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娟
[摘 要]批判思維是創(chuàng)新的前奏。在語文教學中,要給予學生批判思維的時空,讓其獨立思辨,表達個性觀點;要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思維的意識,鼓勵質疑,勇于挑戰(zhàn)權威;搭建學生批判思維的平臺,強化交往,創(chuàng)設交流情境;指引學生批判思維的路徑,多元遷移,提升語言能力。這樣,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就會得到提高,創(chuàng)新精神就會形成。
[關鍵詞]批判思維;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7-0019-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闭Z言是思維的外殼。因此,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究其本質還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是發(fā)展個性、鼓勵創(chuàng)新的應然選擇。
一、給予時空,讓學生獨立思辨
新課程呼喚個性閱讀,課堂教學要圍繞個性閱讀展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獨立思辨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由探究、積極思考,大膽地展示個性觀點,以培養(yǎng)他們的思辨意識,強化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教學蘇教版的《小兒垂釣》這首古詩時,一個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小孩不回答路人,是不是很沒有禮貌的表現(xiàn)?”筆者順勢引導:“誰能幫助他解答這個問題?”“我認為是沒禮貌,行人問路,我們應該站起來熱情地回答?!币粋€學生說?!拔艺J為不能說沒禮貌,他是怕把魚驚跑了,所以不敢大聲說話?!绷硪粚W生反對道。筆者追問:“他為什么招手,他在想什么?”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在想請不要這么大聲,會把我的魚嚇跑的。”“我趕緊打個手勢阻止他叫喊,千萬不要嚇跑我的魚?!惫P者接著追問:“如果是你,你怎么打這個手勢?”一個學生說:“我會招呼行人靠近,然后小聲地為他指路。這樣做,既能幫助他人,自己又能釣到魚,一舉兩得。”……學生一次次的獨立思辨,一次次展示自己的見解,將對詩歌的理解從表層發(fā)展到對人物形象的個性解讀,加深了對小兒形象的理解,自覺樹立了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思辨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思維的途徑。在語文教學中,應該面向所有的學生,積極為他們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會獨立思辨,引導他們學會用批判的眼光發(fā)現(xiàn)問題、以批判的思維分析問題、用個性的觀點解讀問題。
二、培養(yǎng)意識,鼓勵學生質疑
質疑是批判思維的重要標志。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不唯書、不唯師的意識,鼓勵他們大膽質疑文本或者教師,培養(yǎng)他們敢于挑戰(zhàn)權威的精神。這樣在探究質疑中,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在教學蘇教版《夸父逐日》一文時,筆者根據(jù)學生對神話故事的喜歡,鼓勵他們大膽質疑,嘗試向權威挑戰(zhàn)。學生初讀課文后,大膽質疑:“夸父能以瞬間2000里的速度飛行,是不是和激光的速度差不多呀?”“夸父想抓住天上的太陽,伸出兩條手臂去抓巨大的火球,而太陽與地球一樣都是巨大無比的,那夸父究竟有多高,他的手究竟有多大?”“黃河和渭河里的水難以用數(shù)量計算,可夸父兩口就全部喝完,還沒有解渴,他的嘴、他的肚子到底有多大呢?”“大地、山河都因夸父倒下而發(fā)出震耳欲聾的響聲,那豈不是無數(shù)動物會因他的倒下而丟掉性命,即使壓不死,會不會被震得變聾呢?”“夸父的手杖居然會變成一片桃林,真是不可思議?!薄瓕W生在自由質疑中進入文本,放飛想象,展示了他們批判性思維的成果,賦予文本個性化的解讀。同時,筆者用心傾聽學生的回答,并相機引導。質疑讓學生充分領略了夸父的神奇。
質疑,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思維的有效途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巧設疑問來開啟學生批判思維的閘門,讓學生學習質疑、善于質疑,從而勇于挑戰(zhàn)權威。
三、搭建平臺,強化互動交往
創(chuàng)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要以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能力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契合文本內容的情境以及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強化他們的批判意識,促進學生探究活動的深入開展。
在教學蘇教版《漁夫的故事》一文時,筆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互動的教學情境,以強化生生之間的交往。筆者借助多媒體播放兩組情境圖,并讓學生按照以下要求講述故事。
1.漁夫降服了魔鬼,拖著漁網(wǎng)空手家。他的妻子詢問原因,漁夫想要慢慢向妻子詳細說來,可妻子忙著編織漁網(wǎng),只要求簡短敘述。請你幫助漁夫組織語言,簡述海邊發(fā)生的故事。
2.傍晚漁夫將其他打魚的鄉(xiāng)親召集起來,向他們講述自己遇到的故事。請你幫助漁夫講一講魔鬼的故事吧!
學生自主思考后開始展示交流:“我今天出海捕魚時,一收網(wǎng)就發(fā)現(xiàn)撈出了一個瓶子。這個瓶子里發(fā)出聲音,我就打開瓶蓋。沒想到,里面裝的是個魔鬼。在他想吃掉我時,我騙他進入瓶子里,最后把瓶子扔進大海?!薄拔医o大家說一下今天出海遇到的危險。我捕魚時打撈出一個用錫封口的膽形的黃銅瓶,那錫上面還有所羅門的印章。這個瓶子里裝著魔鬼。我聽信了他的鬼話將他放出來險些使我喪命。幸虧我用計將他引入瓶子里,再扔進大?!睂W生交往互動中設身處地,有效地深化了他們的批判思維,感受到了漁夫的智慧。
交往,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思維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設交往情境,引導學生學會爭論,使其批判思維在交流學習中閃現(xiàn)火花,產(chǎn)生批判思維的精神。
四、指引路徑,多元遷移運用
語文教學要以文本為依托,煉就學生舉一反三的本領, 實現(xiàn)語文能力的遷移。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深入挖掘文本的有效信息,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技能,自主辨析、感悟知識運用規(guī)律,在批判思維中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蘇教版《推敲》一文時,筆者引導學生學習賈島反復推敲精神,嘗試推敲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請同學們思考,我們可以用什么字來替換‘綠字?”學生自由朗讀詩歌,開始調動自己的經(jīng)驗。為了幫助學生,筆者補充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 “我想到‘過 字,春風又過江南岸,可以解釋為春風吹過江南的河岸。”“我想到‘到字,又到江南岸,就是又來到江南岸?!薄拔蚁氲健R字,春風又臨江南岸,讀起來更順口?!薄罢l能說說作者為什么最后選擇了‘綠字呢?”“我認為‘綠字讓我們感受到了春風吹拂后的江南,煥發(fā)著活力,仿佛讓我們看到一片綠色。”“我認為‘綠字能夠生動地展現(xiàn)江南春天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色?!薄卮疬€在繼續(xù),學生的批判思維得以激活。他們各抒己見,由表及里地解釋、還原了“綠”字,并創(chuàng)造性解讀“綠”字。這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以提升。
多元遷移,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思維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潛心挖掘教材蘊含的有效素材,依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適當?shù)赝卣褂柧殻杂行嵘龑W生的語言能力,促使學生向思維更深處漫溯。
正如朱清時院士所說:“沒有批判思維,學再多本事都是零?!币虼耍谡Z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思維勢在必行。給予學生批判思維的時空,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思維的意識,搭建學生批判思維的平臺,指引學生批判思維的路徑……讓學生的批判思維盡情碰撞,暢享語文學習的快樂,這樣一定能培養(yǎng)出具有獨立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