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華 吉永利 張海梅
哈藥集團制藥六廠 150000
羅紅霉素分散片工藝和質量研究
呂華 吉永利 張海梅
哈藥集團制藥六廠 150000
目的:通過實驗對羅紅霉素的分散片制作工藝以及其質量進行探究。方法:通過常規(guī)性制作分散片的方法來制作羅紅霉素分散片,再使用HPLC 法質量檢測方法進行對其分散片的質量研究。結果: 制作的分散片質量較高,能夠在2分鐘以內(nèi)完成溶解,均勻度以及口感都很好,在分散片內(nèi)部加入矯味劑對測定方法不存在干擾,其物質測定數(shù)值、溶出度以及分散的均勻度都不受影響。
羅紅霉素分散片;制作工藝;質量研究
羅紅霉素是一種抗生素,屬于紅霉素通過進一步的加工工藝之后生成的衍生物,被德國的藥學家開發(fā)出來之后,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其抗菌能力較強、具有較好的藥學穩(wěn)定性以及極高的生物利用度。羅紅霉素能夠有效治療扁桃體炎、咽炎、鼻竇炎、急性支氣管炎等,是一種常見的臨床消炎藥,我國的兒童是使用羅紅霉素最多的群體,因此對于羅紅霉素的吞咽度有極高的要求,為了使兒童更好地吞咽羅紅霉素藥品,這種藥品已經(jīng)逐漸從膠囊的單一形式發(fā)展為分散片,分散片與膠囊相比有更好的吞咽度,既可直接服用,還可溶于水中后再服用,由于服用對象主要是兒童,因此它的口感就十分重要,本文對羅紅霉素的分散片進行制作工藝的研究以及對其進行質量研究。
1.1 材料與儀器
羅紅霉素、微晶纖維素PHl02、StarLac、微粉硅膠、交聯(lián)聚維酮、阿斯巴甜、甜橙香精、硬脂酸鎂、TDP單沖壓片機、78X-2型片劑四用測定儀、ZRS-8G智能溶出試驗儀、LC.IOA高效液相色譜儀、78X-2型片劑四用測定儀、ZRS-8G智能溶出試驗儀、LC.10A高效液相色譜儀.
1.2 方法
1.2.1 工藝研究
1.2.1.1 生產(chǎn)條件
羅紅霉素分散片在已通過 GMP認證的車間內(nèi)生產(chǎn),生產(chǎn)環(huán)境的最高潔凈級別30萬級。生產(chǎn)時環(huán)境溫濕度控制在18-26℃、相對濕度控制在45%-65%。
1.2.2.2 操作過程
原輔料預處理:羅紅霉素粉碎過 100目篩。將 StarLac、MCC.PHl02、CEOLUSTM RC.A591NF、阿斯巴甜過60目篩,微粉硅膠:PVPP、硬脂酸鎂、甜橙香精過80目篩。
原輔料稱量:按處方量稱取羅紅霉素、StarLac、MCC.PHl02、CEOLUSⅢRC.A591NF、PVPP、阿斯巴甜。稱取處方量的外加微粉硅膠、甜橙香精、硬脂酸鎂、PVPP。
制粒:將處方量的羅紅霉素、StarLac、MCC.PHl02 CEOLUSTMRC.A591NF、PVPP、阿斯巴甜加入濕法混合顆粒機中,攪拌I速,切碎II速,預混5分鐘,加入純化水,制軟材3分鐘,出料.
干燥:用沸騰制粒機干燥,進風口溫度大于90℃小于120℃;出風口溫度小于90℃。
整粒:用搖擺顆粒機以20目尼龍篩網(wǎng)整粒,外加輔料在整粒時同時加入。
總混:將主料、輔料整過的顆粒于V型混合機混合15分鐘,出料于不銹鋼專用容器中,根據(jù)檢測結果計算理論片重,并按± 5%的范圍控制片重差異,用壓片機進行壓片,片芯硬度2-4N,壓片合格后送入包裝工序。鋁塑包裝后,裝入小盒,放入說明書一張,裝中盒,中盒用不干膠封簽貼封,裝箱,裝合格證,封箱即為成品。
1.2.2 質量研究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0512)測定。色譜條件及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見含量測定項下的色譜條件。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取本品10片,研細,精密稱取細粉適量(約相當于羅紅霉素50 mg)置25 ml量瓶中,加流動相適量超聲使溶解,以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1%自身對照溶液的制備方法: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1 ml,置100 ml量瓶中,加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品溶液。測定方法:取對照溶液20ml注入液相色譜儀,調(diào)節(jié)儀器檢測靈敏度,使主成分色譜峰的峰高為記錄儀滿量程的20%;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溶液各 20ml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至主成分峰保留時間的4倍,供試品溶液色譜圖中有雜質峰,單個雜質的峰面積不得大于對照溶液主峰面積的2.5倍(2.5%)。取三批供試品按上述方法進行測定。
取羅紅霉素對照品約25 mg,置25 ml量瓶中,加入流動相適量使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液 20ml注入液相色譜儀,羅紅霉素的保留時間不少于9分鐘,與其前相鄰雜質峰的分離度不得小于 1.0,與后相鄰雜質峰的分離度不得小于2.0,理論板數(shù)按羅紅霉素峰計算不低于2500。
精密稱取羅紅霉素對照品適量加流動性制成每100ml中含羅紅霉素10 mg的溶液,作為貯備液。分別精密吸取貯備液適量,置量瓶中,加流動相稀釋至刻度,制成濃度分別為0.02、0.1、0.5、1.0、2.0、5.0 mg/ml的溶液,分別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20 m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以濃度(mg/m1)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計算回歸方程。
采用鹽酸溶液(1:1000)為溶出介質,分別測定羅紅霉素分散片在三種不同轉速50、100、150轉條件下的溶出度。
本實驗將口感、崩解時限、分散均一性、沉降體積比等為指標,分別考察了填充劑、崩解劑、矯味劑和助懸劑等輔料種類及用量對分散片質量的影響。在單因素考察的基礎上逐步優(yōu)化處方,通過正交試驗設計確定羅紅霉素分散片處方。通過對分散片制備工藝的篩選,確定羅紅霉素分散片采用濕法制粒制各工藝。并對羅紅霉素分散片處方及工藝進行了三批放大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羅紅霉素分散片的處方及工藝重現(xiàn)性良好,分散片可以在2分鐘內(nèi)(最長為1.6分鐘)迅速崩解,分散均一性、口感及混懸穩(wěn)定性良好。
經(jīng)回歸得到的標準曲線方程為Y=3E+06C。59574,相關系數(shù)r2=O.9997(n-5),羅紅霉素在0.02—5.0 mg/ml濃度范圍內(nèi),濃度與峰面積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本品在轉速為50 rpm時溶出較慢,在100 rpm與150 rpm時溶出較快。在上述三種轉速條件下,本品在 30分鐘時溶出均能達到80%以上,參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0512羅紅霉素分散片溶出度項下要求,本文選擇100 rpm作為羅紅霉素分散片溶出度測定時的轉速。
通過本文中所做的兩個關于羅紅霉素藥品的實驗,可以知道對傳統(tǒng)的羅紅霉素藥品進行改進之后,可以有效提升羅紅霉素的崩解發(fā)生時間、口感、分散度、通過對這種藥品的質量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這種改善羅紅霉素口感的加工工藝并沒有影響到羅紅霉素的質量。
羅紅霉素除了是一種紅霉素的衍生物之外,同時還是一種復合型的抑制劑,主要是蛋白質以及細菌共同合成的,能夠使食用者的防御系統(tǒng)加強,提升巨噬細胞對于人體內(nèi)部的細菌的作用力以及敏感程度,能夠對細胞產(chǎn)生增殖以及刺激作用,即使是一些成熟型的細胞也能對其發(fā)揮同樣的效果。對于一些免疫性的細胞,包括單核細胞等有較好的滲透作用,能夠有效抑制許多人體內(nèi)部的致病菌。分散片則加強了羅紅霉素的食用體驗,我國的藥劑研究者應當注重對這種藥品進行多方面的改造,使對于主治病癥的治療效果更好。
[1]指導原則解讀系列專題(十一)化學藥物制劑處方工藝的變更研究[J].許真玉.中國新藥雜志.2009(16)
[2]正交試驗優(yōu)化氯氮平口腔崩解片的處方[J].閻卉,劉歡,王成港.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2012(02)
[3]羅紅霉素干混懸劑處方工藝的改進[J].李國瓊,林茂生中國熱帶醫(yī)學.2007(01)
[4]羅紅霉素分散片的處方工藝改進[J].許冬瑾,歐陽百發(fā),李劍秋.中藥材.2005(10)
R473.5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編號]1
1672-5018(2017)03-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