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使琉球錄》的價值探識

      2017-03-25 08:24:47
      長沙大學(xué)學(xué)報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琉球

      汪 沺

      (安徽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安徽 蕪湖 241000)

      《使琉球錄》的價值探識

      汪 沺

      (安徽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安徽 蕪湖 241000)

      明朝嘉靖年間,陳侃等奉旨出使琉球。在此之前,有關(guān)琉球的記錄,數(shù)量不多,而且內(nèi)容不少失真。而陳侃《使琉球錄》一書,詳細介紹了他出訪琉球時的見聞,并附有他匯集整理的前人撰寫的有關(guān)琉球的文獻資料。《使琉球錄》生動描寫了陳侃航海出使琉球的艱辛,真實記錄了明王朝與琉球國的宗藩關(guān)系,也向世人再現(xiàn)了五百年前琉球國的地理風(fēng)物、民情民俗,駁正了前人關(guān)于琉球記載的謬誤,不僅具有深刻的史學(xué)價值,而且也有相當?shù)奈膶W(xué)價值。此書成為后世出訪琉球使臣的必讀書目,亦成為后人研究琉球史的重要參考書。

      使琉球錄;史料價值;文學(xué)價值

      《使琉球錄》詳細介紹了陳侃出訪琉球時的見聞,并附有人撰寫的有關(guān)琉球的文獻資料。該書生動描寫了明使臣航海出使琉球的艱辛,也向世人再現(xiàn)了四百多年前中國人在琉球國的所見所聞,記錄了琉球國的地理風(fēng)物、民情民俗,具有極大的文獻價值。學(xué)界對此書的研究,多圍繞海上交通、外交關(guān)系等史學(xué)細節(jié)或局部問題展開,但其史學(xué)價值討論并不充分,特別是此書所蘊含的文學(xué)價值鮮見有人關(guān)注。本文擬在前人基礎(chǔ)上,綜合評述其史料價值和文學(xué)價值。

      一 《使琉球錄》的史料價值

      《使琉球錄》是中國人第一部關(guān)于琉球國的真實記錄,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駁正了中土文獻關(guān)于琉球國記載的不實記錄

      自洪熙元年至成化十八年,明王朝先后派出八批使臣出使琉球,但早期的使臣都沒有留下完備的使錄,陳侃只得從《大明一統(tǒng)志》、《蠃?錄》、《星槎勝覽》、《集事淵?!?、《杜氏通典》等書中查閱有關(guān)琉球的記載。但這些書中所存材料,一方面省略過度,保存有限,另一方面陷于想象,不可盡信。陳侃去琉球后,通過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中土文獻中“凡載琉球事者,詢之,百無一實”[1]。造成此種局面,陳侃認為原因有三:其一,“琉球不習(xí)漢字”[2],而明朝亦不識夷字,不通夷語,兩國交流比較困難;其二,“原無志書,華人未嘗親至其地,胡自而得其真也,以訛傳訛”[3];其三,前代使官沒有給后人留下出使記錄,可以參考的文獻不多。于是,陳侃將前代群書中關(guān)于琉球記載不真實的地方,一一摘錄,并以“按語”的形式予以駁正。

      首先,駁正了中土文獻中關(guān)于琉球皇宮建筑的荒唐記載。據(jù)成書于天順五年的《大明一統(tǒng)志》記載:“王所居壁下多聚骷髏,以為佳所。居曰‘波羅檀洞’。塹柵三重,環(huán)以流水,樹棘為藩,殿宇多刻禽獸”[4]。琉球國王居住處以骷髏眾多為佳,并以佛教名詞命名宮殿,這樣的記載,難免使讀者覺得置身于神魔小說中,初讀時令人恐怖。陳侃在出訪前應(yīng)是對“聚骷髏,以為佳所”這句話印象頗深,待他親身來到王宮時,特地“遍觀壁下,亦皆累石……王之宮室,建于山巔。國門扁曰‘歡會’,府門扁曰‘漏刻’,殿門曰‘奉神’。四圍皆石壁,無有‘波羅檀洞’之名,亦無聚髏為佳之說也?!盵5]早年的琉球雖不習(xí)漢字,但隨著朝貢的往來,陪臣之子皆需學(xué)習(xí)中華的禮儀文化,“敬天地,遠鬼神”的儒家觀念也必然對其產(chǎn)生影響。陳侃筆下的“歡會”、“漏刻”、“奉神”的門匾也符合中國傳統(tǒng)待客、惜時、敬神的思想。陳侃通過親歷,認為琉球國“以骷髏為佳”應(yīng)當是前人以訛傳訛的結(jié)果。

      其次,駁正了中土典籍中關(guān)于琉球禮儀風(fēng)俗的不實記載。據(jù)唐人杜佑《通典》記載:“上王酒者,亦呼王名,然后銜杯共酌?!盵6]《大明一統(tǒng)志》中則記:“無君臣上下之節(jié)、拜伏之禮,父子同床而寢?!盵7]這一切看起來都與中國社會講究上下尊卑的禮法秩序大相徑庭。陳侃在實地觀察時發(fā)現(xiàn),“陪臣遇吉,每稱觴以壽王。王亦與之,坐而共飲。但不至于呼名也……父之于子,少雖同寢。及長而有室,則異居。”[8]杜氏《通典》記載唐代天寶之前的歷代典章,此書關(guān)于琉球的記載,失之道聽途說者為多。即便古代真的存在“敬王酒、直呼名”的事情,其原因不外有三,一是生產(chǎn)力低下導(dǎo)致的等級不鮮明,二是君臣感情甚篤的個例,三是華人以此賤琉球以顯自身尊貴。關(guān)于琉球的風(fēng)俗禮儀,顯然陳侃的記述更加真實,也更符合實際。不論是迎接使臣還是新王即位,琉球國都需行五拜三叩頭之禮。這一點亦證明了《大明一統(tǒng)志》中“無拜伏禮”是訛傳。

      陳侃于按語中還記錄了琉球其他的風(fēng)土人情。從僧雖俗卻煮得一壺清茶,到宴樂雖簡卻多以孩童為舞;從產(chǎn)子習(xí)俗到喪葬習(xí)慣;從當?shù)責(zé)o豺狼虎豹多野馬牛豕,到“不好古銅卻喜鐵器”……陳侃將自己在琉球的見聞,盡可能全面地予以實錄,為后世了解嘉靖時期的琉球國的風(fēng)俗民情,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二)真實再現(xiàn)了明王朝與琉球國的宗藩關(guān)系

      琉球國是明王朝的藩屬國,新國王的繼位,必須經(jīng)過宗主國的冊封,才能取得合法地位。據(jù)《使琉球錄》所載,陳侃此行是奉嘉靖皇帝之命,封尚清為琉球國中山王,除了行冊封禮之外,還要行諭祭禮。之所以如此,陳侃說:“封其生者而祭其薨者,厚也;所以勸天下之志也。祭先于封者,尊也;所以勸天下之孝也?!庇墒强芍鞒鳛樽谥鲊?,對藩國琉球并非是以大欺小,也非暴力統(tǒng)治,而是進行文化輸出,輸出中華的人倫禮儀、忠孝文化。陳侃至琉球后,準備好牛、豬、羊三牲及其他祭品,前往先王祭廟。世子尚清“素文黑帶候于門外,戚乎其容,儼然若在憂服之中”[9],陳侃宣讀祭文之后,尚清“出露臺,北面謝恩”[10]。通過舉行祭祀老國王的儀節(jié),新國王愐懷已去世的父親,臉上流露出哀戚之情,這等于再接受了一次以孝治天下的人倫教育。通過這樣的儀式,應(yīng)該說達到了明王朝以儒學(xué)化治天下的意圖。接下來是冊封儀式。冊封儀式在中山王府正殿前舉行。世子尚清率百官迎候,行過五拜三叩頭禮之后,再行大封拜禮。陳侃登臺宣讀嘉靖帝詔書并頒發(fā)賜物,“國王升降,進退,舞蹈,祝呼,肅然如式”[11]。按明朝規(guī)定,詔封敕書應(yīng)由使臣交還內(nèi)閣,但如果藩國誠心要求留作紀念,亦可允之。中山王尚清再三懇求說:“小國無以寶,璽書以為寶;先朝詔敕,藏之璽柜已八葉于茲矣。今辱賁臨,幸留鎮(zhèn)用。不爾,予小子自底不類,為先人羞?!盵12]可見,歷代中山國王都視留存中華皇帝詔敕為榮,表現(xiàn)了琉球國對于中華上國的崇拜和尊敬。

      (三)保留了四五百年前造船技術(shù)以及遠洋航行的珍貴史料

      早在明成祖永樂時期,三保太監(jiān)就已遠下西洋,由此可知,中國的造船技術(shù)很是先進,遺憾的是沒有留下其時造船的詳細記錄。而《使琉球錄》一書對此記載頗詳。為出使琉球,福建官方花費銀兩共二千五百有奇,歷時近八個月才完成。所造船只的情形是:

      其舟之形制,與江河間座船不同?!L一十五丈,闊二丈六尺,深一丈三尺,分為二十三艙。前后豎以五桅,大桅長七丈二尺,圍六尺五寸,余者以次而短。舟后作黃屋二層,上安詔敕,中供天妃,順民心也。舟之器具,舵用四副,用其一,置其三,防不虞也。櫓用三十六枝,風(fēng)微逆,或求以人力勝,備急用也。大鐵錨四,約重五千斤。大棕索八,每條圍尺許,長百丈。惟舟大,故舟者不可得而小也。……水十四柜,海中惟甘泉以難得,勺水不以惠人;多備以防久泊也[13]。

      官船的規(guī)格樣式記載得甚為詳實,是我國歷史上較早詳細記錄出海巨舟樣式的文獻之一,有較大的科技史價值。

      《使琉球錄》還介紹了造船經(jīng)過:先是選用木材,其次又安排官員督造。為保證船舶的質(zhì)量,朝廷應(yīng)令負責(zé)造船的官員與使臣一同出使海外,只有將他們的性命與造船的質(zhì)量連在一起,才能確保他們在造船時不敢有半點馬虎。至于駕船者,應(yīng)選漳州經(jīng)年在出海打漁、熟悉海洋風(fēng)濤和水性的漁夫……這些記載,不僅成為今人了解古代造船史的重要文獻,同時亦對明代使臣出訪提供了有力參考。以嘉靖三十七年出訪琉球的郭汝霖為例,他曾在出發(fā)前詳細研讀了陳侃所撰《使琉球錄》一書,并發(fā)出了“首訪是錄,如獲梯航……造船、用人、惟錄是據(jù)”[14]的感嘆。

      在前工業(yè)時代,以木舟沖風(fēng)破浪,征服巨洋,其危險可想而知。陳侃在書中提到了“銀棺”現(xiàn)象。所謂“銀棺”,即官方為出使海外的給事中、行人各做一副棺材。棺材上還會釘上幾塊銀牌,“倘有風(fēng)波之惡,知其不免,則請使臣仰臥其中,以鐵釘錮之。舟覆而任其漂泊也。庶人見之,取其銀物而棄其柩于山崖,俟后使者因便載歸[15],其目的是通過海上的漁人誘于銀棺之利,打撈遇難的外交使團,使他們的尸骨不致葬于大海而可回歸故土。

      《使琉球錄》還很生動地記載了東南沿海的媽祖信仰?!皨屪妗庇址Q“天上圣母”、“天后”、“天妃”、“天妃娘娘”等,其原型是宋代的林默娘,后成為東南沿海的海神信仰。陳侃在其書中寫道,海上遇風(fēng),“舟蕩不息,大桅原以五木攢者,竟折去。須臾,舵葉亦壞……舟人哭聲震天,予輩亦自覺決無生理,……但大呼天妃求救。予等為軍民請命,亦叩首無已。果有紅光燭舟,舟人相報曰:‘天妃至矣!吾輩可以生矣!’舟果稍寧”[16],陳侃一行最終脫險。從科學(xué)角度看,并不存在“海神護佑”的說法,安全抵達或許只是運氣好。在科技不發(fā)達的古代,出海遇風(fēng)暴,往往命懸一線,在兇險的海洋面前,人類是渺小、無助的,他們只能寄托于神靈的佑護,若能僥幸存活,便歸功于天妃媽祖的顯靈。這時,陳侃便將孔子“不語亂力怪神”的教導(dǎo)拋在一邊,歸國后上書皇帝,請求在海邊建造天妃廟,感謝天妃護佑。這些情節(jié),也為后世研究東南沿海的媽祖信仰提供了豐富可信的史料。

      總之,《使琉球錄》寫陳侃的親身經(jīng)歷,為后世留下了一部內(nèi)容翔實、描繪生動的史料。因他使官的地位,可自由出入琉球王庭,故他的筆觸更能反映琉球國的全貌。前代雖有關(guān)于琉球的記錄,但大都郢談燕說,霧里看花,只到陳侃此著,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真實描寫琉球的文獻。故其史料價值極大。

      二 《使琉球錄》的文學(xué)價值

      陳侃文筆練達,感情充沛,格式嚴謹,行文流暢,使《使琉球錄》在具有歷史真實性的同時又兼具了較高的文學(xué)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生動細膩的文筆

      琉球國遠在東南海角,漂洋過海方可至,陳侃等人此行所見所歷自當別于中華大地。作者用他的筆細致描繪了眾多的場景。如在記錄海上風(fēng)浪時,作者寫道:

      當此時,舟人哭聲震天,予輩亦自知決無生理。相顧嘆曰:“天命果如此!以計免者得之矣。狐死尚正首丘,嗚呼!狐之不能若也?!敝廴藷o所庸力,但大呼天妃求救。予等為軍民請命,亦叩首……是夕,果疾風(fēng)迅發(fā),白浪拍天,巨艦如山,飄蕩僅如一葦,稍后距水不下數(shù)丈,而水竟過之。長年持舵者衣盡濕,則艙中受水又可知也。風(fēng)聲如雷而水聲助之,真不忍聞。舟一斜側(cè)流汗如雨。予等懼甚,衣服冠而坐,欲求速溺,以紓其懼[17]。

      短短兩百字,既包含了對海上風(fēng)浪的直接描寫,又有舟人、使臣面對危急情形做出的反應(yīng)。疾風(fēng)、白浪、如山、一葦?shù)仍~的使用,無不凸顯此時的風(fēng)浪之大,情勢之危急。除了直接描寫外,作者又通過寫眾人“哭聲震天”、“大呼天妃”、“欲求速溺”,生動刻畫了場面的混亂無序、眾人的惶惶不安,從側(cè)面展現(xiàn)風(fēng)濤之險。直接描寫與側(cè)面烘托相結(jié)合,讓人能深刻感知到處于驚濤駭浪中的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海上風(fēng)云變幻,生命僅如一葦,片刻間便可沉于海底。這無疑為久居內(nèi)陸的陳侃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說海上數(shù)月是一次次的歷險,是九死一生的回憶,那么在完成冊封等事宜后,停留在琉球以待北風(fēng)而歸的生活無疑是閑適的。作者于中秋日參觀了琉球的寺廟,“殿宇弘敞壯麗,亞于王宮。正殿五間,中供佛像一座,左右皆藏經(jīng)數(shù)千卷。夷俗尚佛,故致之多。上覆以板,繪以五彩,下用席數(shù)重,清潔不可容履。殿外亦鑿小池,甃以怪石。池上雜植花卉,有鳳尾蕉一本,樹似棕而葉似鳳尾。徜徉良久,塵慮豁然”[18]。對琉球國寺廟的描寫,從佛像到藏經(jīng),從殿宇到小池,作者細致地觀察了琉球國的寺廟特色,不論是極上彩繪還是殿外鳳尾蕉,無不給人一種靜謐雅致之感,用“不可容履”表現(xiàn)其清潔,見出作者對此處的喜愛之情。除參觀寺廟外,作者還記錄了八月十六明月朗照之景:“月明如晝,海光映白,松影篩青。令輿人緩步徐行,縱目所適,心曠神怡,樂茲良遇,忘其身之在海外也。”[19]因是中秋后一日,夜空懸著一輪滿月,月光如晝,在海水倒映下,天地皆白。用一個“篩”字,既寫出松樹之蒼翠挺拔,又顯出月光之清朗。夜晚四處可見青翠之色,月光拂照,青松投下了細細的青色光影。這些描寫,讓人驚嘆作者表現(xiàn)手法之細膩。

      總之,盡管作者的本意不在于炫耀文采,但其生動的文筆讓讀者能真切感受到海上風(fēng)雨如晦的驚心動魄,也讓我們領(lǐng)略到琉球國奇異的景色之美。

      (二)儒家情懷的細膩表達

      “夫情動而言形,理發(fā)而文見”[20],語言是作者內(nèi)心情感的表達與抒發(fā),真摯充沛的感情是一篇佳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由此寫成的作品才能在歲月的沉淀之后依舊打動人心。

      陳侃在被封為正使前,擔(dān)任給事中這一官職,在明朝只位于七品左右,但此次出使需乘船出海,風(fēng)險極大,因而就有人勸說道:“海外之行,險可知也。天朝之使遠冒乎險,而小國之王坐享其封,恐非以華馭夷之道。盍辭之,以需其領(lǐng)?!盵21]這句話說得很有水平:于公,它站在了華夏馭夷的大局上,振振有詞,大義凜然;于私,陳侃得以推脫皇命,免于風(fēng)險。這也證實了出使琉球風(fēng)險之大,官員避之唯恐不及的心態(tài)。面對此種關(guān)心,陳侃回答:

      君父之命,無所逃于天地之間。況我生各有命在天,豈必海外能死人哉?領(lǐng)封之說,出于他人之口則為公議,出于予等之口則為私情,何以辭?勿聽[22]。

      陳侃等人并非不知道此行的危險,只是皇命既下就斷無畏險不去的道理。這種態(tài)度很好地詮釋了“居廟堂則憂其君”的儒家忠君受命的思想。除此之外,作為本次出訪的正使,陳侃真正做到了對國家之財?shù)墓?jié)約與愛惜。原定的出海之日北風(fēng)大作,晝昏如夜,所以旁人都勸陳侃推遲出行,但陳侃卻說:“遲而得已行,姑少待焉,可也。終不能已,遲之何益?今人既集矣,渙之恐難卒。萃舟不速行,器具易竊,有司費已侈,緩則更倍之。”[23]可見作者以君王重托為己任,處處為國著想,不避風(fēng)險,不誤行期,一個清廉正直的官員形象呼之欲出。

      身為正使,首次出使海外,命運究竟如何,恐怕是他自己也無法回答的問題。既身負皇命需完成使命,又要為全船人員的生命負責(zé),這份壓力從出發(fā)之日便開始了。從福建出發(fā),初次見到月光下的大海,是一種“四顧廓然,茫無山際,惟天光與水光相接耳,云物變幻無窮,日月出沒可駭”[24]的景色,作者也不由得嘆為“誠一奇觀也”。寥寥數(shù)筆,將大海的一望無際,海天一體,云翻浪涌,日月皆從海中升起的壯闊之景展現(xiàn)于世人面前。但此時作者的心情卻是“雖若可樂,終不能釋然于懷”[25]。懷抱詔敕,漂于極不熟悉的大海之上,兇險莫測,陳侃心情不敢有片刻的放松。負君之命,忠君之事,陳侃的儒家情懷令人動容。

      作家不僅展示了大明使臣的儒家情懷,而且對琉球國新王和官員的仁者風(fēng)度有生動的刻畫?!笆迦罩ΓZ風(fēng)暴雨倏忽而至……因念港口之舟,恐不及系,遣人視之,答曰‘昏黑不辨牛馬,而歧路安可分?’”[26]明朝使臣憚于風(fēng)暴和道路昏黑難行,不敢出門護船。但作為東道主的琉球國卻做到了“舟人夜半時至,法司亦夷官之尊者,路且遙,不避而來”[27]。琉球國人的熱情與好客實讓人感動。這不禁讓作者感慨:“御風(fēng)冒雨而行者,必其骨肉顛沛而不容巳,孰能視他事如家事,而艱險不辭者乎?夷之君臣其亦可感也?!盵28]琉球國上至官員下至船夫在風(fēng)雨中護船的義舉深深打動了大明使臣,使他們由衷感慨琉球國為仁義之邦,有“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之仁者之風(fēng)。

      陳侃《使琉球錄》一書的目的在于如實記錄出訪琉球之見聞,而非著意于塑造人物形象,展現(xiàn)個人魅力。但在實際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真實表現(xiàn)了忠皇命、以己度人的儒家情感。通過這種情感的發(fā)抒,使書中的人物形象清晰而又鮮活生動,今天讀來,仍饒有情致。

      (三)標準的公文文體示范

      《使琉球錄》一書分為序言、正文、附錄三個部分。序言謄錄了一份圣旨,一道敕喻,一篇論祭文。全書主體為《使事紀略》。附錄包括了《群書質(zhì)異》、《天妃靈應(yīng)記》和陳述出訪事宜的章表文書?!妒故录o略》一文運用了場景描寫、心理描寫、側(cè)面烘托等手法,極具可讀性。對紀實性與文學(xué)性的平衡問題,作者也有很好的處理。此書除敘游歷之外,還收入一系列的事務(wù)文書。劉勰說公文這種文體“雖藝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務(wù)也”[29]。公文的特點是內(nèi)容清晰,格式謹嚴。《使琉球錄》中的公文也頗具文體及文學(xué)價值。

      全書最后一部分是作者回國后,將此行的所見所聞所感以書面形式上報皇帝,乃公文中的章表一類。章表是一種“章以造闕,風(fēng)矩應(yīng)明;表以致策,骨采宜耀”[30]的文體,具有“繁約得正,華實相勝,唇吻不滯”[31]的特點。陳侃在上書的過程中提及了造船的重要性,但有關(guān)造船的過程與規(guī)制并未如《使事紀略》中一般詳細,而只做了一個大致的說明;在琉球國的見聞也只是摘取其中最為重要四件事情:迎詔敕、留詔敕、贈黃金、建天妃廟。在前三件事情的表述上,作者皆只用一句話交代清楚。而將海上的兩次遇險以及最終轉(zhuǎn)危為安的過程做了詳細的講述,以期皇帝準允賜祭。除了恰當?shù)脑斅园才磐?,語言亦做到了華麗與樸實相結(jié)合,如“迨今皇上御極以來,制禮作樂,聲教四敷,彼知中國之圣人復(fù)生……”[32]類似的表述沒有刻意追求華麗的辭藻,但亦不是味如嚼蠟、蒼白無力的平淡敘述,表現(xiàn)了章表語言應(yīng)有的樸實與莊重。

      除章表這一文體外,公文部分亦涉及到“列”這一文體?!傲姓?,陳也。陳列事情,昭然可見也”[33]。是說其特點在于清楚地羅列事實。書中的群書質(zhì)異部分便屬于此類文體。陳侃辨析群書,要言不煩,清晰有條理。附錄部分,陳侃以時間為序,清晰講述了自嘉靖十二年五月造船之日始至嘉靖十三年十月初二日還,一行人于此期間所經(jīng)歷的大小事宜,羅陳周詳而又簡潔,方便皇帝閱讀,顯示了陳侃對“列”這一公文樣式的嫻熟運用。

      總之,《使琉球錄》生動描寫了明朝使臣航海出使琉球的艱辛,向世人再現(xiàn)了五百年前琉球國的地理風(fēng)物、民情民俗,成為后世出訪琉球使臣的必讀書目,亦成為后人研究琉球史的重要參考書,從而有豐富的史料價值。該書敘述生動,文字簡潔有力,并富有情致,其中的公文寫作,典雅規(guī)范,極具可讀性。這些都顯示了《使琉球錄》不僅史料價值大,而且亦極富文學(xué)價值。

      [1][2][3][4][5][6][7][8][9][10][11][12][13][15][16][17][18][19][21][22][23][24][25][26][27][28][31][32][明]陳侃.使琉球錄[M].明嘉靖刻本.

      [14][明]謝杰.使琉球錄[M].明萬歷刻本.

      [20][29][30][33][南]劉勰.文心雕龍[M].王志彬,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

      (責(zé)任編校:余中華)

      The Value Exploration ofShiLiuQiuLu

      WANG Tian

      (College of Art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CHEN Kan was sent to Liuqiu as an envoy under the order of Jiajing, the emperor of the Ming Dynasty. Before his visit, the records of Liuqiu were not adequate, and a lot of contents were inaccurate. However,ShiLiuQiuLuwritten by CHEN Kan introduced the information of his visit to Liuqiu, and attached relative historical materials by those who came before him. This book vividly depicted the hardship of his voyage, recorded the suzerain-vas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iuqiu and the Ming Dynasty, showed the geographic features and folk customs of Liuqiu 500 years ago, and corrected the inaccuracy of relative records of this place. It not only has profound historical value, but also has high literature value. On the required reading list for the envoys to Liuqiu,ShiLiuQiuLuis the important reference of the study of Liuqiu.

      ShiLiuQiuLu; historical material value; literature value

      2016-09-05

      汪沺(1993— ),女,安徽銅陵人,安徽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碩士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

      I206.2

      A

      1008-4681(2017)01-0110-04

      陳侃(1489—1538),字應(yīng)和,明嘉靖五年進士,授行人,后任刑科給事中,遷吏科左給事中。嘉靖十一年(1532)被嘉靖帝任命為正使,前往琉球國冊封該國世子尚清為中山王。使團船隊在海上漂流37天后抵達琉球,在琉球國停留115天。完成任務(wù)歸國后,陳侃寫成《使琉球錄》,成為古代中國記載琉球的重要文獻。

      猜你喜歡
      琉球
      中國琉球語研究現(xiàn)狀
      明清時期中國與琉球關(guān)系簡析
      琉球的領(lǐng)土地位與自決權(quán)
      明朝琉球建立宗藩關(guān)系的原因探析
      悲憤琉球
      全國新書目(2015年4期)2015-05-11 13:35:05
      破譯《琉球國書》碑
      大眾考古(2014年7期)2014-06-26 08:00:58
      琉球 沖繩
      為圣澤懷柔普 百神效順惟虔恭懇恩賜御書以彰靈應(yīng)事
      為恭報冊封琉球回閩日期事
      1609年薩琉之役原因探析
      长葛市| 阳信县| 吴忠市| 都江堰市| 南丹县| 林芝县| 达拉特旗| 左云县| 紫云| 静宁县| 宁海县| 南开区| 邛崃市| 鞍山市| 略阳县| 马公市| 桂阳县| 鲁山县| 五寨县| 陆丰市| 鹤峰县| 乳山市| 七台河市| 岫岩| 沂南县| 丽江市| 西乡县| 桐城市| 鄂托克旗| 昌吉市| 麦盖提县| 曲水县| 光山县| 凌源市| 河间市| 方正县| 格尔木市| 邛崃市| 唐山市| 英德市| 福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