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閱讀專家吉姆·崔利斯說過:閱讀是教育的核心。閱讀能力即學習能力是人們普遍的共識。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提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睘榱艘龑W生廣泛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和閱讀品味,我們學校于2015年6月參加了河南省“群文閱讀實驗研究”的課題,并開始子課題“群文閱讀教師教學策略”的研究。一年多來,課題組實驗教師們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嘗試了許多不同議題的群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取得了初步成果,對群文閱讀教師教學策略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探索出五種群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課型
(一)以課本教材為主,由主題單元構(gòu)成的“單元整組”群文閱讀課
例如九上第一單元,單元主題是“自然山川”。四篇課文《鼎湖山聽泉》《林中小溪》《飛紅滴翠記黃山》《畫山繡水》都是寫景散文,單元學習核心“學會讀書”——吟哦諷詠而后得之。在教學中,筆者這樣設計:第一、二學時學生先用快速閱讀的方法自主閱讀四篇長長的課文,然后訂正生僻字的讀音,反復地吟詠誦讀精彩片段,接著概括出每篇課文所描寫的風景特點;第三學時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抓住這些風景的特點來描寫的,寫法上有什么異同點,給我們怎樣的啟示,領會到寫景文章的一般路數(shù);第四、五學時模仿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課文的典型寫法,寫一篇游記散文。從教學效果來看,原來需要九個學時的教學任務,我們僅用五個學時就完成了任務;學生的練筆作文涌現(xiàn)了不少優(yōu)秀習作,如趙浩然同學的《醉美西湖》和張伊哲同學的《咫尺乾坤記留園》,在三門峽市市直初中生作文個性化比賽中均獲得一等獎,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成績。
(二)突破教材編排,以課內(nèi)文本為主的“1+x”型的多文本閱讀課
這里的“1”可以是同一位作者,也可以是同一個主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根據(jù)學生年齡段的不同,確定“一篇帶一篇”“一篇帶兩篇”“一篇帶多篇”閱讀。七、八年級側(cè)重于“一篇帶一篇”的多文本閱讀;九年級側(cè)重于“一篇帶兩篇”“一篇帶多篇”的多文本學習。同一位作者,如在七年級時把蘇教版蘇軾的二篇詩歌《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和《浣溪沙》放在一起學習;九年級再整合七年級的二篇與《江城子 密州出獵》《記承天寺夜游》四篇文章一起復習;同一個主題,如進入九年級后,同學們接觸了貶謫文化,并熟悉了貶謫文化中幾個有代表性的大家作品:柳宗元和《小石潭記》、蘇軾和《記承天寺夜游》、范仲淹和《岳陽樓記》、歐陽修和《醉翁亭記》等。在九年級上期學習《醉翁亭記》時,精讀《醉翁亭記》這一課,然后比較閱讀這四篇文章。我制定了以下的四個學時的教學內(nèi)容:
第一學時:1.讀準字音,熟讀課文。2.借助課下注釋或工具書疏通文意。
第二學時:1.誦讀、感知每段的主要內(nèi)容。2.探究“太守之樂”的主要內(nèi)涵。
第三、四學時:1.比較《醉翁亭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記承天寺夜游》四篇文章內(nèi)容和作者精神境界的異同點。2.品味課文個性化的語言。
在整個四課時的學習中,由于教師對閱讀的要求明晰,學生與教師都沉浸在文本中,學生的閱讀效果更佳,閱讀收獲巨大,課堂閃光點頻現(xiàn),同時幫助學生遷移學習,提高了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新的問題的能力。
(三)由教材提供的專題學習或綜合性學習延伸出來的群文閱讀實踐課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在“學段目標與內(nèi)容”中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從七年級開始,每冊教材安排了兩個專題學習和多項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并提供了多篇“閱讀材料”。如七年級上冊專題學習“荷”,選編了《采蓮曲》《蓮葉》《贈荷花》《白蓮》等四首詩歌,《愛蓮說》《芙蕖》《荷塘月色》片段,《愛藕說》《我愛連有實》等閱讀材料,這些“閱讀材料”內(nèi)容寬泛,視野開闊。為了提高閱讀效率,我們運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多首詩歌散文的比較閱讀中去探究發(fā)現(xiàn)。通過閱讀同學們發(fā)現(xiàn)詩歌描寫內(nèi)容相同,但是不同詩人的表達風格迥異,于是大家從多個角度充分感受蓮花的形象,體會多篇詩文所蘊含與“蓮花”的文化魅力。這樣的學習為學生們接下去開展搜集相關(guān)詩歌、整理荷的知識散文、編小詩集等實踐活動打開了思路。
(四)以我校為學生訂閱的《群文閱讀新語文讀本》為內(nèi)容的課外閱讀課
由于學校大力支持我們的群文閱讀課題研究,為各個年級的每位學生訂閱了《群文閱讀新語文讀本》,這無疑為課題組的老師們進行課題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為了充分利用好這本資料,我們課題組的成員達成共識,專門設立了《群文閱讀新語文讀本》課外閱讀課。在七八九三個學段,分別完成《群文閱讀新語文讀本》七年級上下冊、八年級上下冊,和九年級全一冊的學習,并在學校每學期舉行的全體教師人人參與教改匯報課上進行課例展示。例如:課題組楊敏霞老師執(zhí)教的九年級群文閱讀課《感悟親情》——《溫馨》《湯水一生》《父親的畫面》這三篇課文,就是《群文閱讀新語文讀本》第一單元的內(nèi)容。
(五)著眼于中招復習備考的群文閱讀課
本課題的的大多實驗教師都在九年級任教,本著課題研究為教學服務的原則,我們積極探索能夠促進中招復習備考,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往年的九年級第一輪復習在分冊將十六篇文言文,三十四首古詩在按部就班的復習一遍,重復的多,提升的少,因為九年級的老師們是教學經(jīng)驗較為豐富老教師,在過去的兩年中,他們早已著眼中招,七八年級學習文言文和古詩的時候,就已經(jīng)考慮到中招考點的方方面面,基本內(nèi)容學生只需很快的恢復記憶,難的是如何在今后的復習中有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使學生們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提高,基于群文閱讀的復習課為我們的備考打開了新的思路。我們將十六篇文言文和三十四首古詩按多文本閱讀的要求進行分類并,一些課例還制作相應的課件。我們相信群文閱讀必將成為單篇閱讀的有益補充,為扎實的復習備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摸索出一套群文閱讀教學的基本教學流程
第一步:運用高效閱讀原理快速閱讀群文文本。
將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程漢杰先生研創(chuàng)的“現(xiàn)代文高效閱讀訓練體系”引進“群文閱讀”:重視高效閱讀形體、眼、呼吸訓練,從提高閱讀速度,閱讀積極性入手,以規(guī)律化和量化訓練為主要手段,達到迅速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的目的。
第二步:整體感知群文內(nèi)容,能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
第三步:就群文的某一方面深入探究,實現(xiàn)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如“選材角度”“文章結(jié)構(gòu)”“語言的品味揣摩”“情感意蘊的探究”“表現(xiàn)手法的鑒賞”等,學生根據(jù)問題進行選擇性的閱讀,形成初步認知。
第四步:小組合作,比較異同。
第五步:學以致用,拓展提升。
以議題為起點,激發(fā)、質(zhì)疑、互動,合作交流,教師適時進行精講點撥,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議題,并上升到理性的層面上,最終達成共識。
三、在基本的教學流程的基礎上,摸索出不同的教學流程,提高閱讀效率
(一)例如:課題組段愛紅老師的“讀寫結(jié)合”群文課堂教學流程:
1.指導課:根據(jù)議題選3篇課文——尋找寫作借鑒點——分小組討論寫作結(jié)構(gòu)圖——教師總結(jié)模仿結(jié)構(gòu)圖——嘗試寫作。
2.講評課:選三篇學生習作——比較異同——分小組討論收獲——教師總結(jié)賞析點——第二次寫作。
課例:
1.走近通訊,學會剪裁
2.細膩狀物,抒懷言志
3.敘議結(jié)合,論證有力
(二)劉紅兵老師的議論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流程:
根據(jù)議題選文速讀——根據(jù)主問題比較異同——分小組探討交流——教師總結(jié)收獲
課例:
(1)走近寬容,分析論證結(jié)構(gòu)
(一篇帶一篇,課文《多一些寬容》課外《說寬容》)
(2)學會擬題,觀點明確
(《敬業(yè)與樂業(yè)》《多一些寬容》《談骨氣》)
四、獲得一些實用有效的群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在群文閱讀中學會快速高效閱讀
在群文閱讀課上,學生一節(jié)課上要讀多篇文章,所以我們有意識地將程漢杰先生的“高效閱讀”引進群文閱讀的課堂,讓學生在默讀、略讀、瀏覽中訓練形體、眼睛、和呼吸,在默讀、略讀、瀏覽、邊讀邊思考,由于不像平時傳統(tǒng)精讀課文那樣去逐字逐句地肢解文章,從而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閱讀速度,為閱讀一整租文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讓主問題成為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的突破口
問題是學生思維的起點,是教師教學的有效手段。在進行群文閱讀時,我們把一組群文看作一個整體,那么設計一個貫穿群文主要內(nèi)容,有比較價值和遷移價值的主問題,就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達到培養(yǎng)學生整合信息、提煉信息、評論鑒賞的能力。例如我校課題組教師在市直群文閱讀微型課交流匯報中上的一節(jié)課孟子的三篇議論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魚我所欲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他設計的一個主問題“學習孟子的說理技巧”,學生在比較中很好地體會了孟子汪洋恣肆,酣暢淋漓,善于雄辯的說理技巧,對議論文的邏輯思路,論證方法都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他們整合信息,評論鑒賞的能力。
(三)豐富選文的議題,選文從課內(nèi)整合到課外整合
最初的教學實踐,選文的議題比較簡單:課內(nèi)的主題單元是自然的群文閱讀,漸漸地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中招考點的需要隨時擴大。從“時間”“歷史”“自然”“友誼”“感悟親情”“成長故事”“難忘童年”“學會讀書”“學會思考”等基本的常見的議題,漸漸地增加了人文內(nèi)涵更加豐富的議題:“尊重生命”“科技動態(tài)”“未來世界”“文學欣賞”“藝術(shù)熏陶”等,選文內(nèi)容越來越貼近學生的生活,既擴大了他們的視野,也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收到很好的閱讀效果。
(四)撰寫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積累優(yōu)秀課例
課題組要求每位實驗老師每期撰寫群文閱讀課教學設計十篇以上,勤于撰寫教學反思,將課題研究中的成功經(jīng)驗,失敗的困惑等心得體會及時地記錄下來,為課題的深入研究打好基礎。由于實驗教師每學期都有人參加市級交流、校級觀評課,這些公開課都以群文閱讀課的形式呈現(xiàn),所以涌現(xiàn)了不少優(yōu)秀課例。例如我的校級公開課《桃花源記》與《五柳先生傳》《歸園田居》比較閱讀、《李煜詩美點探微》、課題組成員楊敏霞老師的《感悟親情》、段愛紅老師的《讓作文講評課靈動無限》、皮麗雪老師的《朱自清散文欣賞》、賈姍老師《依依惜別是離情》等課在校級匯報交流中以及市直多文本閱讀課評比交流獲一致好評。閱讀,是人們?nèi)粘I詈凸ぷ髦械娜N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群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有益補充,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新的發(fā)展空間,我們還將繼續(xù)努力探索,為我校的科研興校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專項課題“群文閱讀研究”子課題“群文閱讀教師教學策略研究”[立項編號:qwyd150112027]課題成果之一。)
(贠雪梅 河南省三門峽市實驗中學 472000)
現(xiàn)代語文(學術(shù)綜合)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