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在洲
(武漢紡織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3)
課堂教學:育人的主渠道
劉在洲
(武漢紡織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3)
高校雖然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課堂教學仍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和途徑。課堂教學的育人主渠道的作用應該貫穿和體現(xiàn)在高校的所有課程當中,而不僅僅局限在思政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程中。落實課堂教學作為育人主渠道的地位可從提高對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的認識、加強管控課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審查教材和教學內容、注重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育人的能力等方面著手。
課堂教學;育人;主渠道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他同時強調:“所有課堂都有育人的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當作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事,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倳浀闹v話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于指導高校解決目前實際存在的課堂教學重知識傳授、輕思想政治教育,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輕專業(yè)課程的育人功能的現(xiàn)象有重要意義。作為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的場所,高校雖然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課堂教學始終是最基本、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徑。過去我們單一關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強調其育人功能,但這還遠遠不夠,而應該是所有的課堂教學共同匯聚成育人的主渠道。
從教育學角度來看,課堂教學作為育人的主渠道問題,實質上是“教學的教育性”在課堂教學功能上的反映,也是教育(德育)與教學(智育)如何統(tǒng)一的問題。
課堂是教學的場所,教學一般來講都是在課堂進行的。教學的教育性決定了課堂教學是育人的“主渠道”的必然性。這是因為,教學本身是具有教育性的,“無論在學校發(fā)展的歷史中,或在個人生活中,教學都有很大教育作用?!盵1]古代教育傳授的只是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這些知識本身具有很強的倫理道德、主流文化與價值觀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這個時期的智育與德育是重合不分、完全一致的。比如,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教育,傳教于弟子的是仁、義、禮、智、信等帶有鮮明道德色彩的內容。雖然十七、十八世紀后,自然科學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并且從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體系中獨立出來,形成了一門新的學科。但是,無論是社會科學知識的傳授,還是自然科學的教學都是具有教育性的。教師即使傳授純自然科學的知識,也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勤奮的學習精神、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求實的學習風氣、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取知識的正確方法、扎實的學習能力以及探求知識的堅強意志。至于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其教學內容本身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具有明顯的立場傾向性,培養(yǎng)學生接受文化知識的政治立場、觀點的問題意識更為突出。也就是說,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離不開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立場、觀點的灌輸和影響,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
十八世紀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通過系統(tǒng)的研究,將上述內容概括為“教育性的教學原則”,并對這一原則進行了充分闡述和論證:“教育(德育)與教學(智育)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是教學的最高目的,教學是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我想不到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教學如果沒有進行教育,只是一種失去目的的手段,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2](p238)一言以蔽之,教師在進行專業(yè)知識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也必然要進行政治立場、觀點的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這是一條重要的教育原則。由此可見,課堂教學作為育人的主渠道既是客觀規(guī)律,也是必然要求。
縱觀人類文明教育史,不論什么時期,教學過程本身承擔了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在階級社會中從來沒有,而且也不能有什么階級或超階級教育?!盵3]由于教學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性,所以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為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所制約,培養(yǎng)具有什么樣的政治方向、思想意識的人這是由該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所決定的。因此,為了培養(yǎng)出能為本階級服務的人才,統(tǒng)治階級會利用編寫教科書和傳授知識時,把本來沒有階級性的純專業(yè)知識抹上一層本階級所需要的政治道德色彩,從而把本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倫理道德灌輸給受教育者??梢姡瑥慕逃咧饔^上而言,智育教學本身應該為本階級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加上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即教學的教育性,這就表明智育教學過程不僅可能,而且應該完成一定的意識形態(tài)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務。
課堂教學是高校的基礎性工作,是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途徑。高校課堂教學有幾個特點:一是課堂教學內容系統(tǒng)、豐富、全面。為了實現(xiàn)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的目的,一般來講,高校會對學生系統(tǒng)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基礎理論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實驗實習等60-70門課程。二是課堂教學占用時間較多。一般來講,本科生在校四年要上2500—2600學時的課程。三是參與教學人員最多。這些課程涉及所有專任老師,幾乎全體專任教師都會進課堂,上講臺。除了全體專任教師外,學校黨政領導、各學院黨委書記和副書記、輔導員也會承擔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任務??梢?,高校在課堂教學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從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空間三方面為通過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育人提供了條件。
課堂教學的基礎性,還體現(xiàn)在專業(yè)知識的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教育實踐中,教學是教育的基礎。“愚蠢的人不可能是有德行的”,[2](p238)只有大量地和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才有可能培育并形成較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爸挥杏萌祟悇?chuàng)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币虼耍氨仨毶朴谖∪祟惖娜恐R,使你們學到的共產主義不是生吞活剝的東西,而是你們經過深思熟慮的東西。”[4](p437)富蘭克林把無知識的人比作一個空袋,這個比喻非常形象地說明了:沒有智育作基礎,就不可能有德育的道理。德育的實踐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如果要學生接受一種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不擺出充分的事實根據(jù),不經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單憑簡單的說教、行政命令或是名人的某句格言來教育引導學生和管理學生都是無濟于事的。高校的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和條件,充分表明了課堂教學作為育人主渠道的必要性。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課堂教學作為育人的主渠道問題,實質上是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的問題。一般來講,教師主要在課堂上面對學生“教書”,而教書必須育人,這是教師的天職和教育規(guī)律所決定的。教師教書育人的規(guī)律性決定了課堂教學作為育人主渠道的可行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這“三個規(guī)律”中,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是前提,學生成長規(guī)律是基礎,教書育人規(guī)律是關鍵??倳涍€強調:“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實到教學科研活動中,體現(xiàn)在育人育才過程中。首先要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tǒng)一”。教書育人,這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從教育史上看,從周朝開始產生教師以來,教師就承擔著雙重任務,當時明確規(guī)定教師的職責是傳授道德、禮儀、音樂、射箭等,涵蓋道德教育與知識傳授兩個部分。正如《禮紀》所載,“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韓愈在《師說》中把教師的職責進一步地概括為“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同樣是教書和育人兩個大的方面。徐特立提出教師的職責應有兩個方面,一是“經師”、二是“人師”,經師是教學問的,人師是教行為的,也是兩個方面??梢?,自從有教育以來,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這是歷代教育家經過千百年研究與實踐,探索出來的一條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真理、總結出來的一條人才培養(yǎng)的寶貴經驗,它在人才培養(yǎng)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進入信息社會,很多教與學的方式方法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但教書育人的路徑與機制沒有變;對老師的要求更高、更嚴了,但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沒有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做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不同學科專業(yè)的教師,研究領域、講授內容、教學方法各有不同,但育人的要求是一致的。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要把知識教育同價值觀教育、能力教育相結合起來,把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融入每一門課的教學之中。
從學生方面來看,他們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專業(yè)學習,絕大部分時間接觸的是專業(yè)教師,學生比較崇拜的也是專業(yè)教師,對專業(yè)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接受。因此,專業(yè)教師把德育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去更能奏效。加上學生絕大部分思想問題發(fā)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如反映在學習目的、學習動力、專業(yè)思想、學習方法、創(chuàng)造精神、職業(yè)道德以及如何對待自由與紀律、成功與失敗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及時地、因人因事地加以引導。正如總書記所說的那樣,“教師教學活動貫穿學生學習生活全過程,對學生思想、觀念、言行的影響最直接”。教師比專職政工干部具有更多的有利條件,他們能及時察知端倪,發(fā)現(xiàn)苗頭,能準確地把握學生心理并預見其發(fā)展趨勢,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針對性、靈活性和實效性。
課堂遍布校園,教師無處不在。教學活動貫穿學生進校到畢業(yè)的成長全過程,教師“教書育人”的天職和規(guī)律性決定了課堂教學是育人的主渠道的可行性。
綜上,將課堂教學作為育人的主渠道具有內在的必然性、客觀的必要性和現(xiàn)實的可行性,是非常重要而且是行之有效的,它將為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更大的活力。那么,如何落實課堂教學作為育人的主渠道的地位并使其發(fā)揮作用呢?筆者認為主要應從如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是高度重視發(fā)揮課堂教學作為育人的主渠道作用。高校黨委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建立健全規(guī)章制度,改革人才質量評價觀念和教師考核標準,徹底改變重學科建設、輕思想政治工作,重科研、輕課堂教學,重思想理論課的育人要求,輕專業(yè)理論課的教書育人現(xiàn)象。
二是加強對課堂的管控。當下,社會思潮多元、多樣、多變,不同思想交流、交融、交鋒,①參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發(fā)[2016]31號文)2016年12月15日。對高校思想文化領域帶來了復雜影響,有些已經反映到了課堂。高校課堂教學變得不再那么簡單和平靜。特別是西方敵對勢力加大對高校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力度,同我爭奪陣地、爭奪青年、爭奪人心的斗爭日趨激烈;通過各種途徑想方設法企圖滲透到課堂上來,高校課堂教學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為此,我們必須引起高度警覺,加強對課堂的管控。
三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教書育人落到實處。當下在高校有個別教師不能很好地教書育人,走進課堂只管教學,育人的事叫輔導員去管,他們不管學生的思想行為,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視而不見,甚至指責輔導員沒有維持他們的上課秩序,下課就走人,課程結束連學生姓名與學生本人都對上不號。在網(wǎng)絡化和信息化時代,在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今天,這種傾向似乎就更“合理化”了。極個別教師甚至不講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在課堂上傳播錯誤思想觀點。因此,高校黨委必須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規(guī)范教師教書育人行為,強調堅持課堂教學守紀律和公開言論守規(guī)矩的要求,將政治上不合格的教師清除出教師隊伍。
四是加強對教材和教學內容的審查。加強教材建設和對教學內容的審查是保證發(fā)揮課堂教學育人主渠道作用的重要措施,特別是要加強對哲學和社會科學領域教材的遴選和審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哲學社會科學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影響重大”。教材建設是教書育人的重要依托。高校要嚴格把關教材傳授的內容、倡導的價值、體現(xiàn)的意識形態(tài)。對哲學社會科學學科方面的教材還要進行內容審查,排除商業(yè)利益的干擾,克服麻痹心理,實行責任追究,嚴把質量觀。對于質量不高、導向有問題的教材堅決不能使用。
五是注重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育人的能力。其一,教師要在業(yè)務課的講授中將知識性與思想性有機結合起來,按教學內容本身的體系尋找結合點,運用鮮明生動的事例,親身的感受進行哲理性的歸納,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其二,教師要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作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不僅反映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tài)度,與學生的思想作風也是分不開的。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的環(huán)節(jié)上,嚴格訓練學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風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以及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其三,教師要在個別輔導中因人施教,關心學生成長。在輔導學生專業(yè)學習的同時,關心他們的思想進步,對于優(yōu)秀學生在專業(yè)學習上給他們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在思想上也要提出更高的標準;對于后進生在幫助他們學習的同時,要深入其思想深處,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
總之,把課堂教學作為育人的主渠道,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把課堂教學作為育人的主渠道也并不是說全部思想政治工作只能通過課堂教學才能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途徑很多,我們不僅要發(fā)揮主渠道的作用,還要發(fā)揮其他渠道的作用。只有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承擔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為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更大貢獻。
[1][美]布魯納.教學論[M].姚梅林,郭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2008.
[2][德]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教育學講授綱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米·伊·加里寧.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4]列寧.列寧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477(2017)10-0167-04
劉在洲(1959—),男,武漢紡織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教育學博士。
責任編輯 張 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