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俊愛 周厚高
摘要 花卉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為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在做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通過貫徹落實“學產結合、學研結合”的教學思想,開展實踐教學,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摸索教學與科研、生產相融合,理論知識傳授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建立起“課堂+實驗室+實地+實習基地”的培養(yǎng)模式。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關鍵詞 花卉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3-0276-02
Abstract Floriculture is a practical course.In order to improve actual operation and hands-on capacity of students,through implemented the ″Learning combined with production,learning combined research″,the practice teaching was carried out,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was improved, a teaching mode of integrat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was established,theoretical knowledge taught and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were integrated,and a training mode of ″classroom+laboratory+field+practical base″ was established.It aroused students′ competi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and enhanced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Key words floriculture;practice;teaching mode;reform;innovation
花卉學是園林、園藝等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極具實踐性和應用性;同時也是一些相近專業(yè),如農學、林學、草業(yè)科學等專業(yè)的選修課,或者全校的公共選修課[1]?;ɑ軐W實踐教學培養(yǎng)學生在花卉的分類、繁殖、栽培管理和園林應用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學習和操作實踐技能。學好此門課程可為學生今后學習園林植物配置、園林規(guī)劃設計、園林綠地規(guī)劃等課程打下專業(yè)基礎。傳統(tǒng)花卉學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隨著園林等相關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花卉學實踐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為此,不少高校進行了很多探討[2-7],但收效甚微。如何有效地進行花卉學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是當代高校教育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1 花卉學實踐教學現(xiàn)狀
1.1 硬件設施條件有限
目前,花卉學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花卉辨識及花卉的繁殖與栽培管理等方面?;ɑ鼙孀R實習主要是指結合理論課程,在學校溫室、花木基地、附近公園、植物園等現(xiàn)場授課,對園林植物進行認知的實習,一般以分散式進行。由于人多嘈雜,只有緊跟教師周圍的一小部分學生才能聽清教師講解的內容,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另外,花卉繁殖與栽培管理的教學實踐由于部分學校硬件設施有限,導致有的實驗只能由教師操作演示,無法實現(xiàn)學生全體參與。
1.2 實踐教學時數(shù)相對不足
以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園林專業(yè)的花卉學為例,課時為48學時,其中實驗教學18學時,還有大學生運動會、藝術節(jié)等活動,學生實踐教學時數(shù)遠遠不夠。若是將花卉學實踐課程納入到專業(yè)課綜合實習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實踐教學時數(shù)欠缺的問題,同時還有利于提高學生在園林綠化、規(guī)劃設計中對花卉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1.3 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主要是學生學習動力和團隊精神相對缺乏。部分學生對實踐教學興趣不大,在實驗、實踐過程中不愿意動手;遇到一些困難或是消耗精力和體力較多的實驗、實踐時有畏難情緒。此外,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太強。
1.4 實踐教學考核較簡單
在大多數(shù)高校的課程考核中,實踐教學考核較簡單,成績=期末考試成績×70%+平時成績×30%,而實踐課的考核成績包含在平時成績中,并不單獨考核,也沒有一定的考核標準,這種考核方式對實踐要求較低,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5 實踐教學資源不夠豐富
一些高校沒有相應的實踐基地或因實踐基地太遠,受到交通、經費等的限制,很難將實踐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有的校內實踐基地太少且過于簡陋,建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又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導致部分實踐課程不能正常開展,學生實習不能得到保障。
1.6 綜合性實驗時間安排不合理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一般一個實驗安排3學時,但是有些綜合性實驗周期長、短期內無法得到結論,如一個無土栽培實驗,至少需30 d,在規(guī)定學時內只能完成其中很小一部分的實驗內容,難以開展完整的實驗。大部分情況下,學生只在校外生產現(xiàn)場進行短時觀察,不會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這就導致學生對操作技術沒有整體的認識,達不到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教學目的[8]。
2 實踐課程改革途徑
2.1 革新實踐內容,增加綜合性課程設計
花卉與社會經濟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花卉新品種、應用形式以及新技術的產生速度也越來越快,如節(jié)日用花、無土栽培及垂直綠化等,但是這些并沒有在教材里體現(xiàn)出來。需要相關教師及時更新花卉知識,在實驗教學中及時補充花卉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產業(yè)動態(tài)和市場行情。同時,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要不斷綜合相應的知識結構來開展教學研究,集體研討教學大綱,多開展綜合性實驗實習,并注重課程之間的銜接,克服內容的相互重復和脫節(jié)問題,促使學生融會貫通、綜合運用所學知識[9]。
2.2 革新實踐課程教學方法
現(xiàn)在的教學方法多數(shù)還是以傳授為主,而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實施學生基地實驗規(guī)范、基地學生課余生產活動等,引入啟發(fā)式、參與式、討論式和案例式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和綜合運用知識的積極性,并結合生產任務、課程論文、學科小型科研和讀書報告等,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10]。
2.3 將科研融入實踐教學
開展小型科研是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徑。結合基地的生產計劃、教師的科研方向及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和學生討論確定論文選題,學生提出研究思路,然后逐一修改和指導。鼓勵學生從社會中尋找課題,綜合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督促教師掌握學科前沿動態(tài)、提升自身科研能力。
2.4 參與生產和營銷
結合基地生產經營任務,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到基地內花卉、盆景、苗木的日常生產中,參與從整地、栽培、日常養(yǎng)護管理到銷售的全部生產與營銷環(huán)節(jié),做好生產日志和系統(tǒng)觀察觀測記錄,形成生產報告。結合基地收到的花卉裝飾、盆花租擺與庭園綠化等訂單,組織實踐教學和生產實踐。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和對專業(yè)的熱愛,同時增長才干。
2.5 完善考核體系
通過改革考試評分辦法,以考核應用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荚嚦煽?理論考試×40%+實驗技能(基本、專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40%+實驗報告×20%。即在理論和實驗實習考核的基礎上,結合現(xiàn)場考核成績、生產日志記載情況、責任田產量和產品質量、課程論文等方面綜合評定其課程成績,力求做到“教一學二考三”。改變學生只需記筆記、背課本、臨時突擊就能輕松考核過關的現(xiàn)狀。
2.6 注重教書育人
我校園藝專業(yè)扎根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立足都市園藝和園藝產業(yè)化,弘揚“扶助農工,注重實踐”的辦學宗旨,培養(yǎng)能學以致用的應用型高級專業(yè)人才,服務地方經濟,在廣東地區(qū)現(xiàn)代園藝人才培養(yǎng)基地隊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現(xiàn)在生源擴大到黃河以南多個省區(qū)。在實踐課程教學中,教師以嚴謹?shù)慕虒W作風、規(guī)范的管理制度、嚴格的學習紀律培養(yǎng)學生;以率先垂范的行動來帶動學生參與實踐;以我國豐富的觀賞植物資源和快速發(fā)展的花卉科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專業(yè)思想教育。
3 結語
花卉學實踐教學是高校園藝、園林專業(yè)及相關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隨著花卉相關學科的快速發(fā)展和教學改革的推進,教學模式應不斷適應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只有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才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專業(yè)綜合素養(yǎng)[8,11-12]?;ɑ軐W實踐教學改革是一項持久而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在實踐教學中要經過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形成適合我國高?;ɑ軐W教學的發(fā)展之路,為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實用型技術人才而努力奮斗[13-16]。
4 參考文獻
[1] 包滿珠.花卉學[M].2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0.
[2] 孫敏,付興國.以花卉學教學改革為基點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理念和實踐應用能力[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9(16):340.
[3] 陳昭炎,李惠玲,范明星,等.開放實驗教學與管理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11):107-109.
[4] 藍蔚青,謝晶,張飲江,等.高?;ɑ軐W課程改革與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32):15995-15996.
[5] 陸萬香.園林專業(yè)花卉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6(1):245-248.
[6] 喻蘇琴,涂淑萍,連芳青.園藝專業(yè)《花卉學》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J].吉林農業(yè),2010(12):330-331.
[7] 陳永華,陳亮明,唐麗,等.“花卉學”實踐教學“興趣-動手-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4):182-184.
[8] 任四妹,歐鑒基.《植物遺傳育種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1):560-561.
[9] 郭先鋒,杜明蕓,趙蘭勇,等.園林專業(yè)花卉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林業(yè)教育,2009,27(1):70-72.
[10] 王海燕,聶立水,王登芝,等.“草坪營養(yǎng)與施肥”課程的雙語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林業(yè)教育,2012,30(1):63-65.
[11] 張金智,劉繼紅,胡春根.《園藝植物生物技術》課程的發(fā)展與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1):537-538.
[12] 于莉,安立龍,徐春厚,等.多樣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4(7):9-11.
[13] 寧云芬,黃有總.《花卉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1(4):132-133.
[14] 孟艷瓊,束慶龍,汪天,等.“花卉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林業(yè)教育,2008(1):73-75.
[15] 毛洪玉.農業(yè)院?;ɑ軐W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8(3):531-532.
[16] 藍蔚青,謝晶,李燕,等.花卉栽培與欣賞課程教學改革調查分析與思考[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2,9(9):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