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國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174-02
經常咳嗽,聲音嘶啞是教師的職業(yè)病,究其原因除了教師吸了很多粉筆灰,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說的話太多。自古以來,課堂教學靠的就是口耳相傳,“傳道、授業(yè)、解惑”都離不開口語表達。但課堂教學光靠口語是不行的,一方面形式單調,學生容易厭倦,另一方面教師講的太多,常會口干舌燥,長期以往將會聲音嘶啞,損壞教師的健康,影響教師的魅力。我把教學語言分為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有聲語言指口語,無聲語言指眼語、表情語、肢體語。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無聲語言,教學能收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一、眼語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教師的這個“窗戶”一定要永遠明亮燦爛。我每次上課前總要用親切的目光掃視一遍全班學生,學生馬上坐得端端正正,并用期待的目光回報我。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時,我總是望著學生,用目光傾聽,當學生回答得非常好時,我就投去滿意的目光;回答得不夠完整或者因膽小而不敢說話時,我投去鼓勵的目光;回答錯了,我會用目光告訴他“上課要專心聽講?!闭嬲\的目光勝過千言萬語,我用目光不僅傳送給學生表揚、鼓勵,還有批評,正當你講課講到精彩處,發(fā)現一個學生在搞小動作,我們往往會非常生氣,如果我們一時沖動,大聲斥責這個學生,不僅會打破營造好的課堂氛圍,還會耽誤其他學生的學習時間,更會挫傷這個同學的自尊。此時,只要我們繼續(xù)授課,而用嚴厲的目光盯著搞小動作的同學。一旦他的目光與老師嚴厲的目光相撞,他會立刻停下手中的事而進入學習狀態(tài),此時眼語勝過口語?!翱粗业难劬Α辈粌H是為了告訴學生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以表現你的禮貌,更是為了告訴學生:課堂上我們不僅要用耳朵傾聽,更要學會用眼睛傾聽。
課堂上,學生要通過老師的眼睛領悟老師的情感,老師要通過學生的眼睛判斷學生的內心活動和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師生間的眼語交流是心靈與心靈的感應,是情感與情感的共鳴。課堂教學中教師善于運用眼語,會將知識“潤物細無聲”的流入學生心田。
二、表情語
現代心理學家總結過一個公式:感情的表達=語言(7﹪)+聲音(38﹪)+表情(55﹪),可見表情在人與人的交流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們的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一種有目的的交流活動,在這個活動中,表情語用好了,它會讓學生有愉快的學習心境,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老師如果沒有豐富的表情,就不可能有生動、感人的課堂。試想一個老師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口若懸河地講個不停,表情卻呆若木雞,學生的表現會怎樣?這樣的老師充其量是一個知識的“傳聲筒”。
三、肢體語
西塞羅說過,一切心理活動都伴有指手畫腳。課堂上教師恰如其分的“指手畫腳”就是教師的肢體語。我認為課堂上的肢體語有會意語、強調語、評價語等。
先說會意語,例如課后小節(jié)時,學生不會說了,老師用手指一指板書,學生立刻明白借助板書來說。讓某個學生回答問題,老師只要眼睛看著這個學生,用手掌輕輕向上抬起,該學生一定明白是讓他起立回答問題;手掌向下壓是讓他坐下。開火車認字,用手一指某一小組,他們馬上明白是讓他們表現。
再說強調語,當學生一齊讀完黑板上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話,讓一學生說說明白了什么,他說完了,但不夠完整或者表述不清楚,老師用疑惑的目光看看他,并且用手指一指他后面的同學,被指的同學一定明白是讓他做補充。老師一時疏忽寫錯了一個字,一個學生膽怯的舉起了手,你允諾后,他糾正了老師的錯誤,老師輕輕走到他跟前,親切的與他握握手,他會明白,老師在夸他。
評價語,當一個學生發(fā)表了獨到的見解,老師做鼓掌的動作,學生熱烈的掌聲會立刻響起來。老師給他豎起大拇指,學生立刻明白“我最棒”。老師演示教具兩手不夠用,用期待的目光看看某一個同學,并點點頭,他明白了并且?guī)椭宋覀?,老師撫摸一下他的頭,或者輕輕的拍一下他的后背,他會明白老師在感謝他?!?/p>
讀書要做到三到:口到、眼到、心到。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也要做到這三到,口到就是用口語提出疑問,表達收獲;眼到就是要用眼睛觀察老師的一頻一笑,一舉一動,讀懂老師的無聲語言;心到就是要用真心交談,用專心學習。老師要想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以上三到,除了我們有淵博的知識,多樣的教學手段,還需要我們恰如其分的運用無聲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