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時代的全面到來,學校教育正在大步走向信息化。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所需情境,豐富課堂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提高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基礎科目,但從目前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來看,學生普遍對語文不感興趣、不夠重視。作為三大主科之首的語文,可謂處境尷尬。如何讓學生喜歡上語文是我們教師努力的方向,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就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很好的途徑。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內容,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一、信息技術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茖W研究也表明一個人如果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專心致志,成功的概率也很高。高中生之所以不喜歡語文,很大原因就是他們對語文缺乏興趣。
語文教材里的很多文章都是文質兼美的,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它再添一份美麗。例如古詩詞教學,只憑老師一張嘴,一支粉筆,很難描繪出文中的詩情畫意,這時候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像白居易的《琵琶行》,我們可以用幻燈片展現皎潔的月色、浩渺的江水、凋落的楓葉等畫面,再配合幽怨的琵琶曲……憂傷的樂曲,凄清的畫面將學生帶入了低沉的氛圍中,為文本的解讀奠定了情感基調。
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學習中的朗讀也需要多媒體的幫助。名家的朗誦,其激情和對內容的準確理解通過聲音傳達出來,不僅彌補教師自身的不足,更能帶給學生聽覺上美的
享受。
二、信息技術有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為了落實教學重、難點總會不厭其煩地多次講解,往往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仍然聽得云里霧里。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把無聲的文字和有聲的語言、視頻等結合起來,通過直觀、形象的感官刺激,化抽象為具體,突破教學重難點。
如《論語》中的《知其不可而為之》一課,學生如果僅僅從課文內容很難理解孔子的選擇,很難領會孔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以及他的執(zhí)著與追求所產生的文化意義。這時我們就可以用多媒體對教學材料做一些補充,如展示孔子經歷,或者補充后人對孔子的研究等。這樣一來,孔子這個人物就更加豐富而飽滿了。再如《六國論》,這是一篇政論色彩濃厚的史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七國之間的復雜局面和北宋與周邊列國對峙的局面展現出來,通過對比學生就可以清晰地理解文章內容了。
三、信息技術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能力
(一)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為了高效地利用課堂40分鐘,學生要做好課前預習工作?!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何況語言不像圖畫、音樂直接作用于人們的感官,它具有間接性的特點,必須通過讀者的理解,甚至一定的經驗參與,才能被接受。
預習作為語文學習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獲取知識的起點,當然預習應該有具體的方向。首先,學生借助網絡解決生字生詞,字詞是語文殿堂的磚瓦,為了能夠將語文大樓打造得更加牢固結實,此環(huán)節(jié)不可忽視;其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預習相關文學常識,雖然在考試中此塊內容已被淡化,但我認為不了解文本“背后的故事”很難對文章有深入準確的理解,而且語文教材背后常?!皠e有一番滋味”。再則,預習課文的邏輯層次,這樣做有利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并對自己寫作文時的布局謀篇有很大幫助。老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豐富預習的方式,例如開設個人博客、班級論壇、班級QQ群等,讓學生將自己的預習成果放到網絡平臺上交流、共享。
(二)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要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孟子曾說“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笨鬃右舱f“學而不思則罔”。培養(yǎng)學生學會思考,無疑是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想象往往基于教師的描述或者教材文字的描寫,而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將文字通過可視化的時空圖像“立”起來,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對學生思維的訓練有巨大的幫助。
例如《最后的常春藤葉》中,貝爾曼畫常春藤的情節(jié)沒有展現,教學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想象那時的情境:那是一個怎樣的夜晚?貝爾曼是如何冒雨踉蹌地爬到高處作畫的?學生根據已知情節(jié)發(fā)揮合理想象,對文本進行再創(chuàng)造,填補留白的同時自然就明白了貝爾曼在那個凄風苦雨的夜晚完成了一幅偉大的杰作,這幅作品喚醒了瓊珊對生的渴望,小說表現人性真善美的主題也就領會了。
再如教學《荷塘月色》時,為了讓學生把握文章的情感思路,我安排了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出切實可行的、便于記憶的板書,要求在形式上求變求新求美,然后再用多媒體進行展示,通過對比選擇最優(yōu)的設計。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交流學生的思維成果,收獲更多。
四、結語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結合平日的教學實踐不難發(fā)現,語文課堂上利用信息技術有助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有助于增大課堂的知識容量,有助于豐富教學形式,有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圖片、聲音、視頻信息,通過圖片再現、聲音渲染、視頻描繪等手段直觀地展示給學生,激發(fā)興趣,開闊視野,培養(yǎng)思維,突破難點,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慧.中學教學模式與方法[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張學慧.淺談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5(10).
[3]王洪波.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9).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