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睦新
在春季,進補也是養(yǎng)生的關鍵詞。不同時段、不同人群都有相應的進補方式,那么,春季該如何正確進行補養(yǎng)呢?
“三春”進補各不同
早春陰寒漸退,乍暖還寒,陽氣開始升發(fā)。根據(jù)祖國醫(yī)學“春夏養(yǎng)陽”的理論,此時可適當吃些蔥、姜、蒜、韭菜、芥末,不僅能祛散陰寒,助春陽升發(fā),其中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此時宜少吃性寒食品,以防阻遏陽氣升發(fā)。
仲春時節(jié),飲食宜選甘溫之品。可適當進食大棗、蜂蜜之類滋補脾胃的食物,少吃過酸或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此時正值各種野菜繁茂之季,如:薺菜、馬齒莧、蕨菜、香椿等,既富含營養(yǎng),又有療疾作用,可以不失時機地擇食。
晚春氣溫日漸升高,此時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在適當進食優(yōu)質(zhì)蛋白類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飲用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以及綠茶,防止體內(nèi)積熱。不宜進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以防邪熱化火,導致瘡癰癤腫等疾病發(fā)生。
食補也得分人群
祖國醫(yī)學認為:“百草回芽,百病發(fā)作”,就是說,春天容易舊病復發(fā)。而不同的人群,在遵循上述原則的基礎上,食補方法也不盡相同。
到了春天,凡有肝陽上亢的人,容易血壓增高,出現(xiàn)頭痛、眩暈,即中醫(yī)所說的“春氣者,諸病在頭”。飲食防治的方法是,適當食用含鉀較多的食物,如香蕉、橘子、檸檬、梨、綠豆等。
陰虛內(nèi)熱者則可選用清補的方法,這類食物有:梨、蓮藕、薺菜、百合等。此類食物性質(zhì)偏涼,有清熱消炎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內(nèi)熱體質(zhì)。
因各種慢性病而體形孱弱者,以及腰酸眩暈、精神萎靡者,可采用平補飲食。具有這種作用的食物有:蕎麥、薏仁、赤豆、橘子、蘋果、芝麻、核桃等。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也易在春天發(fā)作。飲食上應避免攝取富含肌酸、嘌呤堿等的肉湯及菠菜、豆類、動物內(nèi)臟和刺激性調(diào)味品,以免增加胃腸負擔。
藥補講究這些理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健康意識的增強,服用補藥已經(jīng)很流行,但是,這其中的注意事項,并非人人都了解。
有針對性地補。藥補一定要慎重,不妨先進行一次中醫(yī)體檢,明確體質(zhì)類型。然后咨詢有經(jīng)驗的醫(yī)師或藥師,弄清自己體質(zhì)的寒熱虛實及氣血盛衰的狀況后再補。
根據(jù)季節(jié)氣候和接受程度而藥補。春季一般不宜使用溫燥性的補藥,如:紅參、鹿茸、鹿胎、紫河車(胎盤)等。應注意虛不受補的情況,有些人雖然身體較虛弱,但在服用補藥后,反而出現(xiàn)泄瀉、腹脹、煩躁不適或“上火”等反應。
堅持淡補和緩補的原則。不要急于求成,選用一些大辛大熱的藥物來進補。例如:部分膠類藥及熟地黃等粘滯性較強的藥物,不適合脾胃虛弱、消化吸收不良的人服用。
勿過分追求昂貴的補藥。不少人在進補上追求野山參、燕窩、魚翅等高檔補品,實際上并無必要。以燕窩、魚翅為例,二者含蛋白質(zhì)雖分別達到50%和83%以上,但均是一種不完全的蛋白質(zhì)。
總之,無論食補、藥補,均應科學合理,根據(jù)個人及環(huán)境的具體情況,辨證施膳,辨證進補,適可而止。
高粱薺菜窩窩頭
春天里,田地、山坡中處處都有薺菜的身影,雖然它混合在雜草之中,毫不起眼,但千萬別小看它。薺菜營養(yǎng)價值很豐富,維生素C和維生素B2含量極高,蛋白質(zhì)、胡蘿卜素、脂肪、各種礦物質(zhì)含量也比較高,還含有十多種氨基酸。今天,我們將薺菜和高粱粉、豆渣一起做窩頭,讓吃慣了細糧的腸胃也嘗嘗“粗糧細做”的味道。
食材:高粱粉、豆渣、薺菜、豆?jié){、酵母、食鹽各適量。
做法:
1.將薺菜摘掉老葉與爛葉,清洗干凈,用水焯一下,撈出后擠干水份,切成蔬菜末。
2.將高粱粉、豆渣、蔬菜末一起放入一個大的容器里,加入食鹽與酵母,攪拌均勻。根據(jù)干濕度,適量加入豆?jié){,和成光滑的面團。
3.用濕布蓋住,醒發(fā)半個小時。
4.取適量面團,揉成雞蛋形狀,底部按一個小窩,然后團成窩頭狀。
5.做好的窩頭放入蒸籠里,上鍋蒸20分鐘即可。
烹飪小竅門:
1.因豆渣的含水量不同,所以豆?jié){的用量要根據(jù)情況做調(diào)整,以能將全部材料揉成團即可。
2.高粱面沒有筋性,因此揉成軟硬適中的面團即可。
3.材料中還可加入綠豆面、蕎麥面等雜糧面,使口感更加豐富。
食用宜忌:
1.宜:一般人都可食用,還可用作食療。小兒消化不良時,成人脾胃氣虛、大便溏薄時,均可進食。此外,黏性較強的高粱,適宜于肺結核病人食用。
2.忌:糖尿病患者應禁食高粱;大便燥結以及便秘者,應少食或不食高粱。