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艷
摘要:寫作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題,而小練筆則是一種獨特而有效的破解寫作教學難題的教學形式。本文指出了初中語文小練筆的弊端和改進措施。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小練筆;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1-0030
“小練筆”,具有靈活性強、文體自由、篇幅短小等特點,為學生的習作練習開辟了另一陣地,為學生抒發(fā)感情提供了另一空間,為習作內(nèi)容增添無限精彩,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喜愛。所以,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設(shè)計了形式靈活的小練筆,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讓學生懂得了如何運用,為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然而,在小練筆的過程中,有許多課堂小練筆并沒有發(fā)揮應(yīng)有的功效,存在種種問題。在本文中,筆者將對此進行分析,并對怎樣解決這些問題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一、“小練筆”的誤區(qū)
1. 練筆目的不明確。語文學習的目的是要使學生掌握好語言知識,并懂得運用,這些能力都來自于包括字詞句段篇章結(jié)構(gòu)、寫作素養(yǎng)等在內(nèi)的諸多知識的積累,而課堂練筆正好是提高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們在思想上雖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在實際操作中,有些教師設(shè)計的課堂小練筆,卻缺乏全面的思考,只是隨意而為。有的寫作內(nèi)容遠離學生生活,如學習《皇帝的新裝》一文后,有教師設(shè)計了這樣練的小練筆:在游行大典上,假如你是皇帝、大臣、官兵、老百姓其中的一位,你會做什么?……由于學生缺乏生活體驗,無話可寫,為了完成任務(wù),只好胡編亂造,寫出一些干巴巴的陳詞濫調(diào),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它不僅無法達到課堂練筆的目的,甚至可能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不利于語文教學;有的漫無目的,只是“為練筆而練筆”。每一次小練筆應(yīng)聯(lián)系學生實際,讓他們寫出真情實感,同時要有明確的訓練目標,或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或把握某一寫作技巧,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等。只有教師心中有數(shù),指導得法,學生才會心中有數(shù),提高寫作能力。否則,練筆就失去應(yīng)有的意義。
2. 價值取向偏離目標。隨著經(jīng)濟、文化的多元化發(fā)展,人們的思想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yōu)槿藥熣吒鼞?yīng)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仍有一部分教師的思想存在一味追求深解,忽視了價值取向的教育,在學生的思想上無法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而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如有位教師在學完《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后,要求學生就秦王對唐雎的心理寫出自己心里的想法。于是有的學生寫了如何讓秦王除掉唐雎、有的學生寫此人不除,后患無窮等,此種險惡居心實在太令人擔心了,我們不禁要為他們的身心健康捏一把汗。
3. 挫傷學生積極性。小練筆自由靈活,有傳統(tǒng)作文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也因為它“小”“自由靈活”,學生在寫作中,教師在批閱中存在過于“隨便”的現(xiàn)狀。大作文總是給學生一種鄭重其事的感覺,有指導、有講評、有分數(shù)、有記錄。無論學生的水平如何,人人下筆前,終歸是要想一想再寫一寫的。而小練筆, 對教師而言,由于練筆的密度大、篇數(shù)多,教師常常不能及時批改,有的教師可能幾篇批改一篇,有的可能幾個星期才批改一次,還有的教師甚至批改不認真,常用一個“查”或一個等級敷衍學生,沒有對學生的小練筆的優(yōu)缺點進行及時肯定或指正,完全是為練而練;對于學生來說,就遠遠沒有像對待大作文那樣嚴肅認真了,往往草草百來字就應(yīng)付了。究其原因,有的同學覺得這個不重要,有的學生說反正教師也不打分數(shù),有的人說練筆又不像其他作業(yè)有硬性要求,有的學生說這個寫得好又不一定會讀的。不難看出,學生在“隨便”寫練筆,那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教師評改拖沓不及時,極大地挫傷了學生進行小練筆的激情。
二、基本策略
1. 要營造寬松的練筆氣氛?!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為學生的自組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币虼耍谄綍r的小練筆訓練中,教師要善于營造寬松的練筆氣氛,讓學生在對文本的創(chuàng)意閱讀表達中,對課堂學習產(chǎn)生興趣,從而對有關(guān)內(nèi)容引起關(guān)注、產(chǎn)生思考、迸發(fā)出思想情感的火花,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練筆興趣。比如像《蟬》這一類哲理性散文,對七年級學生來說,真的是深沉嚴肅了些。所以,筆者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shè)情景,在音像效果感召下,讓學生根據(jù)自己預(yù)習中對文章的初步理解給夏蟬打熱線電話,表達個人對蟬的生命歷程的看法。這一做法無疑打破了傳統(tǒng),將課堂主權(quán)還給了每位學生。打電話是現(xiàn)代信息社會最平常的事,但此方式已拉近了學生與課堂的距離,學生都非常積極和興奮。于是,長短不一、層次不同的通話開始了?!班?,小蟬,我真不知道你們的家族是這么厲害!在漆黑的地下居然睡那么多年。是在蓄積力量吧,不然在枝頭怎么能那么嘹亮地唱個不停?不管怎樣,我為你們的堅持而震撼,真的!”“可愛的蟬兒,你好!我是曾經(jīng)特別厭惡你的一位小女孩。我一直以為你的叫聲是世界上最令人懊惱的噪音之一??勺x著這篇短文,我似乎覺得能夠理解你了,你在黑暗的地下蟄伏那么多年,待得霧開見月明,留給你的時間卻僅有一月左右,這么短暫的華光,你若不盡情歌唱,分秒必爭,豈不辜負了地底下的執(zhí)著?想到這一點,我不由地開始敬佩你”……聆聽著學生稍顯稚嫩卻真誠的訴說,筆者再一次感慨,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獲得自我的理解感悟真的會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有幾名發(fā)言的學生平時不愛說話,說話總是疙疙瘩瘩的,但在這樣的開放性實踐活動中居然也能較為流暢地說上幾句且自有見地,這對他們來說算得上是語言思想的一次大躍進,從他們激動的神色上看,內(nèi)心的喜悅也是無法言表的。
2. 要注重練筆方法的指導。方法是效果的保證,有的教師布置學生寫“小練筆”非常單純,隨便交代一句“請同學們完成XX”就完事,這樣顯得太隨意。有的“小練筆”可能不需要教師多言,但是多數(shù)情況下,教師還是應(yīng)該做一些具體的提示或指導。為他們更好地發(fā)揮做必要的鋪墊,加以有效地引領(lǐng)。在方法上,筆者認為教師與學生一起“動筆”寫作是最有效的。教師的這種身體力行、潛心示范,不僅是對學生寫作的具體指導,還能夠打動學生,收到“親其師”的功效。教材中有許多文質(zhì)兼美、語感鮮明的課文,對于其中出現(xiàn)的經(jīng)典、精彩語段,教師除了引領(lǐng)學生反復(fù)誦讀、感悟、積累之外,更重要的是巧妙地抓住這一語言的“點”(上接第30頁)進行小練筆,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語言、積淀語感,從而掌握寫作方法。比如,七年級上冊中《春》這篇課文,在對春花的描寫中,讓人有如身臨其境,感受到春天百花爭妍、芬芳馥郁的景象。為了完成課后的“小練筆”,筆者引導學生反復(fù)誦讀,體會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美妙之處,然后布置學生回家后,仔細觀察院子里的杏花、桃花、梨花等,然后讓學生模仿課文寫一段話來描寫一種花。有的學生寫道:“我家院子里的桃花已經(jīng)開得很熱鬧了。盛開的桃花挨挨擠擠的,一簇簇,一叢叢,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了嫩黃色的花蕊,引來許多蜜蜂。還有的還是花骨朵兒,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從學生的小練筆中,筆者讀出了他們對經(jīng)典的汲取與應(yīng)用。
3. 要改進評改方式?!靶【毠P”完成之后,一定要有反饋,讓學生在反饋交流中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同時修正自己的不足。這就要求教師及時認真地評改小練筆,這樣既便于教師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練筆的真實情況,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練筆興趣。小練筆評改的方式要多元化,可以是學生自我評改,可以是同學互相評改、小組合作評改,也可以是教師個別評改或集中評改。評改小練筆要及時認真,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給予及時充分肯定,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教師要給學生講一些評改的方法,傳授一些評改技巧,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修改能力。教師可把優(yōu)秀小練筆、練筆中的美詞佳句或講評、或張貼、或編輯成練筆小報、或推薦到報刊發(fā)表,讓學生在評改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產(chǎn)生更大的練筆熱情。
總之,課堂練筆無論對課堂教學效果還是學生的寫作能力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教師更應(yīng)該關(guān)注每篇課文教學過程的小練筆,科學合理地運用好課堂練筆的教學方式,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湖北省公安縣楊家廠中學 4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