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安
孫紹振先生講過:“語文教師一定要講出學生感受到又說不出,或者以為是一望而知,其實是一無所知的東西來?!彼挠^點啟示我們:語文課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取舍,有突破。
一、善于追問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眴柤仁菍W生的啟發(fā),又是對學生的點化,尤其是課堂生成的問題價值連城。教學朱自清的《春》時,學生讀到“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蓜e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引導學生分析“牛毛”時,我問了學生:為什么不說“像狗毛”?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通過學生的思考,同學交流,教師點撥,最后大家得出比較一致的看法:狗毛和牛毛近看都有“細”“密”之特點,但遠看,狗毛的特點還在,而牛毛的特點卻若隱若現(xiàn)。又如在《荊軻刺秦王》的教學中,學生發(fā)現(xiàn)了兩處荊軻的笑”:一處是“顧笑武陽”,一處是“倚柱而笑”。我順勢追問:這里的“笑”分別表現(xiàn)了荊軻怎樣的性格?于是師生、生生之間展開了“笑”的探究。
二、巧抓意象
梳理《赤壁賦》一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文中能體現(xiàn)作者“志”的“物”主要有月、酒、舟等意象。多數(shù)教師會抓“月”或“酒”入手進行教學。但抓“舟”人手教學就不落窠臼。如果把“舟”比作一顆樹,“月”與“酒”便是樹干上生長的樹枝??v觀全文,我們發(fā)現(xiàn)文中寫舟的詞語有“泛舟”“一葦”“孤舟”“扁舟”等。教學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舟”的語句,通過誦讀,品味賦文典雅、優(yōu)美的語言;同時,通過描寫“舟”的語句,探究蘇軾要表達的宇宙觀、人生觀等。所以,從這點看,“舟”巧妙地成了我們課堂教學的抓手。
三、言文共生共融
當前文言文教學中有“言”無“文”、“言”“文”割裂的問題較嚴重,很多教師把文言文當成文言文實詞、虛詞、句式來教,而忽視了文言文在“文”上的價值,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比如學習《蘭亭集序》,我給學生展示了明代文徵明的《蘭亭修禊圖》,不僅使學生了解了“曲水流觴”是一種怎樣的風俗,更使學生在文字之外,直觀地感受到了蘭亭聚會的“信可樂也”,對魏晉知識分子的不俗情調(diào)產(chǎn)生了一定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欣賞了《蘭亭集序》的書法,并引導他們試著去摹寫,學生興趣盎然。后來,一些學生還專程去宜賓流杯池公園游覽了“流觴曲水”景觀,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資料,并談了很多自己的游覽感受。
四、深度廣度并進
深度與廣度運用到教學中就是一個字——拓。但這類知識拓展指向的并不是應(yīng)試目標,而是了解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這一人文目標,運用時最忌顯擺“淵博”和盲目“豐富”課堂。記得一位老師在上《安塞腰鼓》時,整堂課熱熱鬧鬧,因為她在課堂上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打鼓活動,可最后我隨機采訪了幾位同學,他們卻不知道“安塞”在什么地方?更有甚者不知“安塞”為何物?教學李商隱《錦瑟》一詩時,我展示了琴和瑟的圖片,并請學生辨別何為錦、何為瑟,結(jié)果許多學生將二者弄混。其實,詩歌首句“錦瑟無端五十弦”的教材注解,就清清楚楚地寫著“傳說上古時代的瑟有五十弦”。而琴,則是七根弦?!妒酚洝し舛U書》中記載天帝讓素女彈奏五十弦瑟,其音悲不可禁,于是分其瑟為二十五弦。這個拓展不僅讓學生意識到細讀課文的重要,也對李商隱用“五十弦”來表達瑟音之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注重知人論世
了解某個人,就要了解他的思想性格,更要了解他的作品藝術(shù)特色。比如對于“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和“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教學,都是寫江河的。但我們卻能一讀便知,前者是李白的詩句,后者是杜甫的詩句。因為透過詩句,各自的藝術(shù)風格一目了然,這就是“知人論世”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這個鋪墊對全文的教學是很好的促進作用,從而幫助學生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感悟文章主旨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六、開展語文活動
很多老師不愿開展語文活動,一是組織麻煩,二是怕浪費時間。其實,開展必要的語文活動會助推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學習了《寡人之于國也》后,我設(shè)計了“梁惠王與孟子”的角色朗讀,即去掉文中旁白,讓梁惠王與孟子直接對話,可加入適當?shù)恼Z言、動作、表情等,同學們在對話中獲得了真切的體驗。學習了《琵琶行》后,我讓學生三人一小組,輪流背誦全文,一人一小句,打亂了他們背誦課文的固有思維,既很好地檢驗了同學們的背誦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思維反應(yīng)能力。學習了《荊軻刺秦王》,我讓同學們進行了課本劇表演,他們在角色體驗中加深了對主旨的感悟。
七、多種形式的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弊x書有多種方式,在高聲誦讀或默詠恬吟中,學生往往能逐步感知詩歌的氣勢與風格,進而打通品味作品內(nèi)涵和神韻的通道。教學《蜀道難》時,因其形式靈活、氣勢豪邁,極其適合朗讀教學。因此,我靈活設(shè)置了五次誦讀,“五讀”形式各異,學生在讀中親身感受了李白的豪放詩風,既充實了教學內(nèi)容,每一次讀旨在推進教學內(nèi)容又上臺階。當然,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讀中也得到提升。
八、抓標題關(guān)鍵詞
“題好文一半。”文章標題往往關(guān)涉文章的內(nèi)容、主題、情感、結(jié)構(gòu)等多個方面。因此,以標題為抓手的語文教學,實際指向了文本內(nèi)容、主題、結(jié)構(gòu)、手法以及人物情感等多個領(lǐng)域,而這些內(nèi)容基本涵蓋了閱讀教學的各項核心任務(wù)。比如在教學《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時,我就緊抓“思想”和“葦草”人手,在教學結(jié)束時,同學們自然感悟到了“葦草雖脆弱,思想?yún)s偉大”的真諦。
華羅庚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引導?!泵總€人心里都有一個語文夢。語文教師,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