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麗
【摘要】5000年來,愛國主義一直斷斷續(xù)續(xù)、盛衰更迭,但從未被歷史所淘汰,足以證明,愛國主義絕對是正確的主義和思想主張,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愛國主義應當被廣泛的學習與尊重,甚至崇拜。在初中生愛國主義教育中,迫于學習壓力、教學乏味、深奧難懂等因素,初中思想品德課已經(jīng)難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娟P(guān)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2
愛國主義包含著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青少年最應該培養(yǎng)的一種思想精神。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花朵,愛國主義不僅將青少年的力量凝聚在一起,還可以讓他們百花齊放。因此,愛國主義能夠感染人、引導人和改變?nèi)?。由于愛國主義教育的成功與否是驗證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進行案例教學、問題教學和情景教學十分必要。由于學習壓力、教學乏味、理論性強等原因,愛國主義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難以開展,因此,筆者針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培養(yǎng)方法進行了研究分析,具體內(nèi)容如下。
一、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
在初中學習階段,思想品德教學是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啟蒙教學。因此,在初中生思想品德教學中,不能局限于書本上的有限知識,要將正確的愛國主義知識灌輸給中學生。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能塑造初中生的道德品質(zhì),還能激發(fā)初中生對祖國的熱愛和自豪。此外,教學愛國主義教育,能引導初中生熱愛身邊的人和事,從而珍愛生命,關(guān)愛他人,在課堂中,也使得教學過程更加流暢,教學效果更佳。
二、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阻礙
(一)教學內(nèi)容不深入、空洞
許多學生迫于升學的壓力,比較注重自己的分數(shù),而思想品德課所占的比重又不是很大,因此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產(chǎn)生阻礙。此外,教師也沒有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挖掘,只是對書本只是進行簡單性講述,說教意味太濃,致使學生根本聽不進去,最終使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出現(xiàn)嚴重的問題。比如,在講我國基本國情時,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刻意要求學生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行死記硬背,而并沒有幫助學生分析我國經(jīng)濟、政治、資源、人口等方面的問題,導致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下降。
(二)教學方式乏味、無趣
有些學校流行流水線式教學:老師講一一學生記;出習題一一做答卷。如此反復的向?qū)W生灌輸思想品德知識,勢必會導致學生對思想品德學習產(chǎn)生厭煩。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應該設計多種教學方法,才能提高初中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比如,組織學生參與愛國主義宣教活動,聽聽愛國者的故事,增加學生的見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精神。
(三)教學理論性太強、脫離實際
愛國主義教學的目的是利用思想教育讓初中生們信仰愛國主義,成為愛國主義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教學的理論性太強、脫離實際,使學生覺得太空泛,紙上談兵,因此對愛國主義失去信心與信任,最終導致愛國主義教學難以開展。換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應該帶領(lǐng)初中生走出課堂,去進行戶外實踐。比如,帶領(lǐng)學生走進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遺跡,探尋那些愛過主義者的足跡,受他們熏陶,受他們渲染,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成為一個愛國主義者。
三、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培養(yǎng)方法
(一)案例教學
采用案例教學法,將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混合在案例中,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述不同的案例,從而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提問和探究。比如,在案例教學中,運用多媒體采集豐富的愛國圖片,下載很多愛國視頻、文字資料,以此來增長學生的見聞,并觸發(fā)學生,引起學生對這些視頻、圖片、資料的來源進行思考、提問和探究,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初中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還可以引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共鳴,最終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教學過程更加流暢。
(二)問題教學
采用問題教學,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教學有一個雷打不動的原則,那就是問題教學的“問題”必須有質(zhì)量,它既要有教學價值,又要有啟發(fā)意義。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讓一邊思考一邊閱讀,要讓學生展開小組交流、各抒己見、共同探究。比如,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課中,在講課之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必須要求學生理清學生本人成才與國家富強的關(guān)系,認清學習教育與國家昌盛的關(guān)系[1],明白“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內(nèi)涵,讓學生不斷的參與到教學內(nèi)容當中去,并開動各自的腦筋,展示各自的才智,使學習失去壓力,輕松完成學習任務。
(三)情景教學
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采用情景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比如,在《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一課中,可選擇“徐悲鴻歐洲留學一事”進行講解,雖然外國人說“中國人愚昧無知,天生就該背負當亡國奴的命運,就算送到天堂去深造,也不能成才”,可是徐悲鴻卻說“那好,那我就代表我的國家,你來代表你的國家,等我們結(jié)業(yè)時,看誰是人才,誰是蠢材!”一年過后,徐悲鴻的畫作得到法國藝術(shù)家的好評、贊賞,此后還有數(shù)次競賽,徐悲鴻都贏得了第一名,不久,他舉辦的個人畫展在巴黎藝術(shù)界轟動一時,這樣的一個成就,遠遠不是那個外國人可以比的[2]。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扮演歷史人物、愛國主義者,模仿愛國者的臺詞與各種事件的發(fā)生經(jīng)過,將學生帶入到這種情景當中,使初中生愛國精神徹底被激發(fā),最終投入到愛國主義教育學習當中,成為一位愛國主義者。
結(jié)束語
中國上下五千年,愛國主義歷來被各個朝代的君王和學者推崇,尤其是民國五四運動期間,愛國高潮更是史前未見,直至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走向社會化,愛國主義也未被歷史所淘汰。愛國主義是一種正義的思想主張,在秦朝,就已經(jīng)有“天命論”的思想;在宋朝,就存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在清朝,就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在新中國,周總理說:“人民不僅有權(quán)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因此,愛國主義應當被廣泛的學習與尊重,甚至崇拜。中國的未來和發(fā)展少不了愛國主義者的建設與付出,愛國主義不僅具有強大的號召力,還具有很強盛的正能量,能夠感染人、引導人和改變?nèi)?。由于愛國主義教育的成功與否是驗證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進行案例教學、問題教學和情景教學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1]張芳芳.初中思想品德課愛國主義教育研究[J]人民出版社,2014,6(27):182-184.
[2]蔣曉琴.淺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培養(yǎng)[J]創(chuàng)新教育,2015,13(2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