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朝舉
摘要:高中數學教學一直以來受到老師和學生們的重視,而高中數學的內容相對較為困難,內容覆蓋也非常廣泛。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方法
我國的教學改革的不斷加強深入對高中的數學教學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21世紀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的實施階段,同時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在新課程理念影響下,高中數學教學的理念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轉變。
一、目前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寧愿死記硬背,也不愿主動總結學習技巧。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的高中生依然愿意被動接受教師灌輸的數學知識,不愿自己動腦去思考問題,很少同學會主動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技巧,從而造成了一部分高中生數學學習存在很大問題。例如說在學習解析幾何里的曲線時,每一種曲線都有自己的表達式,并且表達形式類似,如果學生不主動總結所有曲線方程式的特點,進行對比記憶,很容易混淆。面對學生不愿動腦,對待學習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作為祖國人才培養(yǎng)者的高中數學教師不應任其繼續(xù)發(fā)展,最終導致無法挽回的局面,而是應該積極發(fā)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所在,適當給予幫助的同時引導學生主動解決問題,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總結學習技巧的習慣。
2.教師寧愿無限重復,也不愿積極探討教學技巧。雖然新課改的精神觸動了多數的高中數學教學主動改變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年長的頑固教師,始終不愿改變自己一直以來的教學理念,他們認為自己沿用了數十年的教學經驗已經培育了一屆又一屆優(yōu)秀的高中學生,桃李滿天下的教學成果充分證明自己總結的教學理念具有現實意義。即使一個人的觀念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徹底顛覆,我們也不能忽視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豐碩教學成果,但是新課改精神也是為了促進我國教育邁上新的臺階,所以高中數學教師還是應該積極配合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改變過去不斷重復的授課方式,積極探討新的有效教學技巧。
二、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進
1.高中數學教師是改進教學方法的直接發(fā)起人。古語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F在的高中的教師就完全遵照這個版本在工作,他們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要教書育人,但是更多的重心是放在了“教”上,因此很多的學生在老師那里學到的就只是老師在課堂上教導的內容。像在我們學習集合的過程中,這種情況就時常發(fā)生,集合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如果只是用語言敘述,是無法讓學生們真正理解的。通??偸墙o學生們在書本上畫重點、然后就做題練習。但是老師并沒有讓學生真正的理解這個知識。學生們需要的是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獨立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2.學生是接受教育改革的執(zhí)行人。很多的學生在長時間的學習中養(yǎng)成了不好的學習習慣,他們過分地依賴老師,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遇到難題的時候不多加思索,馬上去找老師詢問解決方法,這不僅讓學生產生了惰性,還會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能力。尤其是高中數學教學,數學的學習需要掌握精髓與方法,如果沒有自己的思維,那么就無法達到真正的融會貫通。所以,高中的數學教學要做到真正的改革一定要改掉這些學生長時間積累下的壞習慣,老師再循循善誘地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實施途徑
學生要對所學知識做到復習鞏固。每個人的記憶力都是有限的,長時間地不接觸一件事情,人們就會慢慢淡忘掉,學習也是如此。在老師教授完知識后,學生要做到復習所學的內容,從中獨立思考,看是否能在老師傳授的知識外斬獲新的內容。像我們在完成很多的數學題的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在老師的講解之下我們有所收獲,但是如果長時間不溫習,就可能把老師傳授的解題方法遺忘,但是如果我們在課后的時候對老師所傳授的方法進行了復習,并且自己再仔細地思考,必然回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學習中,思維是處理信息和意識的活動,思維是對新獲得的環(huán)境信息和以往的運算結果信息的綜合運算,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思維還是人的理性認知的過程,它是人對客觀事物間接的反應。由此可見,思維對于人類來說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教師通過教學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有重大的意義的。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現在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樣性的,在應用公式法則等解決問題上很活躍,并且能夠用其他的多種途徑來解決問題,做到舉一反三。學生要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F在的課本已經改進了很多,相對于過去的教材的面面俱到,現在已經把更多的內容學習交給了學生,除此之外,老師在講解上也不應該過細,把多數的思考空間留給學生,開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像我們在語文的學習中,一篇文章的講解老師往往是從頭到尾詳細地帶領學生分析,但是實際在這個分析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老師在做主導,學生很少能做到獨立地完成文章的學習,但是要是老師選擇一種讓學生獨自組織學習的活動,讓學生站在老師的角度講解文章,學生學到的一定會比老師講解的時候學到的知識點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的幾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的條理性:一是要引導學生的縱向思考的能力,老師應該教導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有邏輯性地串聯起來,這樣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已達到熟練的應用和知識的掌握。二是要教會學生橫向整理知識結構的能力。通過一個章節(jié)的學習思考如何去解決同類型的問題,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靈活地解決各種問題。比如我們在學習高中數學的函數的時候,函數是最需要數形結合思想的,而這種思想的形成是需要學生們在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而得。函數的概念不難理解,但是在實際的學習與應用中,就會出現問題。很多學生們看著函數式無法畫出圖像,或者是有了函數圖像但是卻無法寫出函數式,即數與形之間嚴重脫節(jié)。所以,在教學中,條理性非常重要。只有掌握了其條理性的概念,才能真正達到數形結合的目的。教師要改變教學的觀念,學生要改變學習的方式。教師教學理念的改變是非常艱難的,這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教師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耐心,他們不僅要跟自己已經熟悉的教學方式做斗爭,還要在繁忙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自己開發(fā),自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