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物”論:莊周審美人生哲學之進路

      2017-03-08 14:15:03剛祥云
      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7年3期
      關鍵詞:人生哲學齊物天地

      剛祥云

      (安徽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物”論:莊周審美人生哲學之進路

      剛祥云

      (安徽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莊周認為人生問題的解決,就是一個不斷“體道”“游物”的過程。“物”一詞在莊學思想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莊子》一書“物”字出現(xiàn)約300余次。倘若以此為觀測點,可以尋出莊周是通過以“不累于世”和“不靡于物”為審美之維,以“以道觀物”和“萬物一馬”為形上審美之思,以“彼物皆化”和“與物同游”為通達審美之境的人生哲學智慧。選此視角旨在為理解莊周審美人生哲學提供一個參照,同時意在為物欲橫流的今天,如何處理人與物的關系獲得某種啟示義。

      莊子;《莊子》;“物”論;不靡于物;以道觀物;與物同游

      “物”在莊學思想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錢穆先生曾經(jīng)指出:“《論語》不言物……至莊子出,乃始進而對于外物觀察其本質(zhì)與真相。”同樣,陳少明也在《〈齊物論〉及其影響》一書中也指出:“《天下》篇對‘百家’的分析,有個獨特的視角,就是注意揭示諸家對‘物’的態(tài)度……比較《荀子》 《 韓非子》 《 呂氏春秋》 《淮南子》 《史記》及《漢書》等有關評介古代學術的材料,從未見有如此專注于物者?!盵2]8由此可見,“物”一詞在《莊子》思想中的地位。然而,縱觀以往研究學人對此“物”論思想雖有關注,但大多集中于對“齊物”“齊物我”以及“物”與莊子哲學的主體性思想的闡釋之面①例如:陳少明的《〈齊物論〉及其影響》,涂光社的《莊子范疇心解》, 徐文武的《論莊子齊物論思想的系統(tǒng)性》,陶悅的《從“齊物”與“物物”的矛盾化解看莊子哲學的主體性思想》等等。

      ,甚少有深入莊子哲學文本之“物”一詞著手來探究莊子人生哲學理路的。本文擬從以“物”一詞的在《莊子》一書的出現(xiàn)為觀測點,重在尋出莊周通過以“不累于世”和“不靡于物”為審美之維,以“以道觀物”和“萬物一馬”為形上審美之思,以“彼物皆化”和“與物同游”為通達審美之境的人生哲學理路。這一探究旨在為理解莊周審美人生哲學提供一個視角,同時意在為物欲橫流的今天,如何處理人與物的關系獲得某種啟示義。在論述要點之前,邏輯迫使我們不得不對莊子“物”之義涵,做出學理交代。

      1 “物”之基本義涵

      “物”在古籍中呈現(xiàn)多義,可指自然萬物和外境,亦可以指具體事物。例如:《說文》曰:“物,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shù),起于牽牛,故從牛勿聲。”又如《禮記·樂記》“人心之感于物也”的《疏》說:“物,外境也?!痹偃纭秶Z·周語上》中對“昭明物則以訓之”的韋《注》:“物,事也?!比欢凇肚f子》一書中“物”字出現(xiàn)甚多,與前論述“物”義有同有異。據(jù)統(tǒng)計,除“齊物論”和“外物”的篇名以外,還有334處之多,談及宇宙、生命觀、自然、社會以及對“道”與“器”等表述中屢見不鮮。其中“單音詞就出現(xiàn)了202次”[3]124。因而,倘若不對莊子“物”義深入剖析,很難從整體上把握莊子哲學思想的豐富性?!肚f子·秋水》曰:“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不期粗精焉。”[4]因此,我們將《莊子》語境中對“物”的理解分為以下三層含義。

      1.1 “物之粗”之物

      “物之粗”之物是指世間可言可說的具體存在之物,它既可以是自然之物又可以是社會之物,或者集社會性與自然性于一體。這很類似于惠子所逐之物,是科學認知的對象。對于它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論述,一方面它包括社會之物,如財富、衣食住行的器物等等。例如“君子不為苛察,不以身假物”(《天下》);“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駢拇》);“今計物之數(shù),不止于萬,而期曰萬物者”(《則陽》)等等,都是一些社會存在之物。莊子進一步解釋道:“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物與物何以相遠?夫奚足以至乎先?是形色而已?!?《莊子·達生》)文中“凡有貌象聲色者,物也”,這里的物既有社會之物,又有形色的自然之物。在《莊子》一書中,對社會之物的論述眾多,茲不贅述。

      另一方面是自然之物,包括人的軀體、動物、植物以及環(huán)境所構成的自然整體。例如“兩者交通成和萬物生焉”(《田子方》);“凡物無成與毀”(《齊物論》);“故能勝物而不傷”(《應帝王》);“奈何哉其相物也”(《人間世》);“養(yǎng)形必先之以物”,“物有馀而形不養(yǎng)者有之矣”(《養(yǎng)生主》);“號物之數(shù)謂之萬,人處一焉”(《秋水》)等等,這些都屬于自然之物層面。那么接下來比自然之物與社會之物更精者,在莊子看來是何物呢?

      1.2 “物之精”之物

      莊子言:“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這里“物之精”之物是“意”之可達之物,比之于“粗物”更為精致的“細物”。與“粗”相比,“物之精”更多的帶有形而上的意味,是不可言說只可意會的生命之物。這里的有生命可以理解為其內(nèi)在有著很深的氣韻,有精神實質(zhì)的,或者說是對生命有所覺悟的存在,需要被體驗被感知這一過程才能被理解。諸如莊子所謂“物何為最之哉”(《德充符》);“昌則物必失其性也”(《繕性》);“且夫物不勝天久矣”(《大宗師》);“有莫舉名,使物自喜”(《應帝王》)等等都是從具有生命,“意”可達之物層面來論述。這里所提到的“物”有一個共性,就是有生命的、具有靈性的“物”,它不僅僅是客觀的存在,還具有某種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性靈。因而,“物之精”比 “物之粗”更為精微,更為深層。恰如《天下》篇在言關尹、老聃學派時所說:“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笨梢姟拔镏蔽镆延懈哂凇拔镏帧蔽?,接近于“道”之義。

      1.3 “不期粗精”之物

      所謂“不期粗精”之物,是指“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之物。它言、意皆不達,是一種無待之物,是詩性的、要悟得,近乎于道。莊子哲學的總體旨歸,正是要將世界從對象性中拯救出來,還世界以自身的本然意義——不是人所賦予的意義。[5]對于這種“物”在《莊子》一書中,多以“忘”“通”“游”等概念來彰顯。因為有了“忘”所以有了“物皆無我之色彩”;因為有了“通”所以“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因為有了“游”,所以不是觀照,而是參與,是“是有真宰,與之沉浮”,是“我知之濠上也”。由此可知,“不期粗精”之物,所體現(xiàn)的是一種“道”之屬性,不確定之物。

      總之,《莊子》一書所呈現(xiàn)出的無論是“物之粗”之物,“物之精”之物,以及“不期粗精”之物,更多是從人、物、道三者的關系之中來厘定。人與物的關系是通過人對于物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而這又取決于物對于人所敞開的意義。顯然,不論是“物之精”“物之粗”還是“不期粗精”,都隱含著莊子為自己超越的人生哲學尋找路經(jīng)的準備?,F(xiàn)實中,人與物關系最為親密,亦最難超越,只有超越“物”才有可能接近“道”獲得“逍遙游”大境界。那么,莊子之“道”與“物”又有什么關系呢?從根本上來說,一切都是源于“道”之本體。

      2 “道”之本體與“物”之呈現(xiàn)

      張岱年先生曾說:“凡事皆具有一定的恒常之理,是為物的本性。”[6]宇宙之間“恒常之理”即是道家所謂的“道”?!暗馈痹诶锨f哲學中處于最高范疇,是宇宙萬象的本體,“物”則是“道”之生成?!短斓亍吩唬骸胺虻?,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因而,探究老莊的“物”論思想必然要先闡述老莊關于“道”的論述。通過對“道”的解讀,從更高層次上理解莊子于“物”的態(tài)度,這是十分必要的。

      2.1 “道,先天地生”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老子》第二十五章)又言:“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老子》第四章)“道”是原始混沌,先天地生,無聲,無形,卻是萬物形成的根源。莊子關于“道”言曰:“夫道,淵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天地》)“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得而不可見,可傳而不可受,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大宗師》)又言:“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等等。所以在《莊子》中,“道”是萬物的根源,先天地生,是萬物興衰的主宰。

      2.2 “道,生萬物”與“包裹六極”

      “道”為本體,“物”為“道”之生成?!暗馈碑a(chǎn)生混沌之“氣”(“一”),混沌之“氣”分化為“陰陽”二氣,萬物生出。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又言:“道生之,德蓄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老子》第五十一章) “道”不僅生成萬物,而且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在的。莊子認為“道”是“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行,充滿天地,包裹六極”。(《天運》)包容萬物,浩瀚廣大。

      2.3 道是“萬物”中最高的美

      在這里,莊子還進一步指出“道”是最高的、絕對的美?!吨庇巍分姓f:“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里的天地“大美”就是大“道”,天地之“道”呈現(xiàn)于“物象”,透過“物象”體悟天地之美,合于天人。

      《天下》篇也有一段論述關尹、老聃對“道”與“物”關系的論述:其一,以根本的道為精微,以有形的物為粗雜,以有積為不足,恬淡地獨與造化靈妙共處。莊子曰:“以本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淡然獨與神明居?!逼涠?,“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 以虛空成就萬物為實質(zhì)。在這里,莊子認為他們能體認宇宙人生的根本原則,稱贊為古之博大真人,強調(diào)了他們?nèi)崛踔t卑的處世態(tài)度,贊美了他們“常寬于物,不削于人”的涵容心態(tài)。

      綜上所述,“道”為宇宙之本原、本體,包含著萬物;“物”是道的體現(xiàn),是道的載體,“道”與“物”關系十分密切,這就為“以物觀道”打開了一扇“窗”,而這扇“窗”又通向人生意義的尋覓。在現(xiàn)實中,人與物的距離最近,同樣也很遠。人與道的關系是通過人對于物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的,而這又取決于物對于人的所敞開的意義,那么“物”又與莊子人生哲學理路又有什么關系呢?

      3 莊子審美人生哲學

      亞里士多德認為:“牟利的生活是一種約束的生活?!盵7]在莊子看來,對于“物”義基本內(nèi)涵(如上述“物之粗”“物之粗”“不期粗精”)的簡單區(qū)分,亦是不夠的。人生問題根本解決,在莊子看來,更是一個不斷“體道”“游物”的過程?,F(xiàn)實中,人要做到排除功利生活,走出“物”役,實現(xiàn)心與物冥合,在更高的層次上,還需要繼續(xù)走“三境”之藥方,“忘”“通”“游”即去“執(zhí)著境”、破“分別境”、達“萬物一體境”。也就是我們以下要重點論述的審美之維,審美之思,審美之境等人生自然化哲學理路。

      3.1 “不累于世”與“不靡于物”的審美之維

      人生天地間,時常為外物所役所累,成為物的奴隸,不得自由,所以首先要去“物累”。這里“物累”即以上談到的“物之粗”之物,例如:知性、一己之情、名譽、財富等,尤其是作為功利欲望的對象。

      所謂去“物累”,是指忘卻自我,掙脫外物束縛,在莊子看來主要是做到“情欲寡淺”?!肚f子·德充符》言:“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惫笞⒃弧叭挝镏赃w”,就是使人的精神擺脫外物所役。另外,從《天下》篇整個文章來看,莊子在選取論述對象以及對他們的學說進行選擇性評價時,具有一種傾向,就是他們所共有的對“欲”的思想,這種思想不少學派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只不過《天下》篇的作者在對他們的學說進行評價時,更是把這一點作為突出的重點進行論述、批評。

      例如,評價宋钘、尹文學派:“君子不為苛察,不以身假物……以禁攻寢兵為外,以情欲寡淺為內(nèi)。”“不以身假物”就是要提醒人們,不要讓自身為外物所役,重視自身的修養(yǎng) , 要做到“情欲寡淺”。又譬如,對墨翟、禽滑厘派做了批判,他們雖“不靡于萬物”,但依舊為“物”所累,嚴苛律己,就是“欲”過多的緣故?!短煜隆菲撌瞿浴⑶莼宀糠?,敘述墨子提倡平等之愛,勤儉力行,不浪費萬物,反對戰(zhàn)爭,反對王室的樂,反對貴賤上下等級的禮,以及提出薄葬的主張。贊墨子雖是救世能士,但批評其說太過于嚴苛,樂于清貧,難以實行?!短煜隆费裕骸安怀抻诤笫?,不靡于萬物……墨翟、禽滑厘聞其風而說之。”

      再譬如莊子對惠子的批判。中國哲學史上,惠子應該算是較早的將物作為探討中心的人,他以其理性的態(tài)度希望客觀的分析歸納外物,認識世界。而這樣的惠子就是由于“欲”的累積,而成為一個物于物的典型,“驗蕩而不得,逐物而不反”。

      3.2 “以道觀物”與“萬物一馬”的審美之思

      如上所述,僅僅不為“物累”是不夠的,還需要破“物于物”即“以道觀物,萬物一馬”。這里的“物物”已經(jīng)是深層次的“心”中之“物”。陳少明先生指出齊物三義,即“齊物論、齊萬物與齊物我”[2]5,從根本上講最重要的“齊(物)我,也即無心”[2]28?!叭耸篱g的是是非非,不在于物,而在于心?!盵2]29

      破“物物”,即“通”,是破除人對物的分別之心,泯滅我與物之界限,物與物之界限,視同萬物為一?,F(xiàn)實中,人們沉迷于物的區(qū)別,有分別之心,難免生是非紛爭。因而需要破除人對“物”的分別之心。莊子在《秋水》中列舉了許多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例如“以物觀之”,即從事物自身來觀察認識事物;“以俗觀之”,即以世俗的眼光來認識事物;“以差觀之”,即從事物的特殊性來對待事物;“以功觀之”,即從實用功利的角度來觀察事物;“以趣觀之”,即以認識主體的審美趣味兒來觀察事物等等。由于莊子認為上述任何角度觀察事物都不免有其片面性,所以他提倡“以道觀之,物無貴賤”。

      莊子為了進一步論述破“物”之名分,從“道”的本體出發(fā),提出物無分別,“道通為一”的思想。例如《齊物論》:“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道通為一?!?《齊物論》)“旁礴萬物以為一”[8]16; “天地一指也 , 萬物一馬也”[8] 333;“萬物一齊 , 孰短孰長”[8] 259。于是,心物不二,至于各種物論之是非,亦一并可泯可齊矣。

      同時,莊子對宋钘、尹文一派的批判,認為他們“不累于俗,不飾于物,不苛于人……接萬物以別宥為始?!彼麄冏哉J為通過對“物”的認識,來提倡人類生活平等,要人去蔽、忍辱,反對戰(zhàn)爭,主張“禁攻寢兵”,強調(diào)過著“情欲寡淺”的主張,就能破“物物”。但是,他們依舊無法“以道觀物”,只是律己做到“情欲寡淺”之世俗目標而已。

      3.3 “彼物皆化”與“與物同游”審美之境

      莊子通過去“物累”為起點,以破“物于物”中介,繼而進入“物化”的終極階段——“與物同游”。

      莊子認為只有自然之時,才是真正的人;只有人是真正人的時候,心靈才能真正的自由。因此“與物同游”是一個最高的審美之境,而要進入這一階段,亦不能只靠去“物累”,破“物物”就可以,還需要主體為“物化”作努力,即“心齋”“坐忘”。何謂“心齋”?“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人間世》)何謂“坐忘”?“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大宗師》)莊子曾經(jīng)用“莊周夢蝶”的寓言來說明他所謂的物化最高狀態(tài):“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公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周夢蝶》)簡而言之,人與萬物之間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萬物皆種也, 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環(huán),莫得其倫”。(《寓言》)即“萬物都是種子,以不同形態(tài)相傳接,首尾相接猶如循環(huán)一樣,找不著端倪?!盵4](陳鼓應注)“物化”就是順物自化,回到“物之初”,與萬物冥合為一。

      在《莊子》一書中“化”字,大約出現(xiàn)過71次,“化”乃是其哲學思想的重要概念?!疤斓厝f物不斷地生成、顯現(xiàn),在莊子那里就是‘化’?!瞧毡榈?、永恒的無限循環(huán),一切都處在‘化’之中,凡物皆化。”[3]116莊子言:“天地隨大,其化均也”(《天地》);“萬物皆化”(《至樂》);“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系可勝計邪!”(《大宗師》);“今彼神明至精,與彼自化”(《知北游》)。之后“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逍遙游》),“得至美至樂”,最終完成了“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我與萬物同游”的終極人生審美境界。

      4 小 結(jié)

      綜上所述,我們立足于文本解讀,從莊子對“物”的基本義涵分析開始,反觀了莊子對于“物”這個概念的探究和挖掘,其中蘊涵著莊子對于解決人與物之關系的深刻反思。通過莊子筆下所描述的,由于人對“物”的不同態(tài)度所成就的不同結(jié)果,我們又得以透視莊子心中的真正“物”觀,在莊子看來“道”是世間之大美,是本體,“物”只是它的呈現(xiàn)。繼而,我們深入人生哲學的審美進路,尋出莊子所給予我們的啟示,希望能為如今深陷物欲橫流的人們,如何處理自身與物的關系,獲得真正的自由,挖出某種啟示義。

      注 釋:

      ① 例如:陳少明的《〈齊物論〉及其影響》,涂光社的《莊子范疇心解》, 徐文武的《論莊子齊物論思想的系統(tǒng)性》,陶悅的《從“齊物”與“物物”的矛盾化解看莊子哲學的主體性思想》等等。

      [1] 錢穆.莊老通辨[J].北京: 三聯(lián)書店,2002:33-34.

      [2] 陳少明:《齊物論》及其影響[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 王凱:逍遙游——莊子美學的現(xiàn)代闡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4]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 ,1983:441.

      [5] 朱良志.中國美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6.

      [6] 張岱年.宇宙與人生[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1.

      [7]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廖申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12.

      [8] 王先謙.莊子集解[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6.

      [責任編輯:楊立平]

      On Zhuang Zhou’s Life Philosophical Theory on “Things”

      GANG Xiang-Yu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nhui, China)

      Zhuang Zhou considers that solutions to living problems are to “realize Dao” and “enjoy natural attractions” constantly. “Thing” is a very important concept in Zhuang Zhou’s philosophical thoughts, which has appeared more than 300 times inZhuangZi. Wisdom of his life philosophy can be seen from his theories: “not to be controlled by things”, “evaluate things with Dao” and “enjoy natural attractions”.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a different angl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Zhuang Zhou’s philosophy, and also an important reflection for today’s life.

      Zhuang Zhou;ZhuangZi; theory of “thing” ; “not to be controlled by things”; “evaluate things with Dao”; “enjoy natural attractions”

      2017-02-20

      2017-03-24

      剛祥云(1990— ),男, 甘肅隴南人,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學。

      B223.5

      A

      2096-2371(2017)03-0010-04

      猜你喜歡
      人生哲學齊物天地
      LIFE, ENTANGLED
      漢語世界(2021年6期)2021-12-17 10:53:26
      Life, Entangled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用灑脫之筆詮釋簡靜生命哲學——讀王蒙隨筆《不煩惱:我的人生哲學》
      華人時刊(2019年21期)2019-05-21 03:30:56
      從《聊齋志異》看蒲松齡的齊物觀念
      拾天地之荒
      海峽姐妹(2017年9期)2017-11-06 08:39:43
      賀麟人生哲學的精神向度
      Later Wittgenstein’s Rule-following Paradox and Chinese Philosophy of Meaning
      學術界(2016年4期)2016-02-28 19:13:37
      小人物生活折射出的人生哲學
      人間(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42
      盘山县| 龙胜| 衡山县| 资中县| 扬州市| 长垣县| 嘉义市| 嘉祥县| 伽师县| 信丰县| 都江堰市| 都昌县| 得荣县| 五莲县| 兴义市| 平陆县| 富裕县| 如皋市| 曲靖市| 达日县| 馆陶县| 建平县| 白山市| 河池市| 马边| 临夏县| 连江县| 东辽县| 山西省| 房产| 陆良县| 宁安市| 阿尔山市| 鹿泉市| 泰安市| 包头市| 噶尔县| 义马市| 准格尔旗| 比如县|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