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宇
摘要:“中國夢”因其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征,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圍繞“中國夢”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深刻認識“中國夢”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義,認真探索“中國夢”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徑,從而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中國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價值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大型展覽《復興之路》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爸袊鴫簟笔钱斀裰袊母甙盒珊途衿鞄?,實現中國夢,培育筑夢人,教育應當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培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筑夢人是高校的核心使命。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是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力量源泉?!爸袊鴫簟钡奶岢?,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豐富和創(chuàng)新,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機。把“中國夢”融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現時代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和提升教育質量的本質要求。
一、“中國夢”的基本內涵
“中國夢”包含基本內涵、實現路徑和本質屬性三個邏輯層面。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體現了當代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引領中國人民凝心聚力、奮發(fā)進取的精神旗幟。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和凝聚中國力量是中國人民基于歷史的反思、現實的探索和對未來的把握而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中國夢”的實現路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根本保證。人民之夢依靠人民和造福人民是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和人民福祉有機統一的深刻反映,是“中國夢”的本質屬性,是黨領導人民建設富強、民主和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核心價值取向。
二、深刻認識“中國夢”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義
(一)“中國夢”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導思想?!爸袊鴫簟笔侵袊厣鐣髁x重大思想的理論成果,它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爸袊鴫簟笔菍χ袊伯a黨四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fā)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fā)展觀等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只有堅持以“中國夢”為指導,才能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方向,讓“中國夢”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揚帆領航。
(二)“中國夢”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價值導向?!爸袊鴫簟睘榇髮W生確立人生理想提供新坐標,指引大學生將個人成才與“中國夢”相結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理想。這個共同理想把國家發(fā)展、民族振興和個人幸福緊密聯系在一起。新時期的大學生正處于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時期,是實現“中國夢”的主體力量。當代大學生只有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和自己的社會責任,才能確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
(三)“中國夢”為大學生實現個人奮斗目標提供精神動力?!爸袊鴫簟笔羌畲髮W生為實現個人奮斗目標,勵志頑強拼搏的精神動力?!皹I(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美好藍圖不可能一蹴而就,夢想也不會一夜成真,個人奮斗目標的實現需要大學生付出艱辛努力。“中國夢”是個人奮斗目標和國家發(fā)展目標的有效結合,蘊含巨大的精神能量,具有振奮人心、鼓舞斗志的強大感召力,激勵大學生發(fā)奮努力,不畏艱難,始終以頑強拼搏的姿態(tài),在推進“中國夢”的實踐中去實現個人的奮斗目標。
三、認真探索“中國夢”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徑
(一)堅守主渠道主陣地,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夢”的理論認知。要將“中國夢”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相結合,引導大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夢”的歷史淵源?!爸袊鴫簟迸c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有著內在的契合點。要引導大學生在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梓中,領會“中國夢”的必然性和先進性;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領會“中國夢”的指導思想、實現路徑、理論支撐和制度保障;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領會“中國夢',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指導意義;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通過研究國史,掌握“中國夢”的發(fā)展脈絡和歷史淵源,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夢”的理論認知。
(二)利用黨團陣地開展主旋律教育,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夢的價值認同。要利用黨團陣地開展社會主義教育,增強大學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展社會主義教育,要加強大學生的黨情、國情、世情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認清“中國夢”對于我國發(fā)展的重大意義,深刻理解“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正確認識“中國夢”與“個人夢”的關系,將個人奮斗融入到“中國夢”的實踐中,努力做到信夢、追夢、圓夢,進而堅定走中國道路的信念。
(三)深入開展社會實踐,堅定大學生對實現“中國夢”的信心信念。要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考察活動,幫助大學生探尋“中國夢”的現實依據。通過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走長征路、紅色旅游景點等,讓大學生在回顧歷史和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中,深刻體會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拋頭顱、灑熱血的執(zhí)著與頑強;體會中國共產黨在振興中華的偉大征程中,百折不撓、克難奮進的堅定信念,增強大學生對黨的信任和熱愛。通過開展改革開放前沿地區(qū)、民族地區(qū)、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考察,使大學深入社會了解國情,深化對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認識。讓大學生親身體會到社會主義中國在日漸崛起,發(fā)自內心地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輝煌成就;體會改革開放給我國帶來的歷史性巨變,增強大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體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增強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培養(yǎng)大學生實現“中國夢”所需要的能力素質。要以重大事件為契機,開展“中國夢”的主題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圍繞“中國夢與青年擔當”、“中國夢與黨的追求”、“中國夢與國家富強”等主題,對大學生進行國情、黨情、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使大學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銳性和鑒別能力,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質;通過以“中國夢與大學生成才”、“中國夢與人民幸福”、“中國夢與美麗中國”等為主題的活動,來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和思想覺悟,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思想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