015, 31(6):746-750.
[18] 徐素芝. 補腎活血化痰開竅法治療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D]. 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
(收稿日期: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