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萍
摘 要:新課程理念明確指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利用高新的科技手段,提高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比較弱,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成效。那么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采用一些符合時代特征的科技手段,通過這些新奇的手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當前形勢而言,科學運用多媒體系統(tǒng)就是一個可行的教學手段。
關鍵詞:小學語文 多媒體系統(tǒng) 學習興趣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發(fā)展迎來了巨大的飛躍,它的成果散布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就教育領域而言,多媒體技術的不斷成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無盡的便捷。這樣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在實際教學中能發(fā)揮更大的優(yōu)勢,革新了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能極大地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的教學不僅僅是對學生對于語言知識的教學,更要求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十分重要。然而學習興趣低迷是如今的困境。那么我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淺談利用多媒體系統(tǒng)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情況和教學的內容及學生的學習特點,對教學方法不斷地創(chuàng)新,充分調動各種教學資源,借助多媒體系統(tǒng)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將知識進行傳授,這個過程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高效教學。小學生往往對那些生動的東西表現(xiàn)十足的好奇,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就會促使他們關注學習內容。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把教學知識變成生動的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進行《猴王出世》的教學時,如果教師依舊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無疑就是教師通過對情節(jié)進行一些分析,再讓學生學習一些簡單的閱讀和寫作技巧,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好處。于是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系統(tǒng),把它變成活躍的動畫片進行播放,直觀地讓學生看見猴王出世的過程,把書本上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的動畫,教師不需要苦口婆心的教學就能幫助學生學好其中的知識,從而幫助理解,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模式給課堂賦予了活力,學生對于學習語文改變了以往的印象,能夠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從而培養(yǎng)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直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
二、豐富課堂教學知識
課程教材的編寫往往具有周期性,正是這個原因,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實效性,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全面的要求,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已經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并且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只有在教學內容中結合具有時代特征的知識,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若按照教材生搬硬套則會使教學陷入無力的窘境。所以這個時候教師要借助多媒體系統(tǒng),根據(jù)教學要求,補充適應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更全面地學習語文知識。就以《把鐵路修道拉薩》的教學為例,還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自然對鐵路、拉薩這些名詞都不是太了解,那么在教學中也會存在一定的教學難度,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一種壓制,同時也很難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限制了學生知識水平的增長。于是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系統(tǒng),根據(jù)文章的內容引入多元的文化資源,引入一些關于鐵路、關于拉薩的課外知識,利用圖片或者視頻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從多從感官刺激學生,讓學生對于語文學習有一個全新的感受,并且通過多媒體放映的功能,讓學生從多方面的了解文章深處的內容,從而更容易接受有難度的文章,進一步激發(fā)學習興趣。
三、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都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而教師在課堂上占有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輸?shù)闹R,這樣的教學模式有著極大的詬病,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限制了教師的教學效果,很難真正還原語文教學的魅力。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正確的教學方式是要求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語文,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根據(jù)自身的需求學得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知識,切實提高個人的綜合能力。那么教師要科學地運用多媒體系統(tǒng),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當學生長時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最終使得語文教學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提高的教學作用無法體現(xiàn)。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運用智慧的策略,科學地運用多媒體系統(tǒng),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比如學生在學習《春天的色彩》時,我們可以利用電教習題把文章的情境設置出來,讓學生有更真實的體驗,同時加入各種素材,把文中小黃鶯、麻雀、小燕子的對話呈現(xiàn)出來,然后引發(fā)學生的討論,讓學生來表達他們比較贊同這三只小鳥中哪只的看法。這樣的教學形式,能極大地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fā)學習興趣。
四、結語
以上是本人的淺薄見解,總而言之,興趣是學習動力的源泉,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一個教師的共同心愿。并且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都還比較低下,運用興趣引導學生學習是有效的教學理念。而當前高新的教學輔助工具充斥著教學領域,教師利用科技手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非常具有策略性的手段。于是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選擇科學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系統(tǒng)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使教學效果達到更好地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曉華.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小學語文自主學習的能力 [J].卷宗,2014(07)
[2]劉體美.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J].新課程:小學,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