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瑋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標對高中課堂教學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要求課堂教學內容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這就需要改進教學模式,生活化教學模式是現(xiàn)代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要讓學生的學習建立在日常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還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這一觀點受到了許多教師的認可,也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實際教學中。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模式
一、高中思想政治應用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生活化教學模式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所應用,本文對生活化教學的研究和探討具有以下意義:
一方面可以進一步發(fā)掘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新內容,讓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更加有趣;另一方面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讓課堂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效果更加高效,進而促進學生更加全面地發(fā)展。
二、教學生活化的理論依據(jù)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關注生活化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新課標改革下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新課程理念強調“以人為本”,并強調“源于生活、服務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的教學模式。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生活化教學的方法
(一)構建生活化教學場景
老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進行教學輔助,讓學生自己觀察提出問題,然后自己思考問題,最終通過共同討論、老師引導解決問題,這樣的學習模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時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學場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復雜的問題生活化,老師要認識到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遠遠比單純的教授知識重要。比如老師在授課前,面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經濟、政治、思想等各方面內容,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對課文中的內容進行課前調查,讓學生主動查閱資料,同時搜集相關知識,然后在課堂上老師通過整合學生搜集到的資料,把所有資料展現(xiàn)在全體學生面前,大家共同提出問題,合作交流自己查找到的知識,讓學生進行合作,通過這種合作體驗,讓學生更加生活化地了解知識、掌握知識。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老師往往還有其他的收獲,比如課堂上許多學生提出許多的問題,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現(xiàn)場調研,進入相關的企業(yè)或團體進行現(xiàn)場教學,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教學手段,同時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思想政治課程內容。
(二)拓展生活化教學內容
老師在利用生活化教學手段時,首先需要豐富高中政治教學內容,在鉆研課本的基礎上,融入更廣泛的生活化概念,比如在講授利用發(fā)展的眼光觀察世界時,為了使學生對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教師可以把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中重要的部分進行拓展和豐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找到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同性,并以此為基礎進行進一步討論,盡可能通過內容和角度的延伸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生活現(xiàn)實中事物發(fā)展的共性問題;其次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推進政治生活化的教學,多元化不僅指教學方式多元化,并且從多個角度對問題進行全面和系統(tǒng)性的分析,比如對于晦澀難懂的馬克思政治理念問題或者矛盾關系時,教師可以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進行對比分析,甚至可以采用情景再現(xiàn)和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對相關性問題的理解和感悟;最后教師在拓展政治課堂內容豐富性時,需要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靈活掌握,需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相溝通,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課堂的主體。
(三)政治教學內容取材于生活
生活化教學的方式是強調知識來源于生活,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素材不僅需要來源于生活,而且需要高于生活,提升學生對知識理解。這就要求學生需要參與到生活實踐中,對生活素材進行分析和總結,真正做到教材理論來源于生活和終于生活,教師在生活實踐中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常見的問題是學生并不能一針見血地提出標準的價值理論和觀念或者教師所教的核心理念,老師也不必強求每位學生提出深刻的觀念與看法,只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觀點,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增加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常常會遇到許多難以理解的問題,比如國際組織問題、倫理道德問題等,這些復雜化的問題只通過老師自己講解很難加深學生的理解,有時把學生講得更不知道重點在哪兒,所以老師要幫助學生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通過實際情況換位思考抽象問題,這就需要老師把日常生活引入課堂,比如在講解信守合同的問題,老師不僅要讓學生明白誠信的重要,同時要理解信守合同也是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和責任,要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和富有設計的思維活動,讓學生把理論和實踐進行結合,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對于高中政治教學來說,生硬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生動性知識的需求,為此教師應該在生活化教學中不斷探索新的方向和方法,為培養(yǎng)新一代有想法、有理想和有意識的新青年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佟丹丹.探究式教學在《文化生活》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2]連麗梅.初高中思想政治課互動教學的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