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輝
(河南省平頂山市衛(wèi)東區(qū)雷鋒小學,平頂山467000)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育,對教師的素質、能力、知識面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即為了適應當前的教學,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數學素養(yǎng)與教學素養(yǎng)。那么,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提升自身素養(yǎng)呢?首先,教師需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這是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關鍵。其次,教師需要系統(tǒng)學習數學理論,同時更新觀念、掌握新的教育信息,以適應時代的要求。最后,教師還需要積極構建知識發(fā)展計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素養(yǎng);教學素養(yǎng);提升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yǎng)是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fā)式教學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要落實這樣的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數學素養(yǎng)和教學素養(yǎng)。因此,當前的小學數學教育要求數學教師提高自身素養(yǎng)。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師提高自身素養(yǎng),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升教師素養(yǎng),需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
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理解數學課程每個領域的核心目標及其相應的數學內涵,以及具體的課程教學要求,這是提高數學教師素養(yǎng)的關鍵。
就小學數學課程的整個體系而言,核心目標是通過發(fā)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統(tǒng)計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和運算能力,來發(fā)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在參與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綜合實踐等數學活動中,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以及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而實現學生在數學上的全面發(fā)展。而對于不同的課程領域,其側重點有所差異。例如,圖形與幾何領域的重點在于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建立幾何直觀,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推理能力。而數與代數領域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建立數感、符號意識、模型思想,培養(yǎng)運算能力。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準確地把握這些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捕捉相應的數學學科價值和教育價值。
二、提升教師素養(yǎng),需要系統(tǒng)學習數學理論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日益加快。面對專業(yè)知識的老化,作為數學教師,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一定要系統(tǒng)學習關于數學學科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論文和論著,把握數學的核心特征,不斷“充電”,這樣才能更新思想、觀念,掌握新的教育信息,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適應時代要求,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以滿足人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1. 要廣泛閱讀教育教學書刊
讀書是提高教師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法,新形勢下的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多閱讀有關數學教育的書刊和雜志。例如,有關“課程論”、“小學數學教學論”等專著,《小學數學教育》、《青年教師》、《小學數學教師》等專業(yè)期刊,這對廣大教師有很大的幫助。教師讀書當然不僅是為了學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被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教師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理論知識,才能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
2. 要清晰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至少要對小學1-6年級所有的數學知識以及每一學年學生要達到怎樣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不局限在自己所教的年級,而能前后聯系教材,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學,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而且,只有對所教的學科知識有系統(tǒng)深入的了解,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理解教材,使自己的教學真正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3. 要準確地掌握數學專業(yè)知識
專業(yè)知識是教師學科素養(yǎng)的基礎。新課改后,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比舊教材知識面更廣,與高一層次的數學知識銜接更緊密,如統(tǒng)計、數學廣角和實踐活動等,需要教師有較高的數學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數學文化底蘊。要明了小學數學知識的背景、地位和作用,精通小學數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熟悉小學數學內容的系統(tǒng)結構。要對數學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思想方法、人文觀點、辯證規(guī)律有自己的體會。要有學為人師的數學學科與數學文化素養(yǎng),具備與小學數學知識有關的高一級的數學知識。要不斷豐富個人實踐知識,能以獨到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敏銳捕捉數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直接或間接聯系。
三、提升教師素養(yǎng),需要構建知識發(fā)展計劃
首先,教師要在小學數學的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勇于創(chuàng)新。教材是教學的基本材料,教師要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發(fā)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創(chuàng)新原理,精心構建教學中實施創(chuàng)新的體系,圍繞“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把學生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作為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
其次,教師要在“備課-上課-反思”中增長數學學科素養(yǎng)。教師在備課時應該關注教材中學科知識的分析,并且關注具體的目標,特別是基于教學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的分析。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更要考慮知識背后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yǎng),并且能在比較廣闊的視野下看待小學數學教學,為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提供生長點。
另外,教師要針對具體內容進行專題學習。教師既要重視以前系統(tǒng)學習過的教學內容,更要重視當前發(fā)生變化較大的教學內容。對此,重點應放在綜合實踐活動和統(tǒng)計概率的系統(tǒng)學習上,有針對性地開展以校為本的“概率”、“統(tǒng)計”等系列的專題學習。對于數學教學的內容,一方面要認真研讀這部分內容的數學本質內涵,另一方面要切實理清這部分內容的數學課程目標、課時教學目標,不宜過高要求。以“負數”為例,從數學學科的意義上來說,負數的含義至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a與-a表示一對相反意義的量;二是引入負數,也就實現了數系的又一次擴張,這樣就可以滿足數學上的需要,如5-7可以進行運算,方程“x+8=0”有解等等。而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會讀寫負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的量,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育,對教師的素質、能力、知識面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師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系統(tǒng)學習數學理論,積極構建知識發(fā)展計劃,要及時給自己“充電”、“加油”,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擴大自己的數學視野,努力提升自己的數學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只有不斷豐富自身的數學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及自身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