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武+蘇新泉
摘 要:在整個國家和社會越來越重視職業(yè)教育的前提下,在職業(y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越來越重要。文章闡述了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性并著重分析了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途徑。
關鍵詞:教師專業(yè)成長;認真學習;親身實踐;校本研訓
教師專業(yè)成長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成長,同時也是學校發(fā)展的推進器。教師專業(yè)成長需要以學校為土壤,學校的發(fā)展需要以教師專業(yè)成長為動力,教師只有通過認真學習、親身實踐、校本研訓、深入反思才能不斷與時俱進完善自我。
一、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實現(xiàn)自我超越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的作者鄭杰曾說:“如果教師不能經常地更新知識結構,不能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與敏銳,就有可能被學生看不起。一旦教師不被學生看重,真可謂麻煩不斷,寸步難行。”“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一桶水從哪兒來,很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學習。教師作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理應養(yǎng)成不斷學習的良好習慣。
學習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前提和基礎,教師除了參加學校和“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培訓、參加研討觀摩活動等途徑和方法,最主要的是自己的主動學習。筆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做:
(1)從書本中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擴大閱讀的范圍,形成科學合理的讀書方法。通過閱讀教材、參考書、專業(yè)報紙雜志、優(yōu)秀的論文著作,學習各種文獻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觀點;通過圈圈點點畫畫、做批注、寫感受等形式理解內容,并及時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形成課題;通過參加省內各種交流研討會,吸收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開拓職業(yè)教育視野;在追求量的同時,不斷豐富、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2)向名師學習。通過讀名師的文章,聽名師的授課,觀看課堂實錄等方式學習。從點滴的教學方法到嚴謹的課堂結構,乃至獨到的教學風格,然后再轉益多師,水到渠成,不斷研習,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從網絡中學習。在網上可以搜集需要的資料,特別是有關職業(yè)教育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經驗。同時利用網絡通過QQ群、微信群、手機滴滴課堂與遠隔千里的同行形成即時互動式的交流,使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圈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得以順利解決,從而學到更多方面的知識。
二、教師必須通過實踐,改革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
只有通過不斷實踐,才能把學到的觀念和方法落實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1.要開展行動研究,反思教學實踐
教師要為行動而研究,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使自己的教學活動找到科學理論的依據,提高教學實踐的科學性;要在行動中研究,反思教學實踐的全過程,在實際行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改善實踐行為。從2013年參加創(chuàng)建國家?guī)煼秾W校的建設開始到2015年的驗收通過,歷經了前期下企業(yè)調研、兄弟院校訪問研討、實習生問卷調查、教學設施的采購計劃等諸多課題研究分析及中期各種資料的編寫、一體化教學過程的親身實踐、教學改革的有序進行和后期的各個項目完善與反思等,這就是教師開展行動研究,反思教學實踐的典型案例。
2.要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實踐技能
這可以主要從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教學技術三方面入手,即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支持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實現(xiàn)教學內容呈現(xiàn)方式的多樣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充分利用學生喜歡用手機上網,在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讓他們查詢有關汽車維修的參數和相關視頻。改革課堂教學評價,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從學生的參與度、交往度和達成度等方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拆裝自動變速器時,讓學生用手機拍攝自己的拆裝過程,并及時在大屏幕中播放并給予講評,提高學生的認知度和滿足度。改革課堂教學技術,運用多媒體組織教學,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大腦“動”起來,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提高了自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3.要勇于實踐,在實踐中提升技能
(1)在每一節(jié)課中實踐:做好上課前后的“三多”:在備課時,爭取“多想”。
(2)在公開課中實踐:公開課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最好途徑,教師要積極爭取擔任公開課教學的機會,通過公開課的磨煉,使課堂教學技能得到提升。
(3)在德育工作中實踐: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以行為養(yǎng)成教育為突破口,以課堂生活為主體,以常規(guī)訓練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責任感和自學、自理、自控的能力,同時提高自身的班務管理能力。
三、有效開展校本研訓,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學校應樹立“大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網絡信息資源,請教育專家、同行來校講座,對教師進行教育思想的引領,從而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精神和教育理念。
(1)積極開展校本培訓,采取“走出去學,請進來教”的培訓方式,每學期定期組織教研骨干、青年教師、實驗教師參加省、市、校各種培訓,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到名校取經以及企業(yè)蹲點實習。學校還可以邀請名教師和行業(yè)專家來校為教師們開專題講座和專題報告,與教師們面對面交流,進行互動式的培訓,通過專家的引領和指導,不斷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和教學研究水平。
(2)以問題為先導,開展課題研究。學校要提倡科研興教、科研興校戰(zhàn)略,從教學工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確立研究課題,有計劃地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并從以下三個層面開展課題研究:一是學校層面的團隊性課題研究;二是學科教研組層面的合作研究;三是教師個人層面的個體教學研究。通過開展這三個層面的課題研究,來帶動學科教研的深入開展,提高教師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意識和水平,從整體上推動全校教育教學現(xiàn)代化的步伐,不斷培養(yǎng)教師們的科研能力,提升教師們的科研水平。
(3)幫促結對互助中成長。通過與青年教師簽訂指導協(xié)議書,制訂青年教師的幫促目標、措施。通過青年教師的診斷課、研討課、優(yōu)質課指導,來提高他們的課堂教學水平。同時,學校在培訓計劃中應對他們提出發(fā)展目標,讓他們化壓力為動力,在互助中共同成長。另外,選派青年、骨干教師到幫扶學校送教、送講座,在教學工作中與幫扶學校進行更多的溝通與了解,互相取長補短,提高工作效益。學校要充分利用大項活動的契機,有目的、有步驟地給青年教師下任務、壓擔子,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單位的大項教學科研活動中來。學校要依托教學技能競賽和重大科研課題等活動項目,在大項活動的全過程中,邊實踐、邊檢討,不斷反思、實時修正,逐步完善符合每一名青年教師特色的獨特的最優(yōu)專業(yè)成長路徑。
參考文獻:
[1]李玉軍.教師專業(yè)成長路徑思考[EB/OL].wenku.baidu.com,2011-10-27.
[2]饒學舟.對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幾點思考[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理論版),2012(5).
[3]楊 麗.關于教師專業(yè)成長影響因素的思考[EB/OL].wenku.baidu.com,2011-10-19.
(作者單位:肇慶市工業(yè)貿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