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薇
摘要 在基因工程技術發(fā)展的影響下,各國對轉基因食品的研發(fā)也在不斷加快,而轉基因食品的出現(xiàn)伴隨著食品安全問題,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信任度并不高,為了使人們可以對轉基因食品進行自主選擇,各個國家與組織機構要求企業(yè)對生產(chǎn)的轉基因產(chǎn)品進行標識,這也對轉基因食品分析檢測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紹了轉基因食品分析檢測技術的內(nèi)容,探討其研究進程,并對轉基因食品分析檢測技術的未來發(fā)展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 轉基因食品;分析檢測技術;基因工程
中圖分類號 TS207.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3-0236-02
20世紀70年代重組DNA技術的問世將生物技術帶進基因工程時代,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在世界范圍內(nèi)迅速崛起,轉基因植物在全球范圍內(nèi)得到廣泛種植,隨之而來的轉基因食品也迅猛發(fā)展。由于轉基因生物技術的廣泛應用和轉基因作物的大規(guī)模種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也已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1 轉基因食品標識制度與分析檢測技術
我國在2015年對《食品安全法》的修訂中有明確的指示,企業(yè)對轉基因食品必須按照規(guī)定進行標識。目前國際中對于轉基因食品標識制度主要分為強制性標識與自愿性標識2種。在我國對于轉基因食品的標識有著較為嚴格的法律制度,對于企業(yè)生產(chǎn)與經(jīng)營的產(chǎn)品中轉基因食品含量超過閾值必須進行標識。而在一些歐美國家對轉基因食品標識沒有嚴格的要求,只對于存有過敏因素的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記。而在我國產(chǎn)品進口時需要進行嚴格的分析檢測,對于合格的轉基因食品批準進口并進行轉基因標識,其也是產(chǎn)品流通的關鍵。由此可見標識的重要性[1]。
而對轉基因產(chǎn)品的標識需要通過分析檢測來實現(xiàn),故轉基因食品標識制度是轉基因食品的重要標簽。實際檢測能力決定標識制度的建立,定性和定量分析檢測技術所達到的檢測限為標識制度提供科學依據(jù);然而在實際檢驗檢疫工作中標識制度是通過檢測技術來實現(xiàn)的。因此,標識制度與分析檢測技術的關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2]。
2 轉基因食品問題現(xiàn)狀
2.1 轉基因食品概述
在基因工程中,利用DNA重組技術將外源性基因轉移到其他生物體中,使生物體顯現(xiàn)出特殊的遺傳特征與生物性狀,得到新的基因重組的生物體就是轉基因的內(nèi)容。而所謂轉基因食品則是應用這些特殊的生物體進行加工而成的食品。
轉基因在某種程度上只是利用外源性基因加快生物體的生長進程,在基因工程中,轉基因食品主要是為了縮短作物生長周期、增加作物產(chǎn)量、增加抗病蟲害能力,從而有效降低生產(chǎn)成本,提高作物的生產(chǎn)效益。在目前的轉基因研究中,并沒有發(fā)現(xiàn)食品中含有大量的毒素。但是由于轉基因食品屬于人工制造的外來生物體而非自然選擇生成的物種,在基因漂流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基因序列的改變無法完全地進行掌握,外源性基因在與DNA進行重組時存在著不可控制的性狀,因而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無法進行確切的定論[3]。
2.2 轉基因食品存在的問題
轉基因食品自出現(xiàn)開始便成了一種非常具有爭議的食品,越來越多的轉基因食品流入市場與媒體的發(fā)酵使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質疑。而在轉基因食品安全的問題上,目前還沒有嚴謹?shù)目茖W結論與研究報告對其安全性給出確切的證據(jù)結論,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轉基因食品是由基因植入及基因重組形成的新的生物體,其原本具有的結構與成分是否發(fā)生了變化;第二,轉基因食品不是自然界生成的產(chǎn)物,食用轉基因食品是否會對人體產(chǎn)生負面影響,長期食用是否會有毒素的積累,對人體的發(fā)育生長有什么影響;第三,轉基因作物不是在自然選擇下出現(xiàn)的產(chǎn)物,其是否會對生物鏈有影響,是否會破壞生態(tài)平衡;第四,轉基因作物是基因流動下的產(chǎn)物,這種情況下是否會出現(xiàn)基因污染的情況,波及到其他自然界的作物,使其基因發(fā)生改變[4]。
由于上述這些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因而才迫切需要完整、準確、嚴謹?shù)霓D基因食品分析檢測技術對其安全性進行保證,從而進一步完善我國轉基因食品監(jiān)管方面的科學規(guī)范。
2.3 轉基因食品檢測技術的內(nèi)容和分類
目前,對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主要依靠轉基因食品分析檢測來進行測定。而在轉基因食品的分析檢測過程中,主要是對DNA、蛋白質及核酸這3類物質進行測定,可以根據(jù)這3類物質分成3個種類的檢測方法,在實際情況中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檢測方法的聯(lián)用。由于蛋白質水平檢測方法僅適用于未進行加工的食品檢測和新鮮食品范圍,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因而現(xiàn)階段外源基因測定方法的使用范圍較為廣泛[5]。
3 轉基因食品檢測技術的研究進展
3.1 蛋白質印跡檢測技術
蛋白質印跡檢測主要是利用聚丙烯酰氨凝膠電泳對轉基因食品外源蛋白質進行分離,并與顯色酶反應進行結合,從而使外源蛋白質可以有效地進行分離檢測。這種檢測方法主要是對轉基因食品中不可溶蛋白質進行分析,檢測在轉基因食品中的蛋白質含量,并與蛋白質預定限值進行比對。
3.2 復合擴增PCR檢測技術
目前在轉基因食品檢測中多重PCR檢測技術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檢測手段。PCR(聚合酶鏈式反應)一般只能對1個DNA片段進行放大擴增檢測。為了能在轉基因食品檢測中獲得更全面的基因序列信息,在進行基因檢測時利用PCR反應原理進行多重檢測,由此形成了復合擴增PCR轉基因食品檢測技術。這種檢測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檢測效率,并且可以對基因序列多個靶位點同時進行檢測,實現(xiàn)轉基因食品檢測的準確性與可靠性[6]。
3.3 外源DNA檢測技術
轉基因食品主要是將外源DNA導入生物體中,而對外源DNA的檢測主要是對植入的DNA片段進行轉基因食品基因序列特征的檢測,以轉基因食品DNA序列作為檢測目的,轉基因食品核酸水平檢測作為最主要的轉基因產(chǎn)品檢測技術,其主要檢測啟動子、基因和終止子,便于檢測轉基因食品。
3.4 基因芯片檢測技術
基因芯片是對轉基因生物體的基因組序列進行測定,通過將轉基因食品的DNA有規(guī)律排布在硅片或是玻片上形成微距陣。通過對基因芯片上的基因序列進行計算機軟件的計算處理,從而獲得轉基因食品的基因特征與生物信息,這種方法可以準確有效地對轉基因生物體的基因表達特征進行檢測[7-9]。
3.5 LAMP檢測技術
LAMP(環(huán)介導等溫擴增)技術是眾多核苷酸擴增技術中的一種,這種技術在使用時沒有特定的環(huán)境條件要求,只需要在恒溫狀態(tài)下就可以進行檢測試驗,操作技術較為簡單。LAMP檢測技術主要是利用顯色反應對轉基因生物體進行觀察,并且利用濁度儀對其在反應過程中產(chǎn)生的沉淀物進行檢測判斷,是一種較為簡單的檢測技術。
3.6 聯(lián)用檢測技術
聯(lián)用檢測技術主要是集合多種檢測技術的優(yōu)點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有效的分析檢測,這樣可以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在基因檢測中,現(xiàn)有的聯(lián)用檢測技術有PCR技術與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的結合使用等方法[10-11]。
4 結語
轉基因食品分析檢測技術主要是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進行評價。目前,轉基因食品分析檢測技術有多種,由于轉基因食品的基因片段不同,因而采用的檢測技術也需要依據(jù)實際需求進行選擇,確保檢測技術的有效性。在未來市場上會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轉基因食品,分析檢測技術作為其中重要的檢測手段也必定會有新的發(fā)展。
5 參考文獻
[1] 程柳洋.轉基因食品分析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食品界,2016(4):72-73.
[2] 王晨光,許文濤,黃昆侖,等.轉基因食品分析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4,35(21):297-305.
[3] 曹福成.試論轉基因食品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科技與企業(yè),2013(9):338-338.
[4] 陳軍紅,牛智光.簡述轉基因食品的分析檢測技術[J].科研,2016,3(11):174.
[5] 王廣印,范文秀,陳碧華,等.轉基因食品檢測技術的應用與發(fā)展Ⅰ.主要檢測技術及其特點[J].食品科學,2008(10):698-705.
[6] 蔡翠霞.轉基因食品DNA提取及寡核苷酸芯片檢測技術的研究[D].廣州: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
[7] 李月娟,吳霞明,王君,等.食品分析及安全檢測關鍵技術研究[J].中國釀造,2012(12):13-17.
[8] 宋姍,龔加順.轉基因食品及其檢測技術的研究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5(5):133-137.
[9] 顧愛國,王偉,張曉強,等.轉基因食品檢測技術的研究進展[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06(3):180-183.
[10] 徐茂軍.轉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非預期效應的分子檢測技術[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4(8):78-82.
[11] 陳乃用.生物技術與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爭論[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1(4):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