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劍平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部門要求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不僅僅要授予學生相應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等,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文章簡單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了教學過程當中常用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法,并提出了相應的培養(yǎng)措施,期以在教學過程當中能夠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認識和了解有所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教學活動
九年制義務教育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的一大重要方面在于培養(yǎng)學生初步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既是小學數學學習的必備能力,同時也是其他學科學習、日常生活問題處理所必須的能力。為此,必須重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1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從本質上來說,邏輯思維是以事物一般現實為基礎,通過感性聯想及理性思考以對事物含義及聯系進行深入分析的心理活動[1]。從這方面來看,邏輯思維是可促進人類進步的重要思維能力。一般的,人類的感官只能獲取事物的表層信息,而通過邏輯思維則可對事物內在規(guī)律進行探究,是透過事物表面探析其本質的重要方式。
通常來說,小學階段的學生通常已具備一定邏輯思維能力,但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就必須采取一定教育手段,深入培養(yǎng)并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以為其后期的發(fā)展與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小學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具強邏輯性的學科,學生必須利用邏輯思維對問題進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其深層規(guī)律,從而形成科學的解題思維。就這兩點而言,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顯得非常重要。
2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式
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為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通常會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方式。通過多年來的實踐與總結可以發(fā)現,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演繹與歸納法,即將個別或是特殊的數學知識推理應用于一般性規(guī)律。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當中,通常會采取這種方式先將相應知識傳授給學生,然后再引出與之相關的數學規(guī)律。如在教加法交換律時,就是通過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所得結果一致的演繹方法再得出相應結論的。
第二,分類與比較法。分類是處理科學知識的基本方法,比較是以對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對比。分類與比較法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
第三,綜合與分析法。綜合是將所有相關知識聯系再起來再進行分析,從而形成一個整體的認識與理解的方法。分析是指對所研究對象進行部分性研究,以培養(yǎng)對研究對象的理解能力。利用綜合與分析法可有效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如在學習“加減法運算”時,教師可用4種顏色的容器裝入20個小球,并給出相應題目,通過區(qū)分顏色來進行互動學習。
第四,概括與抽象法。概括,即將同一類東西集中于一體,抽象則是舍棄各客觀事物的一些無關緊要的個人屬性。概括與抽象法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常用的方法。如在學習“20以內”加法時,學生多是依靠記憶來進行計算,若教師能概括出其中的規(guī)律,那么學生就會計算得又快又準[2]。
3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措施
3.1科學提問,培養(yǎng)質疑精神
邏輯思維,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種探究性的思維,探究思維是培養(yǎng)邏輯思維的前提,而探究思維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質疑精神。通過不斷的質疑才能更加深入探究,也只有深入探究才能真正形成邏輯思維。為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質疑的關鍵在于提問,科學的提問才能達到良好的質疑效果。如在教乘法運算規(guī)則時,為引導學生產生質疑,可先向學生展示除法運算規(guī)則6÷3=2,讓學生思考此運算是否可進行逆運算,若可以應遵循什么規(guī)則。在這種提問下,學生自然會產生質疑,在質疑下學生就會主動進行探索,而在探索的過程當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利用邏輯思維來解決問題。依此方法,久而久之,學生就可逐步提升其邏輯思維能力。
3.2聯系實際,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傳統(tǒng)教學多為填鴨式,這不但會導致課堂氛圍枯燥,而且還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感,降低課堂教學效率,而且一味地是教師在講,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也就無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若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引發(fā)學生好奇心,就能促使學生跟隨教師的思路走,參與教學活動當中,通過一系列思考與討論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得以培養(yǎng)。如在講《直線、射線和角》時,可利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想想生活當中有哪些東西或是事物是直線、射線或是角的。這樣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興趣,迅速學生注意力,使學生能很快進入課堂活動當中,激發(fā)學生思考;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將學習與生活相互聯系,加強了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事與物,從而增加學生邏輯思維能力[3]。
3.3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小學數學教學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也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適當的教學方法不但可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而且還可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近些年來廣泛應用于各學科教學的多媒體就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教學方式,通過利用多媒體中的各類視頻、音頻或圖片等,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相關概念知識。如在學習三角形時,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各種三角形的圖片,如批薩、老式自行車、三角尺等,然后讓學生對這些圖片進行規(guī)律的總結,從而讓學生深入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既學到了相關知識,又發(fā)揮了自身主觀能力性去思考和總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多媒體圖片的展示也為傳統(tǒng)“死氣沉沉”的數學課堂帶來了很多生機,使學生感受到了課堂的多姿多彩,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4依學生特征進行針對性培養(yǎng)
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接受能力有限,且具獨特個性。為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不能急于將知識全部灌輸給學生,也不能局限于固定的思維方式。應根據學生個體性,引導學生對當前知識點進行想象和思考,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引導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并以嚴密的邏輯性對學生的解決方式進行評價,提高學生自信心。同時注意尊重學生思維的多樣化,在保證思路正確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尋求多樣化的解題方式。
4結語
總而言之,義務教育階段是學生邏輯思維形成的重要階段,小學教育階段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數學,應著力發(fā)揮數學的特殊性,通過科學提問,培養(yǎng)學生質疑精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同時注意結合學生特征及實際情況,讓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不知不覺提升自身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丁昭琴.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小作家選刊,2016,(1):154-155.
[2]莊榮木.淺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5,(57):78-78.
[3]吳明昌.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3):24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