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慶瑩
摘要:作為海南黎族極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黎錦以其精巧細致的工藝、精美絕倫的紋飾圖案和艷麗和諧的色彩給人們帶來無與倫比的藝術享受,并受到世人推崇和喜愛。以黎錦為主體的黎錦文化通過其內涵、暫行、色彩、構圖和工藝等藝術形式展現(xiàn)其醉人的藝術之美,向世界揭示黎族人民獨特的審美價值和精神世界,展現(xiàn)出黎族燦爛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關鍵詞:黎錦;精美圖案;神奇色彩;文化元素;藝術形式
引言
黎族文化是海南黎族本民族特有文化,也是我國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點。以黎錦為代表的黎錦文化在黎族文化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其展示了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場景和他們的精神世界等豐富內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正是由于黎錦文化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其在2006年被加入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于2009年經(jīng)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成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巨大的民族財富。因此研究黎錦及其文化對于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宣傳中華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黎族織布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黎錦是海南黎族婦女手工織繡的一種傳統(tǒng)工藝棉布,其工藝精湛,圖案紋理精美華麗,色彩鮮艷,展現(xiàn)了黎族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和聯(lián)想力。黎錦不僅作為黎族同胞日常生活勞作時所穿著服飾,還是為人津津樂道的精美藝術品。黎錦憑借其“質樸中不失優(yōu)雅,厚重而又不失靈動”藝術氣質,向世人充分展示黎族人民嫻熟的織布技巧和獨特的藝術造詣。此外黎錦是記錄黎族人民的歷史生活和審美觀念的“活化石”,結合黎族沒有文字的原因,對于了解和研究黎族先民傳統(tǒng)文化習俗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黎錦將黎族人民自己獨特的的審美價值、文化內涵、藝術造型、艷麗色彩、簡明構圖、普通材料等多種藝術元素融合于其中,在細節(jié)之處足以體現(xiàn)出鮮明黎族傳統(tǒng)的民族特色,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藝術享受,讓人回味無窮。
一、黎錦文化的內涵藝術美
黎錦的發(fā)展可謂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紡織發(fā)展史上的“活化石”。黎錦的紡織技藝精湛,做工精良,在中國歷史早期階段其紡織技術甚至領先于中原地區(qū)。早在兩漢時期,黎族織錦已經(jīng)成為了進貢當時朝廷的名貴貢品。結合當?shù)氐淖匀粭l件,棉類作物資源豐富,黎錦編織主要以棉線為主,其織錦工藝經(jīng)由后世推廣到全國范圍。海南也因獨特的黎族織錦而成為中國棉紡織業(yè)的發(fā)祥地。因為其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工藝價值,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9年將黎錦織繡工藝正式批準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此舉將黎錦的紡、染、織、繡等傳統(tǒng)工藝納入了聯(lián)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名單中,對于黎錦的保護和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
在傳統(tǒng)的黎錦制作工藝過程中,黎族婦女充分發(fā)揮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憑借自己獨特的民族審美關,依靠自己靈巧的雙手和簡陋的紡織工具,為世人創(chuàng)造出極具富有藝術美感的黎錦織物。黎錦織物的圖案共計有150多種,按照圖案類別可以劃分為人形紋、動植物紋、幾何圖形紋、雷電日月水火等多種圖案,圖案內容豐富多彩。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這些圖案都是采用藝術抽象手法進行處理,圖案造型夸張個性,立體感強,極具富有裝飾色彩。在織物的顏色用料上,黎族人民善于使用明暗間色,以常見的紅、青、黑、白等顏色對織物進行色彩搭配,通過明暗色差等手段給人以對比強烈的藝術效果,給人印象深刻。黎錦圖案包羅萬象,內容主題涉及到神話、生活、圖騰等豐富內容,為世人展現(xiàn)黎族同胞的生活風貌、文化習俗、宗教信仰、審美意識及藝術積累的獨特文化現(xiàn)象,對于了解黎族的過去歷史和人文知識具有不可忽視的研究價值。
二、黎錦文化的制作藝術之美
黎錦的制作工具主要有捻紡車和腳踏紡車兩種類型,采用手捻紡紗工藝,主要是以當?shù)刎S富的木棉、野麻等富含纖維的的作物作為紡織原料。黎錦的制作工藝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染、紡、織、繡。
染料主要是天然顏料,通過采集野生或家種顏料植物并對其進行加工處理后獲得染料,其來源廣泛易得,成本較為低廉。此外這些染料是從天然植物中提取,具有色彩鮮艷,不易褪色的特點。染色工藝是一項具有相當難度的工藝,需要操作者極高的手藝和豐富的經(jīng)驗。
黎族婦女憑借原始的織機工具,通過自己靈巧的雙手可以織出精美絕倫的復雜圖案,其中提花工藝獨樹一幟。不同地域、不同血緣關系的部落群體所編織的黎錦圖案、色彩和風格各具特色,因此具有極其重要的人文價值。
黎族刺繡主要分為單面繡和雙面繡兩種手法。黎錦單面繡法能使繡線與底線經(jīng)緯交錯而成各種圖案,這些圖案輪廓齊整、層次分明、疏密有致。黎錦雙面繡采用傳統(tǒng)的直針和扭針法,兩種針法結合疏密得當,靈活地表現(xiàn)出雙面紋樣正反兩面的圖案、色彩都相同。據(jù)了解,黎族婦女每織繡制成一套黎錦服飾盛裝,往往需要花費幾個月時間,有些甚至要花更長的時間。黎族人高超的技藝水平,使黎錦服飾體現(xiàn)出一種難得的工藝美,它是一條歷史的紐帶,是精神的寄托,至美的體現(xiàn)。
黎族的紡、織、染、繡四項工藝都富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各地黎族人民根據(jù)自己的喜愛,創(chuàng)造了多種織、染、繡技術,豐富了黎錦文化的內容,增添更多的色彩。
三、黎錦文化的色彩藝術之美
黎錦采用“通經(jīng)斷緯”的織造工藝,通過將黑色或著藍黑色紗線作為經(jīng)紗,構成整體布料的基調,同時搭配紅、黃、藍、白、綠等常見顏色,及紫色、粉紅、棕色等輔助顏色的紗線作為緯紗,與經(jīng)紗交叉“編織”,從而形成了經(jīng)緯紗對比強烈且艷麗的織錦藝術。這些色彩染料不僅天然易得,還與當?shù)厝说纳顒谧髅芮邢嚓P。選擇耐污臟,易清洗的黑色或藍黑色為底色,能夠滿足當?shù)厝藶檗r耕勞作和狩獵的需求,體現(xiàn)了黎族人民的智慧。
黎錦的顏色語言內涵豐富,寓意深邃。黑色是黎錦最為常見的色調。依照黎族的世界觀來看,黑色象征著莊重、永久,且具有驅魔降妖的效用,因此在黎族群眾中廣為流行。同時紅色在黎族人眼中有著更為特殊的含義,它象征著權貴和品位。此外,象征純潔、吉祥、美好的白色,象征繁衍、新生、姣好的綠色也都是筒裙、腰帶等服飾和其它形式黎錦的常用色彩。
黎錦色彩的搭配使用擁有著嚴格的規(guī)范,色彩必須遵循對稱和統(tǒng)一等形式美法則,并且每一種形式的織錦必須使用與其相應的圖案和色彩紋樣。它們的色彩藝術美主要體現(xiàn)在其色彩的艷麗、均衡、和諧,并主次分明。色彩有色相對比、純度對比和明度對比,體現(xiàn)出一種視覺沖擊強烈而又和諧的藝之術美。
四、黎錦文化的構圖藝術之美
黎族織錦圖案的特點是運用線條和幾何圖形構成富有裝飾性的百多種奇花異草、飛禽走獸和人物的圖案花紋。黎族因居住地區(qū)不同,在紡織品上所用的圖案與色彩也有所不同。黎錦圖案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主要集中反映在婦女服飾上的各種花紋圖案, 圖案多以人形紋、動物紋、植物紋、生產工具紋以及多種幾何形的紋樣。另一類是反映在龍被、織錦壁掛、織錦掛包以及各種裝飾物品上的圖案, 圖案多以吉祥物體為主。黎錦紋樣圖案主要的類別有人紋、動物紋、植物紋、場景紋、幾何紋、工具紋、文字紋幾種。
黎錦圖案的整體構圖,符合普遍的藝術構圖原則,有很強烈的藝術美感。其構圖一般是由母體圖案和子體圖案構成,母體圖案指的就是主體,通常會放在圖幅的視覺中心位置,而且所占面積也相對較大;子體圖案只作陪襯和點綴,放在次要的位置,一般都是圍繞在母體圖案的周邊,比主體圖形要小。這樣的構圖結構嚴謹、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且節(jié)奏韻律感強,體現(xiàn)出高度的構圖藝術美。如織錦筒裙上經(jīng)典的圖案《婚禮圖》,母體圖案是轎夫抬著新娘轎,子體圖案是轎前轎后一起迎親的人們,有跳舞的,有奏樂的,有挑著彩禮的等,形象豐富多樣,姿態(tài)各異。整體上形成了很好的構圖,在突出主體的同時,又使得整個圖群不失節(jié)奏和構成藝術美。
五、黎錦文化的造型藝術之美
黎錦稱得上是實用和美高度結合的精美藝術品,其傾注和凝聚了黎族人的心血和智慧,充分顯現(xiàn)了黎族婦女的創(chuàng)造才能和藝術造詣,其紋樣的藝術造型充滿美感。
黎錦圖案可以表達出黎族人民的情感。圖案符號成了先民們心靈境界的物化, 在客觀形象和主觀感受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五彩斑斕的黎族織錦用藝術符號記錄著黎族人民生產和生活的情景,抒發(fā)著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歌頌。通過黎錦圖案可以探討黎族人民的民族性格和精神狀況。
黎錦圖案可以表達出黎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通黎族人民的自然觀以及他們多種多樣宗教信仰滲透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黎錦圖案展現(xiàn)他們的圖騰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信仰。以“蛙紋”為例,這個暗示著生殖崇拜的圖案符號,古人崇拜和青睞其強大的繁殖力,被先人用作人丁興旺、多子多福的象征。這個暗示著生殖崇拜的圖案符號反映出黎族人民圖騰崇拜的樸素心理。
黎錦圖案可以敘述黎族人民的民間故事。黎族雖然沒有本民族文字, 但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神話和傳說,比較著名的有“五指山大仙”、“洪水的傳說”、“甘工鳥”、“鹿回頭”等。這些故事寄托了黎族人民的美好希望和追求, 很多也成為黎錦圖案的靈感來源, 一些看似簡潔質樸的花紋背后濃縮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從這一點來看,內涵豐富的圖案符號通過美學上的抽象而具備了強大的敘事功能。“
黎錦圖案可以探討黎族的人倫觀念。從黎錦圖案中我們還可以了解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價值觀。一方面,傳統(tǒng)思想影響著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另一方面, 作為藝術品的民間工藝也強調著各種道德觀念的傳承,塑造著一個民族的基本性格。黎族織錦圖案構圖,主要是由母體圖案組成。通常是母體圖案占幅面積大而且是中心位置,子體圖案只作陪襯,位置也不太明顯,母體圖案多以人紋為主,動物、植物以及其他紋樣往往在子體圖案中使用, 顯示了黎族婦女在構圖方面重人輕物的特點。
黎錦的圖案紋樣都經(jīng)過平面化、裝飾化的藝術處理,無論是單個紋樣,還是整體圖案,都表現(xiàn)出了很強的裝飾感,而且黎錦的圖案是具象和抽象并存,體現(xiàn)出了形似加神似的審美特點。黎錦圖案的各種形象不斷地被簡化、符號化,這個變化反映了黎族人們審美觀的升華。
總之,經(jīng)過千百年的歷史傳承、演變,黎族織錦文化體現(xiàn)出了獨特的藝術美。海南黎族是一個感情極為豐富的民族,黎族織錦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其體現(xiàn)了黎族的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涵義,視覺上給人一種獨特的美感,表達了黎族特定的審美觀念和生活情趣。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物化視覺形式,黎錦反映出黎族人對自然的理解,對生命的感悟,對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審美理想。
【參考文獻】
[1]郭永祿.黎錦[J].江蘇絲綢,1983(01).
[2]袁琳.淺談黎錦圖案的用色特點[J].美與時代(中),2012(08).
[3]張睿,王立.海南黎錦文化的藝術美[J].藝術教育,2014(12).
[4]林茜.黎錦圖案分類比較[J].大眾文藝,2011(21).
[5]韓馨嫻.黎錦的保護與傳承現(xiàn)狀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3.
[6]韓馨嫻.海南黎錦文化傳承中的記錄方式研究[J].山東紡織經(jīng)濟,2013(12).
[7]喬金海,倪堯.淺析黎錦圖案在現(xiàn)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商.
[8]熊紅麗.黎錦藝術與現(xiàn)代設計[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4).
[9]梁玉美.試論海南黎錦工藝及其傳承[J].大舞臺,2012(06).
[10]張睿.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碰撞——黎錦文化在現(xiàn)代藝術設計中的體現(xiàn)與運用[J].藝術教育,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