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梅
摘要: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是新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的必要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估算能力,概括計算法則的能力應貫穿于整個數學教學的全過程。
關鍵詞:口算能力;估算能力;概括計算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22-02
計算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所必備的基本技能,是學好數學的基礎。作為小學生:小學的計算能力包括口算能力,估算能力以及概括計算法則的能力。由于小學階段是學生個體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認知、情感、意志、性格發(fā)展的特點,直觀性明顯,可塑性強。因此在學校里學習知識、接受教育時,培養(yǎng)他們的計算能力尤為重要。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1.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
口算不是借助計算工具,主要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谒隳芰κ菣z驗計算能力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由于小學生注意的不穩(wěn)定性,注意范圍不廣,注意分配不均,容易顧此失彼。在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的一些口算能力。
1.1 加強對數的概念的理解。剛入學認識數的時候,叫學生直觀觀察教室的實物,并用數字表示。讓學生明白數字與實物個數是一一對應的。在平常教學中,也讓他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觀察了解數字特點,自覺主動的通過口算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通過故事,情景,游戲等應培養(yǎng)學生對口算的興趣和持之以恒堅持口算的良好習慣。
1.2 理解算理,掌握巧算的方法??谒隳芰Φ奶岣哂匈囉趯W生對算理的理解??梢赃m當的教學生常用的湊整法,湊十法,分解法。以及熟記一些常見的數據等。如11的平方是121,12的平方是144,1×3.14=3.14等。
1.3 變換口算形式,激發(fā)口算興趣。培養(yǎng)習慣通過分散、集中結合練,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等,激勵學生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口算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1.4 講究練習形式,提高能力。練習并不是讓學生無休止的做一些重復、單調的題目。為提高練習效率,練習形勢要靈活多樣,有趣的數據、新奇的題型、巧妙的算法??谒憔毩?,可采用舉卡片、搶答、開火車、比冠軍、競賽、自編計算題、小組比賽等形式,來調節(jié)學生的胃口。學生在多樣化的氛圍下做題,興趣極大提高、速度也隨之加強、正確率也提高了。
2.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估算能力的養(yǎng)成對于提高他們觀察和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2.1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估算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生活情境、直觀情境、故事情境、創(chuàng)設模擬情境等來激發(fā)學生興趣。比方可以在班級模擬購物場景,讓學生在物品上標好價格,如衣服標價295元,褲子199元,買一套衣服應準備帶好多少錢?295≈300,199≈200,所以至少準備500元。
2.2 在教學中滲透估算方法。估算雖是一種大致的計算,但不是憑空想象的。如何進行估算才具有合理性與準確性呢?近似估算法,根據實際情境把兩個數估成整十,整百數或幾百幾十的數,方便估算一個大的范圍或得數。如198×101可以做成200×100。聯系實際估算,如人數,物體的個數及車數一定是一個整數。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估算習慣,強化他們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是小學數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只有掌握估算方法與技巧才能正確的應用于提高,從而提高估算能力。
3.概括計算法則能力的培養(yǎng)
計算法則是計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規(guī)則化。認知心理學理論認為,一切新的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學習基礎上產生的。小學數學的根本目的,不僅是讓學生能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在掌握新的計算法則時,引導學生比較新舊知識的共同點,并概括計算法則,準確的理解算理掌握法則。
3.1 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推著走。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探索中體驗-反思中鍛煉-遷移中應用"。學生無需死記硬背,給學生留些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的空間,鼓勵學生進行猜想,激發(fā)他們探索發(fā)現的興趣。比方六年級圓柱的體積求法,就是借助長方體的體積。通過猜測,實驗等,在教具實驗的基礎上歸納總結,通過具體的轉化明白圓柱的高是長方體的高,圓柱的底面周長的一半是長方體的長,半徑是長方體的寬。通過這樣的探索思維過程,對于其他問題上開拓出一種新的思路,在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建立更完善的思維模式,對于學生推理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好的方向。
3.2 重視對計算法則的理解。小學生處于皮亞杰所說的具體運算階段。出現了邏輯思維和零散的可逆運算,但一般只對具體事物或形象事物進行運算。思維運算必須具有具體事物支持,可以進行簡單的抽象思維;理解原則和規(guī)則,但只會刻板遵守。所以可以經常性的概括計算原則。
在計算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反思這樣幾個問題:(1)這道題自己一開始是怎樣計算的?現在怎樣計算?(2)計算時要注意什么?比如同分母分數相加減,通過課件模擬演示,得出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15+35=1+35=45。
掌握計算能力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離不開計算,我們必須課課練,天天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的培養(yǎng)并不是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而是實實在在的。所以,習慣的培養(yǎng)不能當做口號去喊,而應腳踏實地從一點一滴抓起。
計算能力是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也是今后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也是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在小學計算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做到不斷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計算教學方法,把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生活實際、情感態(tài)度等結合起來,只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為主體,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促進其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