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嵩
張先生是一家單位的領導,那一陣子,或許因為難纏棘手令人苦惱之類的事情太多,他經常難以自控地大動肝火。一次,他正在辦公室打電話,話筒忽然從手中滑了下來,緊接著人就摔倒在地,人事不省。人們趕緊送他到醫(yī)院,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那一年,他才五十。
無獨有偶,也是同一單位,一個愛喝酒的中年人,在酒店喝了酒,準備酒錢累到一定數(shù)額后一起結賬,于是簽了單。這天下午,酒店老板找到單位,要求他結賬,他責怪酒店老板不該找到單位,讓他臉上難看,并因此大發(fā)雷霆。誰知正發(fā)著,人突然就順著墻根倒在地上。雖然經過一個星期的搶救,但仍沒有挽回他的生命。
兩個人的離世,出自同一種急癥——腦溢血,都因狂怒而導致。于是想起近幾年里,有人鼓勵人們發(fā)泄自己,通過大聲喊叫以及砸假人摔枕頭等行為,減輕心理壓力。但不知想過沒有,發(fā)泄本身就是一種狂怒。在這個過程中,整個人都處以高度激動狀態(tài),對那些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無疑是個致命的“燃點”。
從一份資料中看到,人在憤怒的時候,不是不要發(fā)泄,但要看怎么個發(fā)泄法。摔砸東西等類似暴力的行為,不僅難以安撫心情,而是更會怒到難以自控。其實發(fā)泄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唱歌、跳舞、流淚、釣魚等,都可以讓心情歸于平靜,讓窒悶在心中的怒火化為烏有。
憤怒是人的情緒中危害最大的負面情緒。盡管從心理學上講它是人的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是個人的欲求和意圖遭到妨礙時產生的一種消極體驗。人在憤怒時,意志力會變得薄弱,判斷力、理解力都會降低,極易沖動和喪失理智,從而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無法挽回的傷害。
然而,真正激起我們憤怒的可能是一些小事、瑣事。比如,在人們擁擠時由于不小心相互碰撞引起爭吵,以至出言不遜、大動肝火。又比如人們?yōu)榱艘稽c小糾紛而各不相讓,以致犯顏動怒。再比如打電話時,家人朋友的一句不理解的話,可能導致自己情緒憤懣、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內經》中說:“百病生于氣也?!薄芭瓌t氣上,則傷肝,臟傷,則病起?!爆F(xiàn)代科學研究證明:暴怒能擊潰人體生物化學保護機制,使人抵抗力下降,從而被疾病所侵襲。
世上很少有因為憤怒而使問題和矛盾得到解決的;相反,常常因為憤怒而把事情搞亂弄糟,甚至發(fā)展到無回旋的余地。本來自己有理,因為憤怒反而變得無理了;本來是一件小事,因為憤怒導致不理智,從而釀成大禍,讓人追悔莫及。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大概不會忘記,張飛不分青紅皂白怒責部下,以至部下投敵,自己也被部下殺害;劉備一怒之下率兵攻打吳國,結果被東吳火燒連營,慘敗而歸……由此,古代兵書上一再告誡:“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zhàn)?!逼綍r我們經常說的“沖動是魔鬼”,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那么怎么能控制憤怒呢?常言道: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制怒的最好辦法是忍,是寬容。自覺地忍,理智地讓,是一種策略、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一個人在環(huán)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要學會適應環(huán)境,要靜下心來好好想想,也就是說要善于控制好自己的憤怒情緒,而不能讓憤怒來支配自己。
在人生道路上,心靈是最脆弱的,但我們的意志卻可以是堅強的,我們要學會不管在什么情況下,控制憤怒,沉著冷靜,并善于調節(jié)情緒,使自己永遠快樂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